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基础训练与实践研究

合唱基础训练与实践研究
作者: 编者:张鸿舜|责编:王平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4.22
折扣购买: 合唱基础训练与实践研究
ISBN: 978757311381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声乐简述 声乐,从字面上来看,可以理解为人声的音乐。狭 义上的解释为:声乐是指带有语言的人的声音的音乐表 现形式。学习声乐,可以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声来表达、 交流各种思想感情。 一、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发展 歌唱始终是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中国民 族的声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 进程中,歌唱是伴随着民族历史、生产劳动、社会生活 、审美意识而发展、演变的声乐艺术。到了近代,戏曲 、说唱音乐、民歌和歌舞歌曲等表演形式成为我国人民 喜爱的传统声乐艺术。 戏剧、说唱音乐、民歌、歌舞歌曲在不同的历史时 期都有各自代表性的剧目和曲目,并体现出它们的演唱 方法,风格特征。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因此各民 族地区因其独具特色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民族语言 、审美习惯等重大差异而造成歌曲唱法风格多样。从发 声的方式来说,有真声发声,即我们常说的“大本嗓” ,也有假声发声,也就是戏曲里的“小 嗓”,亦有真假声结合的发声系统。一般来说,我 国北方歌曲有高亢、嘹亮、豪放的风格特 点,南方歌曲有悠扬、婉转、细腻的地方特色。从 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传统声乐 艺术是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种类繁多的文化艺术 宝库。 1927年,我国音乐教育家肖友梅先生在上海创办了 “国立音乐学院”,开启了“Bel Canto (美声唱法)”技法的教学,为西洋唱法在我国的 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根植于民众的各种 民间歌曲的唱法用嗓的方式多样、风格各异,因此歌唱 的方法自然而原始。欧洲传统唱法在发声机制上有它科 学的一面,演唱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系统性,但是欧洲 的语言体系和音乐风格与我国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声乐界展开了一场颇为激烈的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大辩论,这场辩 论促进了两种文化的融合,也使专家们开辟了发展 的道路,提倡两种并存、互相借鉴、取长 补短、共同提高,促进了我国声乐体系的建立。 总而言之,五四运动以来,经过老一辈音乐家们艰 苦卓越地探索,“Bel Canto(为我所用)”的技法逐 渐完善,结合我国的语言和音乐风格,在继承传统声乐 的基础上,借鉴“为我所用”的外来歌唱技法,创造性 地发展了符合我国审美习惯的民族歌唱方式。同时,说 唱、戏剧、戏曲等传统声乐演唱形式也在吸取不同唱法 艺术的长处而创新发展,形成了中国现代声乐唱法风格 多元化的格局。 二、声乐的基础知识 (一)声乐演唱的类别 在中国的声乐艺术领域,根据演员的发声技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