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对决--马汉的幽灵与日美海军大碰撞(精)

宿命对决--马汉的幽灵与日美海军大碰撞(精)
作者: (美)麻田贞雄|译者:朱任东
出版社: 新华
原售价: 72.00
折扣价: 49.68
折扣购买: 宿命对决--马汉的幽灵与日美海军大碰撞(精)
ISBN: 9787516636909

作者简介

麻田贞雄(Sadao Asada),日本同志社大学外交史荣誉教授,海军史学家。耶鲁大学哲学博士。著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日美关系》,该书曾荣获“中央公论吉野作造图书奖”。 作者曾荣获由美国海军战争学院颁发的“爱德华﹒S.米勒历史奖”,以及由美国历史学会授予的Louis Knott Koontz 纪念奖。

内容简介

帝国主义者马汉 发表于1897年9月的《展望二十世纪》(A Twentieth Lentury Ovtlook),标志着这一转变。 马汉既很开阔又更为悲观地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出发, 试图根据西方和亚洲国家间的冲突预测即将到来的20 世纪的模样。由于“这两个如此不同的文明迅速地接 近”,他说20世纪的中心问题是“东方抑或西方将主 宰世界,驾驭未来”。为了准备这样的对决,他呼吁 美国政府充当西方世界的保护者——包括获得在夏威 夷和加勒比地区的前哨基地、建造一条地峡运河以及 扩大美国海军力量。弥漫在他文章里的是一种在东海 岸知识界里普遍存在的世纪末的宿命情绪。此前,马 汉相信一种充满活力、激情和进取心的“昭昭天命” 论,即宣扬向落后地区传播“高人一等”的盎格鲁-撒 克逊文明。现在,他认为美国的使命是面对大批亚洲 侵略者,捍卫西方文明。鉴于这样的世界观,美国的 对外关系将围绕太平洋展开,“在太平洋,帝国的西 进过程将再次和东方碰撞,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世界未 来的影响将变得更为明显” 马汉特别指出了日本的“惊人发展”。“强大的 雄心勃勃的日本,具有坚实的政治和军事基础,其表 现已经令世界刮目相看。”马汉称赞日本“快速接受 ”了西方的物质文明,但也指出“民族特性完全不同 于西方的多样化的演变”。所以,对东方文明的“转 变”来说必不可少的是西方精神和宗教文明在亚洲的 渗透。只有这样的转变才可以防止西方遭到亚洲野蛮 人的入侵。 在1898年美西战争后,美国获得了菲律宾和关岛 ,美国在战略上把自己的海洋边界扩张到西太平洋, 并可以在东亚的国际政治中保护自己的权利。尽管当 时的马汉是一个扩张主义的急先锋,但他后来承认美 西战争爆发时,“菲律宾还没有出现在我思想的地平 线上”,马汉的帝国主义目光尚未超过夏威夷。他写 道:“我一直充满忧虑地注视着中国那块喧嚣的土地 ,不过我做梦都没有想到,在我所处的时代,美国已 经可以在中国的大门口安家。”尽管他所大力呼吁的 吞并夏威夷这个目标在美西战争期间已经实现,但他 对吞并菲律宾群岛“有更多的怀疑”。起初他甚至对 吞并吕宋岛有怀疑,不过他认为只拿下吕宋岛,而把 菲律宾群岛的其余部分留给西班牙是一个“明智的妥 协”。他有着现实的担心,那就是美国如果吞并了整 个菲律宾群岛,那么在那里防御日本就是不可能的。 菲律宾无法借由远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提供保护, 在和日本的角逐中将成为被利用的“棋子”和“人质 ”,或成为美国的“阿喀琉斯之踵”(西奥多·罗斯 福之语)。 马汉最后开始接受吞并整个菲律宾,因为他服从 了“天命论”思想的现实战略考虑。他写道:“我们 国家将被迫意识到,如果我们已经干预了某个岛屿, 就不能把在那里维持秩序的任务扔给别人。腓特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