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158.00
折扣价: 109.10
折扣购买: 希腊人的崛起(精)/二十世纪人文译丛
ISBN: 9787100212991
迈克尔·格兰特(Michael Grant,1914—2004),英国著名的古典学家,历史畅销书作者,曾任爱丁堡大学拉丁文学教授,喀土穆大学与女王大学校长。他翻译的塔西佗《编年史》至今仍然是常用译本,他还翻译了诸多其他古典作家的作品,并著有《希腊人的崛起》《罗马之巅》《维苏威的城市》等多达七十部关于希腊、罗马、中世纪历史的著作,其《古典时期的希腊》一书更是被译为德语等多种版本。格兰特教授退休后潜心写作,是古代史领域少见的自由作家,《泰晤士报》将其评为少有的“同时赢得学术界与普通读者尊重的经典史学家”。 译者简介: 刘峰,海德堡大学古代史与碑铭系博士生。
德尔菲(皮同)位于希腊中部的褔西斯(Phocis)。其遗址十分壮观,坐落在帕纳索斯山的低坡上,夹在两个高耸的悬崖(费德里亚德斯[Phaedriades])下,俯瞰科林斯湾。科林斯湾位于德尔菲南部约6英里,低于德尔菲约2000英尺。青铜时代后期该地就有人居住(最开始是在拉科里亚[Lycoria],靠近科里西亚洞穴[Corycian]),希腊人认为该地是世界的中心,因为宙斯在此处释放了两只雄鹰,东西向背道而驰,结果它们最终又汇聚在德尔菲。 该地因阿波罗神而享有盛名,后来随着多利安人的到来,一位来自安纳托利亚地区的神祇,在吸收了北方的元素之后,也被带来此处。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的神祇甚至是怪物曾在过去统治该地。创作于公元前7世纪的诗歌,荷马颂诗《致阿波罗》,一半关于德尔菲,一半关于提洛岛,模糊地记录了这个故事。最初,这两个神祇是分开被崇拜的,但是颂诗将他们结合在了一起,讲述神是如何从提洛岛来到帕纳索斯山的德尔菲的,他来到德尔菲之后,杀死了传说中守护卡索蒂斯泉水(Cassotis)的凶残母蛇堤丰(Typhaon或Typhon,与德尔菲的巨蟒皮同一样)。颂诗还提到:“任何碰触到巨蛇的人,末日之日会将他卷走,直到远在天边的阿波罗带来死神,向她射出强力之箭。她倒在地上,被剧痛撕裂,躺在地上大口喘着气,扭动着身体。当她在树林里这样那样扭动的时候,发出了一种难以形容的可怕的声音,于是她放弃了她的生命,呼出一口鲜血。” 不过这首颂诗还提到了阿波罗来到德尔菲的另一个版本。根据这个版本,这位神祇想吸引信众,于是变成了海豚,出现在海浪之上,经过来自克里特城市克诺索斯的一艘船,于是他们奇迹般地从皮洛斯转道,以求在基拉登陆。基拉位于克里萨平原附近,而克里萨(Crissa)是迈锡尼时代的城镇,基拉原是其港口,后来成为德尔菲的港口。 随后颂诗又提到:“正如午夜的星星一样,勤劳的阿波罗从船上一跃而下,光亮从他身边闪过,光辉直达天空。”他让船上的船员成了他的仆人,并将他称作海豚阿波罗加以崇拜,他们也这样做了。一般人们都认为这是德尔菲之名的来源,但是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德尔菲之名来自于神话中的城邦建立者波塞冬和梅兰妮(Melaine)的儿子德尔福斯(Delphus)。不过,还有一种完全不同的说法,认为该词起源于克里特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颂诗中,阿波罗既是一位威严的弓箭手,也是一位安静的吕拉琴之神。他十分迷人且令人敬畏,是每一个希腊年轻人向往的对象,他喜好美色(虽然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位纯净仪式和医疗之神),他在《伊利亚特》中时而冷酷时而仁慈,他是其父宙斯身边最强大的神祇,通过自己的神谕向世人彰显自己的意愿。 不论如何,尽管他是一位随着多利安移民而来的神祇,颂诗中提到的德尔菲神庙的前多利安时代的克里特、米诺斯因素,似乎也是真实的起源。诚然,迄今为止,这种认为其崇拜并没有中断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地层学的证实。但是,该地的确发现了代表米诺斯文明的物件,阿波罗神庙下也发现了迈锡尼时代定居者的遗迹,雅典娜普罗耐亚的圣所下也发现了两百多个迈锡尼时代的小雕塑,多为女性形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这不禁令人猜测,她是青铜时代后期的一位女神的继承者。此外,巨蟒属于盖亚,她是大地女神,事实上,巨蟒的形象一直是女性而非男性,德尔菲的祭司也是女性,这可能是另一古老宗教的遗存。 阿波罗通过皮提亚女祭司发布神谕。她会先喝下卡索蒂斯的泉水,并在从费德里亚德斯悬崖涌出的卡斯塔利亚(Castalia)泉水中净化。接下来,她会坐在阿波罗神庙的一个裂口处,那里有一股蒸汽冒出,女祭司吸入蒸汽,让自己沉醉其中。 这个裂口现在难以找到,根据推测,所谓的深渊裂口只不过是阿波罗神庙地面上的一个洞,露出了自古以来就神圣的土壤。不过,这还是不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蒸汽从地底升起,有人认为是皮提亚女祭司咀嚼月桂叶,从而摄入了致幻物质。也有人怀疑整个故事都是虚构的。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到其他文化中也有相似的巫术、狂喜和恍惚状态。 一般情况下,男性神职人员或者先知会将想祈求神谕的人的问题翻译给皮提亚女祭司,她会回复一系列没有逻辑的混乱话语,随后,神职人员便会将回复翻译成六音步诗句。这些神谕在《伊利亚特》中就已经闻名,在公元前7世纪之前就获得了泛希腊的名声。神谕在希腊的海外殖民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般从邻近的科林斯湾向西出发)。也就说,这些殖民事业的领导人会将自己想要建立殖民地的位置告诉德尔菲神谕所,并祈求批准,这说明德尔菲神谕是移民者的宗教和精神基础。 不过,我们很难通过这些神谕的内容,判断它们到底对殖民运动有多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尽管一些记录神谕内容的幸存文本看上去是真实的,但另一些是伪造的,有的是想要进行殖民或者已经殖民的城邦,为了显示自己已经得到德尔菲神谕的支持而编造出来的,还有一些是德尔菲自己编造的,可能是为了修改或者抹去一些他们想让人遗忘的政策。由于这些原因,以及德尔菲本身的神圣性日益高涨,阿波罗这些神谕成了许多逸事的主题,而这些逸事往往是虚构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逸闻的创作都是为了增加神谕本身的神秘和模糊性,此外,也是为了作用在提问者身上,让提问者更相信神谕。无论如何,这些故事的真正重点往往是为了证明神谕的预言是准确的。 七百余希腊城邦迎来文明的缕缕曙光 。1.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不同于罗马城之于罗马人,希腊人并没有绝对的核心聚居区,希腊大地上起码零散地分布着七百多个城邦。希腊人是一个整体,被共同的血缘、习俗、语言和宗教联系在一起,数百个城邦在政治上相互独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进入璀璨古典时代之前,希腊人的大移民与文明交流的进程从未停歇。本书重点记载了五十多个城邦的兴衰史,以及它们与东西文明的交流。遍布欧亚大陆的诸多城邦共同见证了希腊古典文明的诞生。 2.希腊本土并非古代希腊的唯一继承人,小亚细亚西部、南意大利、西西里乃至俄罗斯南部的希腊人都有自己丰富多样的成就。这也是作者将本书命名为“希腊人的崛起”而非“希腊的崛起”的根本原因。因此本书涉及的希腊城邦包括而不限于希腊本土著名的忒拜、科林斯、德尔菲,小亚细亚的文明之地以弗所、米利都、士麦那,西方富庶的叙拉古、克罗顿、马萨利亚。远至黑海的殖民地、埃及的贸易中心,以及爱琴海诸岛的历史都是本书的重要部分。 3.本书英文版本已经多次再版,深受英语世界读者的喜爱,不论是对历史专业的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而言,这本书都是了解古典时代之前希腊人历史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