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19.50
折扣购买: 徐霞客游记(译注本)
ISBN: 9787559437556
徐霞客(1587—1641),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别号,今江苏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他从22岁起第一次到太湖地区进行考察,直到逝世的30多年间,几乎每年都要外出进行地理考察,足迹踏遍了中国的16个省市。他把自己的考察所得记录下来,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徐霞客游记》。这部著作是中国地理史上的重要著作,在世界地理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试读】 游天台山日记 天台山,又称“台山”,在今浙江天台县北,有华顶、赤城、琼台等名景,其中以石梁飞瀑最为著名。天台山为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有隋朝创建的国清寺。台州府省称“台郡”,即今浙江临海市。 万历四十一年(1613),徐霞客到浙江旅游,先游洛伽山(普陀山),惜未见游记。之后循海南行,第一次游览天台山和雁宕山,同行者有僧人莲舟。《游天台山日记》就是他这次游天台山留下来的游记。次年(1632),他又再次游览并另作一记。 徐霞客于三月的最末一天自宁海县城起行,四月初一进入天台县境,四月初九离开天台山。他登华顶峰,观石梁飞瀑,欣赏断桥三曲瀑布及珠帘水,游寒岩、明岩、鸣玉涧,眺览琼台、双阙,登赤城,沿途到天封、万年、国清诸寺。对华顶峰景色以及草木异状亦有一定描绘,而对断桥、珠帘之水的描写尤为细致,对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势颇有重笔,对明岩石洞之阔大、洞外石壁高耸之奇也写得气势非凡。这篇游记清丽感人,直如把我们带进了天台胜景。文中指出:“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这是徐霞客早年地理考察的重要结论,他已经注意到地形、气候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该记基本上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语言简练朴素,可观此游记的基本风格。 癸丑之三月晦① 自宁海出西门②。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③。闻此於菟④即老虎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注释】 ①癸丑,明万历四十一年,即1613年。晦,每月最末一天。万历四十一年三月三十日,即公元1613年5月19日。 ②“自宁海”句,徐霞客自家至宁海的路线,游记中未有记录。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中载徐霞客自述:“而余南渡大士落迦山,还过此中,陟华顶万八千丈之巅,东看大、小龙湫,以及石门、仙都,是在癸丑。”可见其在1613年游天台前,曾经绍兴府、宁波府游落迦山。落迦山,又称“洛伽山”,因《华严经》有善财参观音于普陀洛伽之说而得名。普陀山又称“小白华”“梅岭”,为浙江舟山群岛中的一岛,是徐霞客游踪最东处。该山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是旅游避暑胜地。 ③梁隍山,即“梁皇”,在宁海县西南境的公路边。 ④於菟(wū tú),是一古词,早在《左传·宣公四年》中记载:“楚人谓乳谷,谓虎於菟。”《辞海》中云:“於菟,虎的别称。”此处应为此意。 【译文】 癸丑年三月三十日 从宁海县城西门出城。天空阴云尽散,阳光明朗,人之心情、山中景物,似都有喜意。走过三十里路,到达梁隍山。听闻此地猛虎夹道,一个月间就伤害数十名行人,于是,停宿于旅舍。 四月初一日 早雨。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①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晴,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今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②大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③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④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⑤。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⑥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庵在万山坳⑦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注释】 ①奉化,明代时为县,隶属宁波府,即今浙江奉化市。 ②国清,即国清寺,在天台县城北3.5公里处的天台山麓。寺周五峰环立,古迹甚多,有隋塔、隋梅、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墓、寒拾亭、丰干桥等。 ③然,同意。 ④莲舟,江阴迎福寺僧人。上人,对僧人的尊称。佛家把人分为四种,即粗人、浊人、中间人、上人。他们认为内有德智、外有胜行的人,为在上之人,故称“上人”。 ⑤筋竹岭,即今金岭,在宁海、天台两县界上。 ⑥阊门是苏州城八门之一,位于城西北,通往虎丘方向。 ⑦坳(ào),低洼处。 【译文】 四月初一日 早上一直在下雨。前行十五里,路旁有岔道,勒马从西面向天台山进发,天色逐渐转晴。又走了十里,抵达松门岭,因山高路滑,只好弃马步行前进。从奉化来的道路,虽然经过数重山岭,都是顺着山麓;到这里后,无论迂回、曲折或临水、登高,都在大山脊上面。雨后新晴,秀美的山色中叮咚的流泉声随处可闻,新景观不时显现,绿树丛中怒放的红杜鹃相互辉映,令人忘却了攀登跋涉的辛苦。又前行十五里,在筋竹庵里用饭休息。山顶上到处都种着麦子。从筋竹岭向南走,就是通往国清寺的大路。恰好有国清寺僧人云峰同桌吃饭,他说:从这条路到石梁,山险岭峻,路途漫长,不方便携带行李,不如轻装前往,让担夫将重的行李担去国清寺等候。我赞同他的建议,让担夫挑着行李随云峰先去国清寺,我则与莲舟上人一起从石梁道上走。走了五里路,翻越过筋竹岭。山岭近旁很多又老又矮的松树,变形的树干弯弯曲曲,树根松叶仓翠俊秀,好像苏州城内人家栽种的盆景般。又走了三十多里,才抵达弥陀庵。在高峻的山岭里行走,很是荒凉寂静(害怕猛虎躲藏草木中伤人,所以路边的草木都被放火烧掉了)。泉水轰鸣,劲风动地,山路上没有其他旅人,显得荒凉而漫长。弥陀庵坐落在万山坳中,恰巧正当中途,行人可在此用饭或住宿。 初二日 饭后,雨始止。遂越潦①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②。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注释】 ①潦(lǎo),雨水或路上的积水。 ②天封寺,今仍称“天封”,在天台县东北境。 【译文】 初二日 吃完饭后,雨才停止。于是越过路上的积水,攀登山岭,溪流、山岩越发显得清澈、幽静。走过二十里路,傍晚时抵达天封寺。睡卧床上,还惦念着明晨登攀游峰顶的事,若有缘分则雨停天晴,因为连日来都是晚上雨后转晴,没有一天是天亮时晴朗的。五更时从梦中醒来,听仆人说,满天都是明亮的星星,欢喜得无法再入睡。 初三日 晨起,果日光烨烨①,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闻堂左下有黄经洞,乃从小径。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②塞其门,大为叹惋。复上至太白③,循路登绝顶④。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⑤耳。 【注释】 ①烨烨(yè),原指火焰很盛,此处指日炽。 ②甃(zhòu),砌。 ③太白,即太白堂,相传为李白读书处。 ④绝顶,即华顶峰,在天台县东北境,为天台山绝顶,海拔1098米。峰下有善兴寺,即华顶寺。 ⑤勒,限制。 【译文】 初三日 清晨起床,果然见阳光炽烈,决定向山顶前进。向上攀爬数里,到达华顶庵;再走三里,离峰顶愈近,到达太白堂,沿途都没有值得观赏的景物。听说太白堂左下方有黄经洞可游览,于是从小路走。二里路后,俯身看见一块突出的大石头,觉得很是秀美华丽。临近一看,是一位发僧在此建庵,担心洞里吹出的山风大,就用石头砌塞洞门,我不禁大为感叹惋惜。于是重新往上走,到达太白堂,顺着山路登上天台山绝顶华顶峰。峰顶上,荒草被劲风吹得低伏,峰高而寒风凛冽,草上结的霜约有一寸多厚,而回顾四周的山峦,上面满是美丽的鲜花与碧玉般的绿树,远远望去觉得玲珑明晰。山脚下山花盛开,峰顶上反而不开花,大概是高处寒冷所致。 编辑推荐 ·与马可波罗齐名的“东方游圣”· ·钱谦益、李觉民、李约瑟等中外人士极力推崇的一代大家·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 ·《徐霞客游记》既可被称为地理百科全书,也颇具文学和史学价值· ·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精美装帧,全新典藏,附赠精致书签· 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 ——徐霞客 卖点 1.【与马可波罗齐名的“东方游圣”,多次进入自然旅游节目介绍】 徐霞客早已超出了通常范围内的旅行家范畴,学术界给他冠以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的称号。更把他开始动手写《徐霞客游记》的日子(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而且,徐霞客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中国,《徐霞客游记》已被定位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20部著作之一,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都建立了“徐霞客研究会”。 2.【文章“物我交融,清隽幽雅”,乃成就性情人生的智慧之书】 朱光潜曾说过:“一首诗或是一篇美文一定是至情至性的流露,存于中然后形于外,不容有丝毫假借。情趣本来是物我交感共鸣的结果,景物变动不居,情趣亦自生生不息。”而看徐霞客游记,便时时感受到作者对美的认知,以及精神上的充实感。诸如,游天台山,“及五更梦里”,徐霞客“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游白岳山,他“梦中闻人言大雪,促奴起视,弥山漫谷矣”;游太华山,“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他“出坐船头,不觉欲仙也”。徐霞客常情动于中,在自然诸相面前物我交感,细细在其游历中可体会其真意。 3.【兼具知识性、哲理性与趣味性,以行万里路来体现人生价值的赤诚,真正开拓孩子眼界,于潜移默化中培养其传统文化】 徐霞客自幼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却甘愿放弃功名,大半辈子游历山河,堪称“行走于天地之间的真名士”。且《徐霞客游记》兼具知识性、哲理性,其中除对于地理、水文等气候进行仔细摹写外,更多旁征博引、古今典故信手拈来,细究人情物理,针砭社会时弊。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视野,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国传统知识有更为切近的体会和理解,日后写作过程中会大有进益。 4.【经典篇目,内容涵盖极广,让你一本书读懂徐霞客迎难而上的风范】 徐霞客对“穷理”一事有一种呕心沥血掏心掏肺的执拗,秉承着“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信念,他常孤身通幽处,在黑黢黢的洞穴里九死一生地探寻。诸如湘江泛舟,突遇盗贼,人财两失;友人患疾,他身体欠佳,但仍二者兼顾,当与人生的至暗时刻相逢时,他拒不回还,迎面直上。 选取最经典篇目,辅以注释和译文,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也对当时当地的情景和作者的观感有更深入的体会,完美呈现徐霞客游记的艺术多元性和纯美性,让你一本书读懂徐霞客。此种风范,正是我辈学习的榜样。 5.【精美装帧,全新典藏】 封面采用225克高彩映画,触感优雅,封面很有设计感。内文采用60克轻型纸,触感光滑,颜色柔和护眼。整体封面设计与内文恰如其分,可更增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堪称经典。且更附赠送精致书签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