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人民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1.70
折扣购买: 隆礼重法--悦读荀子/中华经典悦读丛书
ISBN: 9787214200358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最大的官办学术机构,位于 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稷门附近,创建于齐威王 时,在齐宣王时达到鼎盛,后因战乱在齐滑王时衰落 。到了荀子所处的齐襄王时,稷下学宫又获得了中兴 。 稷下学宫学者云集,人才济济,先后有孟子、驺 衍等战国时期的学术大师来此求学、辩论、传道。众 所周知,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学大师,主张以仁心行 仁政,继承发展了孔子、曾子、子思一脉的思想,后 世尊为亚圣。而驺衍虽然不为现代人所熟知,但在战 国时,却备受各国诸侯的礼遇。他提倡“五德终始说 ”,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兴亡,都是按照五德转移的 次序不断循环的,即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 金、水克火,每一王朝都有五行之一德,而代之而起 的新朝,则具有克治前朝五行之德,如驺衍认为黄帝 时为土德,夏朝为木德,商朝为金德,周朝为火德, 三代迭兴,皆由五行主运。这种理论影响深远,秦朝 、汉朝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遵循和沿用,流风所及,汉 代儒家公羊学的三统说亦不能不受其影响。除了孟子 、驺衍之外,尚有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 、驺爽等人,皆是稷下学宫乃至整个战国时期的著名 学者,由此可见,稷下学宫确实是名家辈出、大师荟 萃。 而在齐襄王时,稷下学宫迎来了战国时期的最后 一位学术大师——荀子。荀子虽为儒家学派的代表, 但并不代表他与先前在稷下讲学的孟子思想完全一致 ,甚至在某些观点上,他与前辈孟子是完全相左的。 这其实涉及到荀子的师承问题,孟子的师承很明确, 那就是孔子传曾子,曾子传子思,子思传孟子。而关 于荀子的师承,似乎并无明确的记载,但是在荀子的 作品《非十二子》中却屡次称赞子弓。关于子弓,学 者多认为即是《论语》中的孔子弟子仲弓,由他对仲 弓的推崇来看,荀子应属于孔子弟子仲弓一系之后学 。 荀子到齐国的时间,由于史料所载不同,存在一 定的争议。如在《风俗通义·穷通》中记载,荀子是 于15岁在齐威王时入齐游学。在《盐铁论·论儒》中 记载,因齐灭宋,齐闵王骄傲自大,多有儒生进谏而 不纳,荀子曾向齐相预言,齐国虽然在对宋战争中获 胜,但南有强楚,西有劲魏,北有大燕,如这三国同 时进犯,则齐国危矣!但荀子对时局的看法并没有引 起齐王的重视,他因此去了楚国。这两处记载都没有 明言荀子曾与稷下学宫发生联系。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齐襄王在位时, 荀子来到齐国,当时已50岁,此时荀卿是最年长且资 历深的宗师。当时齐国仍在补充列大夫的缺额,荀卿 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份担任稷下学宫的祭酒。荀子 能在学者云集、星光熠熠的稷下学宫脱颖而出,三次 担任学宫祭酒,本身就证明其德行之厚、学问之深、 威望之高,是对荀子为人为学的肯定。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