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圳四十年
作者简介
斯培森,70后,生于浙江诸暨名望之族.成长在深圳的经济浪潮中。 他曾在“全城”之中,历任银行、证券公司中高层,亲身体味改革开放激荡年代。而立之年,一切归零,以全新视角体验人生。
内容简介
我叫斯培森,在全国姓氏里“斯”是小姓,因此 常被人问及是不是外国人,实际上斯姓只是鲜有名人 ,2006年以前,浙江诸暨还有斯宅乡建制,“斯”在 当地算是大姓。“培”是斯氏族谱里录定的字,是在 世斯姓族群中较高的辈分。“森”是因为哥哥、姐姐 的名字里都带木字旁,父母希望我们三人长大后能够 团结。 1980年,我6岁,童年在安徽黄山茶林场度过, 父母都是知识青年。 我这一代人,如果上一辈家庭成分不好,或者兄 弟姐妹较多的,往往要经历颠沛流离、聚少离多的童 年生活。 我的祖上是浙江乡野的农夫。 到了高曾祖父的时候,由于族长的意识,始得以 进学,有了*基本的功名。 高祖父开始步入省城,*后做到大药材商黄楚九 的账房主事。 曾祖父很早过世,祖父由高祖抚养成人,在武汉 上了新学堂,毕业后东渡,入读早稻田大学修金融和 考古,1936年抗战前夕学成归国,在上海金城银行任 高管,主要从事对*经济情报分析工作,其研究著作 多已散佚,目前留传下来的仅有《中*的货币战》《 战时*本经济之客观的分析》《冻结*本资金各国对 *贸易的分析》等寥寥数篇。我的上一本书《金城往 事》,便是以祖父经历为蓝本,讲述鲜为人知的中国 金融卫国战争的往事。 我的祖母出生于武汉,是东京帝国大学的文学士 ,回国后在家相夫教子,与祖父一共生育了六子二女 。 作为官家小姐,祖母给我的印象是威严多于亲情 ,而我又是个极其调皮的孩子,难得一次见面也是想 方设法躲远了去,所以终究没有对她留下什么具体生 动的记忆,只是从母亲的口中,知道祖母对她几近无 情。在母亲生我不久,还没有足月,就被她赶出了家 ,身无分文,抱着我在街头流落。幸而遇到一位好心 人,赠予母亲十块钱路费,才使得我们能够到外婆家 里落脚。在我人格形成中,这段母亲口述的经历影响 很大,勿以善小而不为,也成为我后来一直抱持的信 念。 上海解放后,为稳定经济金融局面,**市长特 聘祖父为上海金融研究所专员,到1958年祖父*到不 公平对待,被关押了二十年,期间几个子女陆续工作 ,祖母没有稳定收入,依靠变卖不多的家当,还有子 女从月俸中省下的钱补贴开销,既要给关押在江西的 祖父邮寄衣食,还要把父亲和小姑妈抚养成人,*子 过得相当艰难。1978年,祖父平反回家,不久她就病 逝了。 祖父平反那一年,我跟随父亲到上海过春节,我 眼中的祖父,精神头很健旺,行动敏捷、步伐飞快, 丝毫没有垂垂老矣的样子。他对过去的遭遇几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