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哲学

我的旅行哲学
作者: 陈丹燕
出版社: 浙江文艺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我的旅行哲学
ISBN: 9787533939090

作者简介

陈丹燕,1958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著有《陈丹燕青春作品集》三卷,长篇小说《心动如水》《纽约假*》,散文集《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儿童幻想小说《我的妈妈是精灵》等。曾获中国作协全国**儿童文学奖、中国新闻奖金奖、奥地利**青少年图书奖、德国**青少年图书奖银奖、德国青少年评委金色的书虫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青少年“倡导宽容”文学奖等。

内容简介

然后,可以去近旁的萨尔茨堡,新石器时代就有 人居住的 老城,在公元700年就已经有了现在的名字,盐之堡 。过了绿色 的铁桥,就沿着一条寂静的上山路,一直走到山坡上 被绿树掩 盖的大房子里,那是茨威格的家。他所熟悉和喜欢的 旧欧洲没 被纳粹毁坏之前,他在这里的书房里写作,他的中篇 小说和长 篇小说描绘了许多资产阶级妇女狂热而悲哀的内心世 界。他是 在一个周*下午阳光懒散的公园里听到开战的消息的 ,当时他 与大多数生活优游的欧洲人一样,战争的消息只在周 *下午的 懒散满足中,心中划过一丝不快。然后,很快,他就 不得不以 **来逃避现实了。 接着再去波德平原上的卢布林,8世纪的城市。 寂静的上午,那些*肚肠般细小曲折、千回百转 的街巷, 鞋跟踩上去总是咔嗒咔嗒响个不停的卵石路面,起伏 街巷两边 室内总是黯淡的老房子,刷成白色的犹太会堂。辛格 笔下肮脏 而温暖的16世纪犹太老城,在寂寥薄阳中若隐若现。 穿黑衣的 瘦小男孩好像精灵一样在街巷里一闪而过,那是辛格 本人在他 的童年时代。留着肮脏大胡子的犹太长老,正在餐桌 前的烛光 里嘟嘟囔囔,那是辛格的祖父。在烛光暗影里一直闪 烁不去的 犹太鬼魂,那是辛格父亲召唤来的旧影,它们始终为 犹太人对 世界动荡不宁的感*背书。当他们来到辛格瘦小的背 后,那小 男孩心中滑稽而悲哀的感*,为这个守旧的平原小城 笼罩了一 层灵光。 这里曾经颓唐,温暖,守旧,坚韧,诗意,忧伤 ;智慧却置 身世外,罪恶却时时沉湎于自省与自我救赎之中,这 样的生活 是一个**作家长成精神和肉体的摇篮。 二十岁时,我读《卢布林的魔术师》。二十五岁 时,我翻译 《儿童故事集》里的小说,借此学习辛格的用词,因 为那些简单 的词构成的气氛令我异常着迷。三十岁时,我出发到 卢布林旅 行,在我心中,那些辛格童年时代的故事就发生在卢 布林,书 中的海乌姆根本就是个假托的地名。当我有能力去旅 行,我就 要去找早已在心中存活的世界。书中叫雅夏的魔术师 渐渐褪色 为牛奶渍般微黄的一团。 卢布林街上有一棵巨大的杏子树,树下满是熟透 跌落下来, 摔得稀烂的杏子,满街都散发着杏子发酵的醉意。辛 格是否在 他的小说里写到这样的街景,我已经忘记,但我想这 气味和这 棵树在心中引起的悲悯,这就是典型的辛格。 离卢布林不远处的一个叫德罗戈维奇的小镇,那 是个街上 有些神秘的肉桂色铺子的地方。那里还有一个小小戏 院,以及 一些画了墙画的房子。镇里住着一个神经质却又温柔 的生病男 人,那是作者的父亲,以及一个曾在星光、街道和神 秘夜色里 迷醉过的小男孩,那就是作者本人。那本令人难忘的 小书,是 舒尔茨和他的《肉桂色铺子》。多年之后,我在上海 读到这本小 书,舒尔茨已在半个多世纪前被德国*官射杀在小镇 的街角, 我也再不记得自己在波兰各地的旅行中是否经过那个 小镇,但 随着故事,卢布林的暮色,卢布林老城附近古老街道 上那些上 午关着门的古老铺子,从玻璃窗外看进去古老的肉桂 色护壁板, 以及在圆桌上翻起的褐色椅子都回到我眼前,那种哀 伤和温暖 的感情又回到我心中,由于犹太式的悲悯而变得诗意 沉重的平 原一隅,杏子树与旧房子里褐色的阴影,成了世界饱 含怜悯的 一部分。 如果还不够,就晚上去布拉格的犹太老城,去找 正在那里 游荡的穿黑色短大衣、戴黑色礼帽的瘦弱中年人,他 是卡夫卡。 他会在暗中引导你拾级而上,直至城堡的感觉,会一 直都在心 中叮当作响。世界上*拥挤的墓园就在旁边,城堡的 广场上星 光滚滚,暗夜里的散步让人变得困惑与脆弱,在这样 易于崩溃 的敏感中站在城堡的石头围栏旁边看下面拥挤在一起 的红瓦屋 顶,从各种窗子内泄露出来的灯光,纠缠在哀伤与爱 恋之中, 那真是**的卡夫卡。 或者去柏林的旧街巷,城市中心附近,去找一个 戴圆眼镜 的中年人,他正在咖啡馆窗边喝着苦咖啡,他是瓦尔 特·本雅 明。当我在柏林的运河铁桥上走过,看到本雅明书里 写到两次 世界大战之间的柏林,一张在夏季耀眼阳光照耀下的 宽大阳台, 想到书里面遮阳帘下明亮而柔和的阳光,和在小藤桌 子上闪闪 发光的眼镜。阳台还在原处,遮阳帘子正从阳台上方 斜斜地拉 下来,本雅明书里的世界,那个*望与希望以犹太人 特有的方 式交织的世界仍在柏林生存着,我感到自己脸上竟然 独自在微 笑,那当真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P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