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是一根有思想的芦伟

你当是一根有思想的芦伟
作者: 编者:演讲与口才杂志社|责编:张红燕//郭玥
出版社: 中国财富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你当是一根有思想的芦伟
ISBN: 978750477749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向“标准答案”说不  王海银 近日,我从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种说法:最难沟通 的人,往往不是 书读得不多、没有什么思想的人,而是那些读书不 少、满脑子都是“标 准答案”的人。 书读得不多、平时懒于思考的人,你跟他讲抽象的 理论,他可能听 不明白,但倘若你换一种方式,跟他讲讲常识,剖 析一下生活中的具体 事例,你就会发现,他还是可以沟通的。 怕就怕遇到那些满脑子都是“标准答案”的人,无 论你跟他讲道 理、讲理论,还是谈常识、谈逻辑、分析具体事例 ,他都能调出脑子里 的“标准答案”来应对,而这些“标准答案”听起 来往往有一种似曾相 识的感觉…… 越想,越觉得此言有理。 周国平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自己做自己文章的阅读理 解,分数还不 如学生,按照标准答案,只有 69分。我们不禁要 问:连作者本人对 自己文章的理解都不完全符合“标准答案”,这样 的“标准答案”靠 谱吗? 事实是神圣的,观点是自由的。语文、历史、政治 等人文学科的许 多问题,是没有也不应该有标准答案的。比如秦朝 灭亡的原因,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学者们争论了许多年 ,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甚至同一个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观点也会 不断地发生改 变。有些问题,社会上虽已达成了普遍共识,大致 可以算是“标准答 案”,但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告诉学生“标准答案 ”,而是要教会学生独 立思考和判断。 因此,即使有“标准答案”,也不可机械地向学生 灌输,而是引导 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答案。只有经过独立思考 得出的答案,才能内 化到心中,成为行动的指南。当学生因认知水平的 制约,给出的答案与 “标准答案”不相符时,只要言之成理,逻辑自洽 ,就应该给予认可, 获得高分。 唯有如此,学生的思考能力才能逐渐地提高。学生 走上社会之后, 会遇到无数没有现成答案的事情,老师不可能时刻 对学生耳提面命。缺 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在社会上将寸步难行 。 对“标准答案”说“不”,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 思是考试的时候, 要尽量少考那些有“标准答案”,即需要死记硬背 的内容,比如某个事 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这些“一放便忘,一查便 知”的知识,除了占 用大脑的“内存”,其真正的意义非常有限。 第二层意思是考理解性的内容时,最好不要设“标 准答案”,而让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出自己的答案;评分的标 准,是答案的理由是 否充足,有无独到之处,而非正确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