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听懂音乐(精)

如何听懂音乐(精)
作者: [美]艾伦·科普兰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9.29
折扣购买: 如何听懂音乐(精)
ISBN: 9787530671504

作者简介

艾伦·科普兰(1900-1990),1900年11月1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当代知名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讲演者。他不仅是美国音乐史上的重要人物,还是20世纪创新者中的先锋,曾获1967年奥斯卡配乐奖。

内容简介

二怎么听音乐 每个人都会根据各自的能力来欣赏音乐,为了便 于分析,我们把听音乐的过程拆分开来,也许会使整 个过程更加清晰。在某种意义上说,人们是在三种不 同的层次上来听音乐的。不妨把这三个层次分为: (1)感官层次、(2)表达层次、(3)纯音乐层次。可以 把这种机械的分类看作假说,唯一的好处是对听音乐 的方式有个比较清晰的概括。 最简单的听音乐的方式,就是纯粹为了声音悦耳 。这就是感官层次。在这个层次听音乐,不用做任何 思考。把收音机打开,一边做着其他的事情,便可以 心不在焉地沉浸在音乐中了。此时单凭音乐的感染力 ,就可以把我们带入一种不必动脑筋又引人人胜的境 界。 此刻你可能正坐在屋子里读这本书,设想有人在 钢琴上弹奏出一个音,一下子就可以改变房间里的氛 围,这说明乐声是一种强大而神秘的力量,任何嘲笑 或小看这一点的想法都是愚蠢的。 令人惊讶的是,不少自认为合格的音乐爱好者都 过于沉溺于听音乐的这个层次。他们去听音乐会是为 了自我放松,把音乐视为一种安慰或者逃避。借此进 入一个理想世界:人们在那里无须思考日常的现实生 活。当然他们也没有思考音乐。音乐允许他们走神儿 ,他们被带入一个梦幻世界。这种梦幻起于音乐,也 关乎音乐,但他们根本就没有听进去。 不错,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而原始的力量, 只是不应该让它在欣赏趣味中占据不恰当的位置,感 官层次在音乐中的确非常重要,可以说非同小可,但 毕竟是三个层次中的一个。 有关感官层面的解释无须离题过远,对每个正常 人来说,音乐的感染力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还有这 样一种情况,人们对不同的作曲家使用不同的音响素 材变得更为敏感。原因在于,并非所有的作曲家在处 理声音方面都用同一种方法。不要以为音乐的价值等 同于它诉诸感官的程度,就音响方面而言,也不要以 为最优美的音乐都是由最伟大的作曲家写的。那样的 话,拉威尔就应该比贝多芬更伟大。对于每个作曲家 来说,音响要素的使用因人而异,这也是构成其风格 的缺一不可的部分。这一点在听音乐的时候是必须要 加以考虑的。因此读者可以看到,即使在听音乐的这 个初级层次,采取这种更自觉的聆听方式会更有价值 。 听音乐的第二个层次也就是我说的表达层次。争 议立刻就来了。作曲家大都会回避音乐表达内容的问 题,斯特拉文斯基不是宣称他的音乐作品是带有自身 生命的“客体”“事物”,除了它自身的纯粹音乐之 外,没有任何其他意义吗?他这种不肯妥协的态度可 能有其来由,因为有太多的人试图从他众多的作品中 解读出不同的含义。一个人要用自己准确无误、一锤 定音的解释来说明一首作品的含义,还要使得每个人 都感到满意,只有老天才知道有多么困难。凡事不能 走极端,我们也不能否认音乐具有“表达”的权利。 个人认为,所有的音乐都有表达能力,有的强些 有的弱些,所有的音符背后都有某种意义,毕竟这音 符背后的意义构成了作品想要言说,以及作品所关涉 的内容。全部问题都可以通过下面简单的问答加以说 明:“音乐有意义吗?”我的回答是“有的”。“你 能用语言把这个意义说清楚吗?”我的回答是“不能 ”。这便是两难之处。 那些头脑简单的人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绝不会感 到满意,他们总希望音乐有一个意义,这个意义越具 体,他们就越喜欢。音乐能让他们联想起一列火车、 一场暴风雨、一个葬礼行列,越是他们熟悉的构想, 对他们来说就越富有表现力。P12-14 <p>《如何听懂音乐》出自奥斯卡配乐奖得主、伟大的作曲家艾伦·科普兰之手,由知名古典音乐评论家曹利群倾力翻译,曾在美国销售超过150万册。</p><p>为什么要学习听懂音乐?答案很简单:对音乐了解得越多,就能从聆听中获得越多的享受。让我们在《如何听懂音乐》里,跟随美国伟大的作曲家一起,从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中,深入探寻乐曲的奥义。</p><p>知名作曲家威廉·舒曼评价《如何听懂音乐》:“翻开它,你才知道,聆听大师的教诲是多么荣幸。”附赠精美书签。特制书中推荐曲目精选集,扫码即可欣赏。</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