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言实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17.50
折扣购买: 少儿论语100句--请最伟大的老师教孩子做人(少儿经典励志图文本)
ISBN: 9787801289810
30.不迁怒,不贰过 [原文] 哀公①问:“弟子孰②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 ③怒,不贰④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⑤,未闻好学者也。” ——雍也篇第六 [注释] ①哀公:即鲁哀公,鲁国的君主。 ②孰:谁。 ③迁:转移。 ④贰:第二次,重复。 ⑤亡:同“无”。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 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不迁怒别人。也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他短命死了 。现在没有了,我没再听说有好学的学生。” [讲解] “不迁怒,不贰过”,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做起来很难,而颜回做到 了,所以孔子给他很高的评价。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爸爸批评完你出门了,你气 不过,就拿妈妈撒气,或摔东西?你考试没考好,心里难受,就赌气不吃 饭,或对同学没好脸色?与几个伙伴一同做一件事。没做好,大家心里都 不好受,本来你也有责任,你却只指责别人? 这都是迁怒,都是不对的。爸爸批评得对,你就认真接受;批评得不 对,你就跟爸爸说明情况,而不应伤害妈妈、损害东西。考试没考好,就 认真检讨没考好的原因,并努力改正,而不应拿吃饭赌气、拿同学撒气。 与伙伴没把事情做好。你首先要检讨你的失误,然后再与伙伴寻找其他原 因,这样既维护了团结,又能把以后的事做好。 后两个例子就涉及“不贰过”。谁都会犯错误,但为什么有的人犯错 多,而有的人犯错少呢?有句话说得好:聪明人不是不犯错误,而是不犯 同样的错误,因为他们在第一次犯错以后,就认真找出原因,并在以后做 同样的事时竭力避免。自然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请小朋友注意的是,在“孔子谈学习”篇中,我们看到了好几种“好 学”的情况。这次我们又看到了另一种情况:孔子在评价颜回“好学”时 。没有说他学到的知识有多深、掌握的技能有多好,而是说他做人的修养 有多高。孔子教学生,既教知识,也教技能,但更教如何做人。学习做人 学得好,既不是表现在口头上,也不是表现在纸面上,而是体现在行动中 ——这是最重要的一种“好学”。 [范例] 鲁迅13岁时,家里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 入狱。父亲长期患病,致使家里越来越穷,他只好经常拿家里值钱的东西 到当铺卖掉,然后再用当来的钱到药店给父亲买药。 有一天,为救治病情加重的父亲,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到学 堂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见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 生,还睡懒觉?下次再这样,就别来上课了!” 鲁迅听了,朝老师鞠了一躬,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 到自己的座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堂,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子刻了一个“早”字(鲁 迅用的书桌是从自家带的),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 再迟到了! 此后,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当东西,然后再到药 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也都落在了他的肩上。 每天天不亮,他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后,赶紧再到当铺和 药店,然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3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原文]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輓①,小车无軏②,其何以 行之哉?” ——为政篇第二 [注释] ①輓:大车辕端与横木相接的关键。 ②軏:小车辕端与横木相接的关键。没有輓和軏,无法套住牲口,车 就不能行走。 [译文] 孔子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用,我不知道他怎么可以做人!这就 像大车上缺少輓,小车上缺少軏,这车怎么走呢?” [讲解] 小朋友们,守信是一种非常重要、非常可敬的品德,你们从小就要树 立这样的品德。与人说话时一定要掂量好:能做到的才说,做不到的就不 说。特别是,说了就一定要做到,这样你们才能受到人们的信任和尊敬。 你们做错了事,受到老师、父母的批评,你们认错了,表态或写保证 书说一定改。但以后又犯这样的错误,就难以让老师、父母信任你们。当 然,你们还小,老师、父母会原谅你们、教育你们,但你们自己要严格要 求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会越来越体会到守信的重要性。一个不守信用 的人。人们不会与他交往,不会与他共事,不会聘用他,不会与他做生意 ——他怎么立身处世啊,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知其可也”。 [范例)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买东西。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 妻哄劝道:“好儿子,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炖肉给你吃 。”儿子听了,便不再纠缠母亲了。 曾妻回来时,看见曾参正拿着绳子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 ——他正准备杀猪呢!曾妻一见慌了,赶忙制止说:“我刚才是同孩子说 着玩的,你怎么当真了?”曾参郑重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 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育。今天 你要是这样欺骗了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 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 信了,再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困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这番话,后悔自己不该哄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 子吃肉,就该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她和丈夫一起动手杀猪,为孩 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欢喜和信任 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 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书简就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 是我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刚才我忘了,现在马上去。 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P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