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大学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60.84
折扣购买: 两宋茶诗词与茶道
ISBN: 9787308211659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闻于鲁周公。”①在中华 民族的文明进程中,茶是 个重要的因子。茶原生于 中国,”茶者,南方之嘉木 也”②。中国人在成功地发 现、利用、培植她的同时 ,也成功地提升了自己的 精神,创造了绚烂多彩、 博大深沉、富有民族特色 的茶文化——茶道,为人 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茶道涉及农艺、食品、生 化、陶瓷、工艺、园林、 宗教、哲学、文学、艺术 、民俗等领域,而在每一 个领域,又复以综合之态 势出现,譬如茶盏,唐人 尚青,宋人尚黑,明人尚 白,都既反映了当时的人 文精神,也体现了当时茶 叶加工与陶瓷制造等科技 生产力的发展。小小一片 茶叶,联系着中华文明的 方方面面,千千万万,以 梵网天珠喻之,实不为过 。 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中国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 诗性文化传统,即不仅以 诗手手情,以诗成教化, 而且以诗作为正统的基本 的文体,如《礼记·经解》 记El:“孔子日:“入其国, 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 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 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 则深于诗者也。”③如《论 语·阳货》记日:“子日:‘ 小子何莫学夫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④又记日:子谓伯鱼:女 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 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 墙面而立也与?”因此,历 代诗人将茶纳入笔底,表 现其方方面面,也是自然 而然的了,而由此所形成 的中国诗歌文学中富有特 色的茶诗词品类,则不仅 是茶遁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其重要的载体。 迄今为止,中华茶道已 走过三次高峰时期——唐 、宋、明,且都是与当时 中国文化的高度发展相伴 而生,成为当时中国文化 的重要表征。而两宋茶道 ,承前启后,渊深博大, 尤具深究之价值。何以如 此?以下五个方面显然是 重要的因素: 其一,文化昌盛。虽然 两宋在武力上乏善可陈, 终两宋之世,中国也没有 得到统一,但由于统治者“ 兴文教”①政策的推行及印 刷术的提高等,两宋人整 体文化水平较前代大为提 高,从而大大推动了两宋 文化与科技生产力的长足 进步。一时间真可谓风物 昌熙,在中华文化史上乃 有着殊胜的光荣。对此, 陈寅恪先生亦有著名之论 断:“华夏民族之文化,历 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 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 必复振。譬诸冬季之树木 ,虽已凋落,而本根未死 ,阳春气暖,萌芽日长, 及至盛夏,枝叶扶疏,亭 亭如车盖,又可庇阴百十 人矣。”② 其二,茶叶为当时国民 经济的重要支柱。起于唐 代的与诸蕃的茶马互市及 榷茶之制,在宋朝得到了 有力的推行,且为了保证 两者的顺利实施,宋廷还 创设了各级榷茶机构及茶 马司③,又复为其后各代 所沿用。茶马互市即以茶 换马,对边防有着重要的 意义。榷茶即茶叶专卖, 意在茶税与贡茶,亦对国 计民生具有重要影响。 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