为中国而教
作者简介
朱永新,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16卷)等,著作被译为英、法、日、韩、俄、蒙、阿拉伯语等28种文字。主编有“当代日本教育丛书”“新世纪教育文库”“新教育文库”等30余种图书。先后多次主持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 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国教育十大风云人物”、“中国教育60年60人”、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先后获得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首届“IBBY-iRead爱阅人物奖”、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教育发展奖”等奖项。
内容简介
新教育实验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它的 理念和行动,契合了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教师专业成长 的三种模式。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目前国际上有三种最 主要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学术模式,就是教师发展要 有学术基础,要有学术背景,我们国内把它称为专家引 领或专业引领模式,认为教师的成长主要依靠专业背景 ;第二种模式是反思模式,或者叫实践模式,就是把“ 在行动中反思”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取向;第三种模式有 人把它翻译成“生态模式”,就是强调一种氛围、环境 ,教师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我们国内把它称为“ 同伴互助模式”。专业引领、行动反思和同伴互助,是 目前国内外最流行的、最有影响的三种教师专业发展模 式,或者说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模式。新教育实验的“六 大行动”,也努力与这三种模式相契合。 第一个模式: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的最重要的成长方式是阅读,是“书 香校园”的建设。阅读是整个新教育实验的灵魂,不提 倡阅读的学校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最近我在深圳召 开的“全国读书论坛”的演讲中,讲了这样四句话:一 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 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 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定是一 个美丽的城市。显然,一个书香充盈的学校必定是一个 美丽的学校。 为什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 认为,一个没有阅读习惯的人永远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 的精神支持。如果一个孩子只读课本,只读教辅书,这 个孩子就是精神发育不良的孩子。从大处说,一个国家 的长远竞争力,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国人的阅读力量和整个国家的阅读人口数量。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不阅读是很危险的。苏霍姆林斯基说 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为教师和学生 精神成长而准备的书,那就是学校。”无限地相信书籍 的力量,是他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所以,一个没有 书香的学校,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学校,从这样的学校 走出去的学生也是苍白的,他们的人格是无力的。 我们要真正地去培养有底蕴的中国人,要真正地培 养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中国人,就需要真正的阅读。所以 ,新教育实验把“书香校园”作为我们的重中之重,就 是这个道理。基础教育阶段什么最重要?培养人的精神 饥饿感最重要。如果在我们的学校里,不能把老师们和 孩子们的精神饥饿感培养起来,这个孩子以后就不会读 书;只有当读书成为需要,成为他们日常生活方式的时 候,阅读才会成为他们的习惯。只有学校教育,才会把 人的精神饥饿感培养起来,才会把人终身阅读的习惯培 养起来。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是《礼记·学 记》早就告诉我们的道理——也就是说,阅读是有关键 期的。所以,我们应该真正地重新树立新的读书理念, 素质教育也应从“书香校园”建设开始,从真正的阅读 本书是朱永新教授从事新教育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荟萃朱教授多年来受邀到数十个城市、各大中小学的精彩演讲,内容涉及新教育实验、教育改革、未来教育、乡村教育、人文教育以及教师成长、课程研发等方面,部分演讲文章更是首次出版。朱教授的演讲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具有前沿性、人民性、实在性和可操作性,为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思考与着手解决我国当前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可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珍藏本装帧精美,简洁大气,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