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的整理术--这样思考人生就不一样

思考的整理术--这样思考人生就不一样
作者: (日)外山滋比古|译者:王丹丹
出版社: 北京科技
原售价: 27.00
折扣价: 16.20
折扣购买: 思考的整理术--这样思考人生就不一样
ISBN: 9787530448656

作者简介

研究英国文学,范畴横跨语言学、语意学、修辞学和新闻学等。现任教于东京教育大学、御茶水女子大学。 他的散文作品被收录在*本的中学语文教科书中,也经常作为升学考试等的试题,他是*本家喻户晓的语言学家、随笔作家、英国文学研究者。

内容简介

远远看去,滑翔机和飞机十分相似,同样是在天空中飞翔,而且滑翔机 安静优雅的滑翔姿态甚至比飞机的*优美动人。悲哀的是,滑翔机永远不具 备独立飞起来的能力。 成绩优异的学生,却没有独立“飞行”的能力? 作为滑翔机,优等生都是出类拔萃的。但要是有人说:“自己能飞吗? 飞一个看看!”这时他们就一筹莫展了——因为滑翔机是需要外力才能飞行 的。 学校是训练“滑翔机人”的地方,并不培养“飞机人”。滑翔机训练时 ,要是装有发动机的飞机混了进来,那就麻烦了,甚至会出危险。在学校里 ,推崇的是顺从——牵着你去哪儿,你去哪儿就是了。自作主张地飞来飞去 是不合规矩的,马上就会被纠正。于是,*终每个人都变成像模像样的滑翔 机,毕业了。 说到毕业,那些堪称**的学生想毕业,也是要写论文的。 写论文与之前的学习相比,稍有些不同,因为论文是“随便写点儿自己喜欢 的东西,什么都行”。面对这样的要求,“滑翔机 “自己一点儿想法都没有就跑来找我,真是没办法!” “让老师手把手教,就算论文写好了,也不能算是论文的!” 要是有老师这么说,并且撇开他们不管的话,“滑翔机学生”就会撅起 嘴巴,埋怨老师不肯给予指导,然后跑到“照顾周到”的老师那里寻求帮助 。这些老师会告诉他们读什么、看什么、写什么,之后他们便会开开心心写 出一篇“滑翔机论文”来。如果说毕业论文大都是如此*制出来的,恐怕也 不算言过其实。 似乎越是成绩好的学生在写论文时越是束手无策,因为他们只在做别人 吩咐好的事情时得心应手,要自己动脑子,那可就难了。在长年累月的滑翔 机训练中,总是有人给予外力的支持,而习惯了这种依赖后,他们就失掉了 独力飞翔的能力。 为什么职业棋手反对义务教育? 直到现在,还有些职业棋手明确表示:“义务教育持续到初中好我们有 害无益。本来是头脑发育*快的时期,却让我们在学校接*什么滑翔机式训 练,那将来怎么能成大器呢?” 其实,小孩子是**富有创造性的,大多数孩子毫不费力便可以成为诗 人或是小小发明家。但随着学校里不断地灌输,诗歌变成了八股文,发明家 也开始亦步亦趋。所以说,古代的艺术家和现代的职业棋手之所以对学校教 育怀有抵触情绪,也并不单纯是感情用事。他们觉得:一心想造飞机,却老 在滑翔机学校里磨蹭,那是不行的。 他们这样想、这样说,并不是在否认人类必须同时拥有“滑翔能力”和 “飞行能力”这一事实,而是因为现在的社会上,培养“滑翔能力”处于压 倒性的优势地位,**不具备“飞行能力”的“**人才”层出不穷,而且 还*到“能够出色飞行”的好评。 被动地接*知识是“滑翔能力”,自己发明和发现是“飞行能力”。不 可否认,如果**没有“滑翔能力”的话,那么连*基本的知识都不可能学 会,无知地去飞行,肯定会酿成事故。但不可否认的是:“滑翔能力”仅仅 是基础,而不应该是一个人拥有的全部能力。 一般来说,接*学校教育的 时间越长,“飞行能力”就越低。虽然也有例外,但大多数情况都是如此。 因为既然做滑翔机能飞得好好的,又何必冒着风险去当飞机呢? 学校在创造“滑翔机人”方面做得很好,但几乎从未致力于培养“飞机 人”。所以,学校教育发达的结果就是社会中的“滑翔机人”越来越多。长 此以往,人们都成了彼此相似的滑翔机,这时连缺点就会变成优点。如果大 多数人老是说:“这就是智慧!这就是聪明!”那么大家都会忘记真实的评 判标准,认为滑翔就是真的在飞翔。 灿烂的花朵下有深盘的根 大多数人只见花朵,不见枝叶,即使看见了枝叶,也不会对树干多看几 眼,就*别说去考虑根须了。总之,人们往往会被花朵这个结果迷住,而完 全想不到它的根本。 据说,植物地上可见的部分和地下隐藏的根须几乎是相同形状而且对称 的,而花朵之所以能美丽绽放,正是因为地下存在庞大的根系组织。如果只 是因为花朵美丽,就将其剪下,那么即使把它插在花瓶里精心呵护,它也会 很快凋零。由此可见,花朵必须根植于土壤中,不能失去深盘于地下的根。 ’如果怠慢了“根须”,却又想长期拥有属于自己的花朵,那简直是异想天 开。 知识正是人类社会这株植物开出的花朵。明治时期以来,*本的知识分 子源源不断地引进了许多开放于欧美土地上的“花朵”。虽然其中不乏连“ 根”带“须”、希望“整株”移植的大胆尝试,但*多的还只是剪来了“花 朵”。所以,这些“花朵”大多数都渐渐枯萎了。 前面提到的“滑翔机人”能够按照别人的指令,将花朵剪下来,妥当地 插入花瓶。但要想让花朵长期绽放,那就必须由“飞机人”出手了。因为只 有他们才能很好地将“根须”植于土壤,让“知识之花”和“文化之花”在 本土盛开。如果学校教育一直忽视“飞机人”的培养,那么“有花无根”的 现象一时间就很难改变,**和民族的进步*是无从谈起。 为什么要成为“飞机人”? 当今社会,计算机以其远远胜过人类的“滑翔能力”取代了很多“滑翔 机人”的位置。所以,仅仅被学校培养成为一个“滑翔机人”,已经无法继 续高枕无忧地生活下去了。不具备“飞行能力”,早晚会被计算机抢走饭碗 。如何培养*多的“飞机人”,是社会和学校需要共同考虑的问题。那么作 为个体,一个“滑翔机人”应该考虑的是什么呢?他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 自己的“机翼”上装一部发动机! 本书想和大家讨论的,正是“滑翔机人”如何变成“飞机人”的问题。 P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