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青岛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4.56
折扣购买: 英雄泪满襟(清末民初的革命党)/闲话文库
ISBN: 9787543698611
1910年,黄兴、胡汉民在香港设立同盟会南方支 部,作为西南军事统筹机关,陈炯明为编制课长,亦 是负责人之一,但是,他在三月廿九日之役中的逃跑 行为,却令黄兴等大为失望。陈炯明脱队逃出城外后 ,躲藏于河南尾珠江水面一个同乡马亚弁的盐船里, 海丰籍同盟会会员陈其尤和几个在广州读书的同乡, 因懂广州话并熟悉路径,被选派为该路先锋督队,上 阵前却找不到自己的上级:“(当时)我和另外两个 督队的同志在预定集合时间到达陈炯明的住处时,因 他已临阵逃脱,我们也就各自分散藏匿了” 作为一路指挥员,陈炯明此举造成了二十余位同 志未能按期参加战斗的严重后果,党人能原谅他乎? 黄兴逃回香港养伤期间,初以左手、后由胡汉民笔记 ,写成《广州三月二十九之役报告书》数万字,向海 内外同志报告情况,新败之余,悲愤已极,口述时“ 泪随声下”,书中对姚雨平、胡毅生及陈炯明多有责 难,后来姚、胡辩白各自曲衷,黄兴稍有释然,但对 陈炯明自误误人,临阵当逃兵一节,则尤深痛恨,万 难原谅,认为其“虚妄误事,罪皆当死”。。。 陈炯明逃到香港后,对误期一节再三辩解,黄兴 与胡汉民仍将同盟会南方机关部秘密文件销毁,移居 九龙,从此对陈炯明警惕防备有加。黄兴还曾对同志 说:“兢存(按陈炯明字兢存)此人,不足与共大事 ,观其眸子,足知其阴险,须匦除之,免为后患。” 黄兴识人,自有独见之处,从陈炯明的眼睛里看 出其阴险狡诈本质,可谓体察秋毫,一针见血。可惜 无人下此狠手。此后陈氏做了广东都督,叛变革命、 迫害同志,乃至在护国战争中围攻孙中山于广州观音 山,都一一应了黄兴的预言。陈炯明素不甘居人下, 由于在广州起义中的过失,受到同志的谴责和埋怨, 为了表白自己对革命的决心,他仍参加了“支那暗杀 团”的活动,虽不亲自执行刺杀行动,还是参与了不 少密谋和策划,显其老成奸猾一面。以至于1922年陈 炯明叛变后,曾在攻打广州总督署之役中担任先锋队 长的国民党元老莫纪彭,仍为党人对陈氏的“污蔑诟 谇”叫屈: 大多出诸个人之恩怨好恶,而各种批评悖于史实 者,莫甚于否定兢存献身革命之光荣经历。……兢存 并躬于辛亥“黄花岗”之役,担任“选锋队”,皆不 争之事实,至于兢存参加“暗杀团”,以拈阄决定人 选,若辈视死如归之牺牲精神,又岂能轻易抹杀乎? 尽管如此,陈炯明一生意志游移,性格复杂多变 ,这次临阵脱逃事件,只是他对同盟会革命事业失信 的开始。五、徐宗汉营救黄兴高剑父勇当选锋 三月廿九日下午五时三十分,黄兴率领一百多党 人由广州小东门出发,攻打两广总督署,此役参加者 170人,死难同志86人,其中72人葬于北郊黄花岗, 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而陈炯明、胡毅生、姚雨平 三路或因为发生误会、或以取枪械延阻,致使黄兴孤 军奋战,所率一队死伤殆尽。孙中山时在美洲筹款, 闻此噩耗,有“革命精华,付之一炬”之悲语。黄兴 这条命,还是暗杀团女团员徐宗汉捡回来的。 徐宗汉(1876—1944),广东拱北人,出生富商 家庭,其叔父即上海招商轮船总局买办徐雨之。 P32-P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