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行走世界:遇见不一样的文明
ISBN: 9787500883029
寿乐英: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原董事长、总编辑,供职出版界多年。 喜旅游、好读书、爱码字、迷摄影,迄今已走过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且行,且读,且思,且品,写下许多游记,拍了不少照片。还将继续脚的行走,脑的思考,心的飞扬,好好打量这个世界。
漫步剑桥校园 感谢诗人徐志摩,写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 》,让无数国人记住剑桥,向往剑桥。不过,徐诗的康 桥怎么变成了剑桥?原来,剑桥的英文是Cambrige,徐 先生一半音译为“康”, 一半意译为“桥”。现在按翻译出版界规范译法, 应统一意译为“剑桥”。 剑桥镇位于伦敦东北97千米处,它确如徐诗描绘的 ,温柔秀美,像剑河碧波中摇摆的一缕水草,似蓝色天 空上飘浮的一片云彩。 参观完国王学院教堂,一路打听,向西走过学者大 草坪,再向南,跨过石桥,徐志摩诗碑就静静俯卧桥边 ,上面刻着诗作的最后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 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缘起牛津,群星璀璨 剑桥的缘起归于牛津。1209年,牛津大学的一个学 生练习射箭,因误伤了镇上一名妇女而致其死亡,引起 骚乱,一些牛津师生流落到剑桥,被伊利主教收留,慢 慢聚拢了一批各地来的学者。1284年,伊利主教仿照牛 津大学办法,在剑桥创建第一所学院。 历史上,剑桥共出了8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有说是 世界第一,但实际第一是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出了90 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不过,这第二把交椅也堪称辉煌。 还有在诺贝尔奖设立前从这里走出的名人,以及众多不 能用诺贝尔奖简单衡量的精英。 科学大师牛顿,在此学习工作了35年,如今的三一 学院门前,栽种着从他家乡移植来的苹果树,树旁他曾 住过的宿舍,必须是数学成绩最好的学霸才有资格居住 。尽管许多人怀疑,此树与那棵激发牛顿灵感的苹果树 是否有直接关系,但不影响它作为科学探索的象征,激 励后世学子。还有博物学家达尔文、生物化学之父霍普 金斯、经济学家凯恩斯、历史学家特里威廉、诗人拜伦 ……这里还走出了7位英国首相。 剑桥大学的16个老学院建于16世纪前,200多年后 又建起15所,现在共计有35个学院。学院制是她公认的 办学特色。所谓学院制,简单来说,一是学院有相当独 立的财务权与管理权;二是多以学院为单位开展教学及 活动;三是招生中主要是学院一级说了算。怪不得参观 中看到,每个学院楼顶都飘扬着各自的院旗,墙上镌刻 着各自的院徽。 古雅学院风与清丽田园风融为一体 重点参观了国王学院教堂。从外观看,这是一幢狭 长方形宏伟建筑,四角有八边形塔楼。购票进入教堂, 深深被其高大、精致、华美所震撼。首先吸引目光的是 它的石质穹顶,呈现优美的扇形线条;接着看到教堂前 后部被一座深色橡木屏风隔开;穿过屏风下的拱门,还 别有洞天——走道两边是同样深色木质,雕刻精美的唱 诗席。再看资料,原来这几点再加彩色大玻璃窗,正是 该教堂的内部特色。华丽的大东窗下,是鲁本斯的《贤 士来朝》,1634年为比利时楼文的白尼修道院创作,后 关于写作,西方的布封有所谓风格即人的观点,东方的苏轼也说过文如其人的品鉴。由此看来,作品的风格某种意义上等同于作家人格的外化,应是创作的通识。具体到本书作者,其对工作的认真和严谨,对生活的乐观与包容,对新生事物的接纳及探寻,均予我极为深刻的感受和印象。如今,半生乐为他人作嫁衣的作者,行迹展布四海,足印遍踏五洲,终于亲手为自己缝制了一袭满布异国风情的华服,而她的这些人格特质,也毫无例外地投射到了行记当中。 ——刘向鸿(出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