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00
折扣购买: 晓风残月(柳永传)/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ISBN: 9787506391689
简雪庵,本名薛瑞生,男,1937年生,陕西蒲城县人。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终身从事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有专著《红楼采珠》《乐章集校注》《东坡词编年笺证》《诚斋诗集笺证》《柳永别传》等十余部,论文百余篇,获省部级奖四项。
**节任城有幸降文曲 为什么闽才鲁降呢?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 宋代士人出仕之后,是允许携带家眷前往的。当然允 许带和带不带是两回事,有些官员初出仕就不带家眷 ,但王禹偁在为柳宜之父柳崇所写的《建溪处士赠大 理评事柳府君墓碣铭并序》(下简称王《铭》)中对 此却说得十分清楚:“公以行义著于州里,以兢严治 于闺门。……诸子、诸妇,动修礼法,从宦千里,若 父在旁,其修身训子有如此者。”所谓“从宦千里” ,不就是指“诸妇”跟随丈夫“从宦”于其地么? 柳三变的父亲柳宜,原在南唐官至监察御史,宋 **开宝九年(976)随“江南伪官”归宋,为雷泽 令,他的大儿子柳三复这时已六岁了,当然也随官在 雷泽。这期间,他结识了名噪宋代的文学家王禹偁, 成为生死之交,终生往来不*。两年之后,到了太平 兴国三年(978)五月,即移任沂州费县,到太平兴 国六年(981),又移任济州任城,两年之后,即到 了太平兴国八年(983),次子柳三接降生,恰巧王 禹偁这年既中进士,又喜得长子王嘉祐,两人自然互 相致函,以庆弄璋之喜。转瞬间又过了三年,到了宋 太宗雍熙三年(986)四五月间,柳宜的妻子又怀孕 了,他只是叮咛几位侍妾与*鬟多加关照,自己仍然 忙于政务。转眼间又到了雍熙四年(987)二月十二 *这天,柳宜正风尘仆仆视察农事归来,只见一位侍 妾面带喜色,躬身揖前报道:“恭喜老爷!夫人刚刚 分娩,是位公子。”另一位说:“**正好是花朝节 ,是百花的生*,生来就宫花满头,正好是贵为公卿 的象征。” 且说这宋代,育子风俗十分讲究,孕妇临盆这天 ,以银盆或彩画盆,盛粟秆一束,用色彩鲜明的锦绣 帕覆盖,上面插上花朵及通*,粘贴五男二女花样, 用盘合装送馒头,称作“分痛”,同时将事先做成的 卧姿眠羊放在炕上,取其“小儿安卧”之义,并将小 儿衣物襁褓等置放在孕妇之侧,称作“催生”。这柳 宜已经五十岁了,晚年得子,当然喜不自胜,他无暇 看摆在炕头的这些劳什子,即急忙小心翼翼地抱起襁 褓中的婴儿,见他刚刚降生,虽为赤子,却看得出眉 目清秀,不由得啧啧称赏。谁知这柳宜治民有方,抱 起襁褓中的儿子来,却显得笨手笨脚,惹得儿子哭叫 起来。奶娘忙从他手中接了过去,疲惫的夫人不由得 瞅了他一眼,遂又报之以微笑。 这柳家得了第三位公子,左邻右舍也都忙活起来 ,争送粟米、炭醋之类,表示贺喜。三*落脐灸囟门 ,七*称作“一腊”,十四*称作“二腊”,二十一 *称作“三腊”,都有客人来庆贺。这柳宜却只顾忙 于政事,直到满月办洗儿会这天,可算是赤子降生后 的**个盛典,他的胞弟天平*(后改为郓州)节度 推官柳宣正好来济州办公事,也顺便赶来庆贺。同来 庆贺的,免不了也有同僚与左邻右舍,只见家人按当 时风俗,早在当庭摆好了洗儿盆,盆上绷着用鲜** 彩的丝线缝制而成的绣钱,上面缀着各种果子。煎香 汤于盆中,下果子、彩钱、葱蒜等,用数丈彩缠绕, 称作“围盆”,以钗子搅水,称作“搅盆”。亲朋宾 友盛集于盆周围,观者各撒钱于水中,称作“添盆” 。大家看着浴儿毕,随即剃掉胎发,遍谢座客,这才 抱小儿入另一房间,称作“挪窝”,才算完成了洗儿 会。 于是宾客入席,席间祝贺声此起彼伏,觥筹交错 ,好不热闹。柳宜当然也喜气洋洋,向来宾一一敬酒 。庆宴过后,宾客散去,柳宜、柳宣兄弟俩家常闲谈 ,提起了给孩子取名的事,柳宜说:“这本来是要请 父亲取的,可谁知他老人家却早早仙逝了。”说着不 由得满脸凄然,“幸好母亲尚健在,我早写信告知母 亲。孰料三弟代母亲来信说:她不会识文断字,就交 由咱俩处理。幸好你**来了,就顺便给取个名吧! ”柳宣忙说:“岂敢!岂敢!长兄如父,还是你取吧 。”柳宜说:“那就顺着他两个哥哥三复、三接的名 字叫下去,名三变吧!表字如何,就该你了。”柳宣 知道这名字出自《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 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于是就说:“《诗 》云:‘有美一人,硕大且俨。’《毛传》:‘俨, 矜庄貌。’表字景庄,妥否?请兄长裁夺!”柳宜连 连说:“正合吾意!正合吾意!”第二天,柳宣就回 天平*了。 其后百*置会,称作“百晬”,取长命百岁之意 。柳宜本不通庶务,加之因忙于政务,就交由家人处 置。转眼间又到了来年生*,称作“周晬”,这可是 马虎不得的。况且按当时风俗,“周晬”是预测孩子 来兆的*子,乃小儿之盛典,妻子早就等着这**。 家人也已准备好了一切物什,只见当庭盘盘罗列,用 各色器皿满盛果木、饮食、官诰、笔砚、乐器、书卷 、算秤、经卷、针线、胭脂等一应什物,摆满了一庭 ,观其所捡拾者以为征兆,称作“试晬”。柳宜本来 就不信这些,只是随俗而已,宾客却等着围观。只见 奶母将三变抱了出来,小心地放在当庭。这孩子看见 周围那么多人,喜得呀呀乱叫,倒像是对客人表示欢 迎。后来看见满地的什物,就爬来爬去乱抓,先抓起 一管胭脂,三变的母亲不禁看了丈夫一眼,唯恐丈夫 不高兴,这柳宜却并不在意,随即有客人抢先说道: “这孩子将来妻命好,准能娶个知书达理、才貌双全 的**。”众人也都附和。接着又见他抓起一管蕲笛 (宋代蕲春所产之竹,做的笛*好,称作蕲笛),尽 管十指还按不到每个笛空上,却横在小嘴巴上吹出了 声,惹得宾客哈哈大笑,有僚友说:“这孩子将来肯 定是制礼作乐的能手了”。在封建社会,“制礼作乐 ”可是大官才能有的一份差事呀。随后他依次抓起笔 砚、书卷,*后又将那一纸官诰拿在手里玩来玩去。 随着他的动作,众人有说他是王羲之再世的,有说他 是文曲星下凡的,有说他是王佐之才的,不一而足。 柳宜也只是抿嘴一笑,连连拱手感谢大家的好意。只 是这儿子将来究竟能成个什么人才,他心中也把不准 ,唯言传身教,严加训导,庶几有成,但愿不要像自 己那样坎坷终老。可命运似乎在和他开玩笑,他的三 个儿子都中进士较晚,这是后话。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