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变鼎新:文化和科技融合的理论透视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文化之美,浸润人心;科技之光,照亮未来。在人 类历史长河中,文化和科技的每一次融合,犹如氘与氚 结合产生核聚变一样,爆发惊人力量,推动革故鼎新。 纵观人类历史,世界科学中心的每一次大转移无一不孕 育于文化思潮的大变迁,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大进步无一 不源自于文化和科技的大融合。从“纸与笔”“铅与火 ”,到“光与电”“数与网”,再到如今“云与端”“ 数与智”,文化和科技的大融合,无不带来人类社会的 大变迁、大发展、大跃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 业变革席卷而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 新一轮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将深刻重塑人 类社会。正因为如此,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 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 、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 育新动能;强调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 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 阳产业,大有前途。什么是文化和科技融合?为什么要 融合?融合成什么样?怎么融合?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 次逻辑,酝酿着一股强大发展态势,蕴藏着一次重大战 略机遇,值得深入研究、抢先布局。 什么是文化和科技融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 要弄明白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科技。文化以社会为对象 ,致力于以文化人;科技以自然为对象,致力于以技驭 物。文化和科技本质上都源于人类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 进化。只不过文化更强调价值理性,而科技更注重工具 理性。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很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但如果从文化的基本构成来讲,由内到外大致分为 三个层次,即“内道”“外器”“规制”。“内道”是 指文化所承载的思想、精神、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这 是文化最核心的东西,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本质区别。 “外器”是指呈现文化的载体,包括书籍、服饰、建筑 等物质载体,也包括语言、音乐、饮食等非物质载体。 “规制”是指文化传承传播的规则、制度、风俗、习惯 等。规制的绵延,保证了文化的赓续。概言之,文化的 核心是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念,呈现于物质载体或非物质 载体,依托于制度规则或风俗习惯进行传承传播。因此 ,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文化。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 部部长李书磊就指出:“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一种诉 诸长远、诉诸千秋万代的视野与情怀。” 按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形而上之“道”谓为“体 ”,即普遍性、规律性的物则规则理则;形而下之“器 ”谓为“用”,即“道”的工具载体。在数智时代的今 天,网络和科技早已成为文化“内道”新的重要工具载 体。文化之于科技,一个是内化于心的“道”,承载的 是我们的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念;一个是外化于形的“器 ”,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换句话说, 文化这个“内道”彰显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软实力,科技 这个“外器”体现的是一种物质上的硬实力。文化和科 技融合,实际上是软硬结合、道器合一,是价值与工具 的双向奔赴。 从文化对科技的作用来看,文化以其思想性、精神 性、价值性、伦理性、艺术性为科技赋魂、赋智、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