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第二版)(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第二版)(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作者: 编者:李晓巍|责编:李俊峰|总主编:朱家雄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7.50
折扣购买: 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第二版)(21世纪学前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ISBN: 9787300321981

作者简介

李晓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研究所副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读书期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与交流。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儿童发展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十余部。

内容简介

家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协同各种教育力量的重要手段。首先,幼儿行为观察可以为家园沟通提供更为丰富的交流内容。幼儿进入幼儿园或托幼机构后,教师在幼儿的保育和教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家长则需通过教师了解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状况。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学习和发展的具体表现,可以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时为家长提供更详细、丰富、准确的有关幼儿个体的信息。以客观的观察记录来说明幼儿的情况,能够让家长更加客观、具体地了解幼儿,满足家长了解幼儿的需要,同时还能为家长提供具体的教养建议,以更好地支持家庭教育。其次,幼儿行为观察还是家园合作的途径和方式。由于家庭与幼儿园两个环境为幼儿提供的条件以及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不同,幼儿的表现可能存在差异,家长和教师都对幼儿进行观察并相互交流信息,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幼儿的真实发展情况,便于家园协调一致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最后,幼儿行为观察还可以改善家园关系。研究与实践结果均表明,教师对幼儿的细心观察、认真记录,能够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用心,避免家长对其工作的误解,赢得家长的尊重与信任,从而有效地推进家园共育。例如,在下面的案例中,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发现了幼儿尿床的原因,据此解决了幼儿的尿床问题,也消除了家长对其工作的质疑。



(一)参与式观察

参与式观察是指观察者在参与幼儿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的观察。观察者在与幼儿的互动中(比如,幼儿园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父母在家庭中与孩子进行亲子互动时,研究者与幼儿一起进行游戏时)询问、倾听和观察幼儿的言行,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参与式观察适用于幼儿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幼儿园教师了解幼儿最基本、最常见的方法。幼儿园教师每天都与幼儿一起生活和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观察和记录。只要有高度的自觉性、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的敏感性,同时把握好参与的程度,客观地记录和分析,就能较好地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爱好等,并据此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长期坚持参与式观察和记录,还可以积累丰富的素材,了解幼儿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和变化,并据此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以引导、支持幼儿发展。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我们的‘观’,是看幼儿在幼儿园或家里做些什么;而我们的‘察’,是了解幼儿这些行为的意义所在,也就是要了解幼儿为什么这样做;我们的‘参与’,正是要深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了解幼儿;我们的‘观察’,则是用眼睛去看、用大脑去想的一种积极思考的活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