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岳麓
原售价: 12.00
折扣价: 7.50
折扣购买: 淮南王书/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ISBN: 9787807617389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 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 字之*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和后来道家的大贡献在此,他们的大错也在此。他们 的大贡献在于超出天地万物之外,别假设一个“独立而不 改,周行而不殆”的道,使中国思想从此可以脱离鬼神主 宰的迷信思想。然而他们忘了这“道”的观念不过是一个 假设,他们把自己的假设认作了有真实的存在,遂以为已 寻得了宇宙万物的*后原理,“万物各异理,而道总稽万 物之理”,有了这总稽万物之理的原理,便可以不必寻求 那各个的理了。故道的观念在哲学**有破除迷信的功 用,而其结果也可以阻碍科学的发达。人人自谓知“道”, 而不用求知物物之“理”,这是*大的害处。 况且他们又悬想出这个“道”有某种某种的特别德 性,如“清静”“柔弱”“无为”“虚无”等等。这些德性 还等不到证实,就被应用到人生观和政治观上去了!这些 观念的本身意义还不曾弄清楚,却早已被一种似是而非的 逻辑建立为人生哲学和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了。这也是早 期的道家思想的*大害处。 即如上文说水的“至德”,下文便接着说: 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于天下者,以其淖溺润 滑也。故老聃之言*,“天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 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 益”。……是故清静者,德之至也,而柔弱者, 道之要也。 水所以能“利贯金石,强济天下”,并非因为水的柔弱无 为,正因为水是一种勇猛的,继续不断的大力。高诱注说 的好: 水流缺石,是其利(锋利)也。舟船所载无 有重,是其强也。 这是柔弱清静吗?然而道家的哲学家却深信老子的话,以 为水的譬喻真可以证明柔弱无为之有益了。 又如“虚无”也只是一种假设的德性,“有生于无” *是一个不曾证明的悬想。然而道家学者却一口咬定“无 中生有”为真理了,从这上面想出一种“无中生有”的 宇宙观来,又把这宇宙观应用到人生观上去,因而建立一 种重虚无而轻实有的人生哲学。P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