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1861—1947),英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数学家、教育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源头。在哲学上,他的《过程与实在》堪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相媲美;在数学上,他和罗素合著的《数学原理》堪与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相比肩;在教育上,他培养的罗素、奎因、凯恩斯是各自领域的名家翘楚。
内容简介
在教育史上有个非常有 意思的现象,有的学校在 某个时期人才辈出、充满 活力,而其后继者却趋于 迂腐,墨守成规。其原因 就在于他们的大脑已经被 这种僵化思维深深地捆绑 和束缚起来。这种拘泥于 僵化思维的教育不仅无用 ,反而有害。古谚有云,“ 最恶者乃由最善者堕落而 来”①。虽然教育史上偶尔 会出现短暂的思想活跃、 富有创新精神的时期,但 大部分时期都万马齐喑。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聪 明、睿智、经验丰富的中 年女性没有接受正规教育 反而成了社会中最具智慧 的群体,因为她们逃过了 僵化思维的荼毒。历史上 每一次促进人类进步的知 识革命,都是对僵化思维 的批判和斗争。然而可悲 的是由于人类的无知与愚 昧,革命之后又继续延用 旧的教育制度,重新用固 有的僵化思维去蒙蔽人们 。现在让我们谈谈如何避 免在教育体制中出现思维 僵化和观念陈腐的问题, 我们要特别注意两条戒律 :(一)不要教授太多学 科;(二)不教则已,要 教就教得透彻。学科过多 且授之皮毛,这样只会让 孩子们被动接受一些脱节 的知识,不能激发任何思 想的活力。因此,教授的 知识要少而精,尽可能将 知识贯通起来形成一个统 一体,让学生内化这些知 识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这样孩子在 受教育之初,就能够体 验到发现的乐趣,虽然这 种发现是基础的、笼统的 ,但是它能够帮助学生理 解生命中出现的大事小事 ,理解什么是生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