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20
折扣购买: 女性的河流:虹影词典
ISBN: 9787521214260
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编剧、诗人、美食家。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K-英国情人》《绿袖子》《上海王》,诗集《快跑,月食》《我也叫萨朗波》,散文集《小小姑娘》等。近年有少儿奇幻小说“神奇少年桑桑系列”和“米米朵拉系列”问世。其中六部长篇小说被译成多种语言,在英国、意大利、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韩国、越南等三十个国家出版。多部作品被拍摄成影视剧,由娄烨导演、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兰心大剧院》即据其作品改编。 曾获《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纽约《特尔菲卡》杂志“中国最优秀短篇小说奖”,有“文化奥斯卡”之称的意大利“罗马文学奖”,《亚洲周刊》2009年全球华文十大小说奖等。 2009年由重庆市民评选为重庆城市形象推广大使。
《私生女》 在出生长大的重庆长江南岸贫民窟,要找一本文学书是很难的,自身的家庭背景,在外、在家都觉得很自卑。加上私生女这个身份,所有的人都知道,除我之外。那些人对我和母亲看不起。 当时没有其他路可以走。如果在原地方生活,就得承受一辈子的耻辱,只能随便嫁一个男人生孩子,跟这儿人的一样生活。 绝不要这样的生活,必须改变,我决定离家出走,成为一个作家。 《梦里和梦外》 常常做梦,梦见重庆长江南岸野猫溪六号院子时,梦见的人多不是母亲,而是父亲。 梦见我跟在他旁边,一起做煤球,还有跟他去江边挖野菜。那时有雾,他洗菜切菜和面,我搬凳子站在灶边,看他把一个个面团搓圆再压扁放在铁锅上。心里清楚,那是清明节。 六号院子院墙边有一棵高大的开红花的树,有一年结果,红得耀眼,分外诱人。有孩子捡了吃了。大人吓坏了,害怕有毒。结果没事。一树的果子都被人摘了。 第二年街上的人都盼着树结果,但是只开花,没结果。他们突然发现我站在树下,便开始骂我,嘲笑我。我哭了。 母亲看着我,沉默着走开。 梦里偶有母亲,走过来抱着我,指责他们。 母亲在梦里和梦外是不一样的人。 《母女关系》 跟母亲的关系最大一个交界点,就是母亲其实知道我整个的生活,知道我从小是怎样一个人。她放任我野蛮生长。 在我跟男人的关系上,我永远对着母亲干的。在中国,我好几次差点结婚,也是对着我母亲干的,因为母亲根本不会接受这人,而我非要跟这个人。 我母亲知道这点。包括后来两个姐妹和一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我母亲也知道,她不说。 我跟我母亲的关系当中,悲剧在于我们居然不公开说明。母亲认为:说了,我会继续向前,而且我会担心,母亲她在这关系中处于弱势,很自卑,是一个无能为力的母亲,她没法帮我做任何事情,一旦她说了,我会更远离她。 《心有灵犀》 “母亲是盐”,来自《圣经》,“地上的盐,世上的光”。母亲离世了,我才发现,她一直是我的盐,我悲痛难忍。 母亲不是一个神话,她真实,有血有肉,会笑会哭,会叫喊,会容忍,当然,她也是一个传奇。她的葬礼上,以前的同事、曾经纱厂的纱妹、几十年完全没有往来的人,对我来说完全陌生的人,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赶来送她。 奔丧在重庆四天,相识的人,不相识的人,来与母亲告别,我看到了母亲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与她的生命有过交集的人,给我讲述母亲的故事,像长江水一样涓涓不止。 我经常一个人在房间里想念她,多少年了,每到她的忌日、清明、春节、她的生日、我的生日,我都这样。今年我在伦敦,不能到她的墓前,充满遗憾。心有灵犀,今天是清明节前一天,小女孩的我,站在老家六号院子门前。母亲走进院子大门,对我好亲切,她短发,整个人四十来岁,很有朝气,坐在堂屋,像是换鞋或是脱衣。我走上去,紧紧地拥抱她,她笑得很快乐。梦醒了,她给我的快乐,这一整天都在。 《生存》 家人给我的一个版本是母亲晚年过得非常好,不愁吃穿,有儿孙孝敬。当我在丧礼上,知道母亲晚年捡垃圾时震惊不已。家人的解释是母亲有老年痴呆症。母亲是有意识地在做这样一件事情:被虐待,吃不饱饭,饿着肚子。她找不到一个人可以倾诉内心郁闷和说说心里话,她要走出家门,去透透长江边的新鲜空气,她去江边捡垃圾,卖钱,可以购包子和花卷吃。 母亲一生中有两个黑暗时期。 第一个黑暗时期是在她怀上我时,1961年,那时处于饥饿困难时期。丈夫在船上工作,因为身体营养差,没吃饱饭,从船上掉下江里受了伤,被送进医院。没法传达消息。母亲很长时间没有他的消息,处于一片绝望之中。她带上所有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去捡能够吃的东西。五个孩子和她饥饿难忍。那时一个年轻的男子,是母亲做临时工挑沙子的记工,当别人欺负她时,他站出来帮助她,他把自己的口粮给母亲。母亲不吃,都给孩子们。两人相爱。母亲的生活很艰难的,但心里有一点光亮,那是这个男人的爱情照亮了她,她因为有这样的光,敢怀上我,敢生下我这个私生女。 第二个黑暗时期,母亲晚年捡垃圾。捡垃圾这件事首先是在家里得不到儿女的理解,再就是她饿,自然而然就去寻找食物,捡垃圾。 母亲陷入对往日的回忆中,已逝去四十多年的黑暗给了她一种对照。一个很孤独的老人,知道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她通过回想一生当中最浪漫最有激情的时期,那就是回忆和我生父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度过眼前的绝望,对现实的黑暗进行抵抗,当成一个出口。 母亲这样生存,好多年,我都不知。 《黑暗与爱》 回忆母亲,其实是回忆那些堆集在我内心的黑暗和爱。母亲在长江边捡垃圾的形象,她没有表情的脸,一双因风吹眼角含泪的眼睛,一直在我眼前。我一直后悔,在我长大后,没有一次紧紧地拥抱她,现在我想,如果那样做,我此刻的痛会弱一点儿,起码我会想到,我可以和她一起抱着她内心的黑暗。 母亲有多爱我? 她捡垃圾不告诉我,也不寻找改变的方式,都是因为内心的爱。如果告诉我,我肯定只会跟照顾她的家人进行对抗,发生战争,带来整个家庭的不和。 她捡垃圾时,承受别人的谩骂和瞧不起,更承受了精神层面的很多东西,她的记忆总让她回到那里,回到那段黑暗痛苦的年代。记忆伤痛,或者苦难意识。可是,母亲她都没有说,只是独自吞下了一切。 虹影以诗歌开启文学创作之路,以小说蜚声海内外,但散文作品却不多,且鲜有影响力较大的散文集。《女性的河流:虹影词典》是她新近推出的重要散文随笔集。虽不能说是“倾其毕生精力的力作”,但从内容上说是丰赡的,可谓尽收其多年来文学阅读、创作经验、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的“关键词”;从格局上说,不局限于美食、旅行、亲子等小而具体的“点”,而是向更广大和纵深处开掘;从风格上说,也与之前小说留给人的倔强、暴烈印象不同,更多呈现出淡定从容。 “成长、写作、黑夜、性别、幻象、美丽、死亡、绝望、叛逆、自传、他传、双语、穿越、阅读、喝酒、蓦然回首……她把自己的生活化作了几百个指心见性的碎片,碎片中往事相互叠现,从中闪现出过去与今天的交叉影子。” “这是一种‘虹语体’。这与她的小说叙事连缀组合为一个多面、丰富、幽深、爽利、决绝的虹影。” “虹影就是一个时光的拾荒者,她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思考和话语。她一并收纳了所处时代的生活。在她加入了泪水与盐的坩埚里,她可能不会迷恋金子,而是炼出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