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30
折扣购买: 废物星球(从中国到世界的天价垃圾贸易之旅)
ISBN: 9787229094805
亚当·明特(Adam Minter),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废品经销商家庭,2002年开始进行一系列关于中国新兴的废品回收业的开创性调查报告,受到国际传媒界的认可,2004年获得斯蒂芬·巴尔写作奖。从那时起,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华尔街日报》以及英国《金融时报》《卫报》等国际媒体经常邀请他采访和撰稿。2008年他受邀到伦敦皇家地理学会做了对全球废品回收贸易的评论性演讲。目前,他受雇于全球*大的财经资讯公司彭博社。
从前住在美国时,我有蓝绿两种颜色的回收桶, 在道德动力的驱使下,我会把可回收废品扔进这两个 桶里,而且如有可能,我塞进这两个桶里的东西要比 扔进垃圾桶里的东西还要多。废纸丢进其中一个回收 桶,其他可回收废品丢进另一个,然后把这两个桶放 在路边,可是,因为小时候在家里经营的废品站待过 ,所以我感觉这么做是在自欺而已。我很清楚,铝罐 可以按重量卖钱,学校放暑假时,我经常都会被委以 重任,给流浪汉、大学生和节俭的家庭回收者送到我 家废品站的铝罐称重。祖母经历过经济大萧条时期, 因此觉得所有可再利用之物都有价值。她在晚年依然 坚持开车把她那些为数不多的铝罐送到我家的废品站 ,而不是免费送给城市回收处。 通常情况下,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对于如何 利用扔出家门的垃圾问题,必须要搞清楚答案的应该 是各个城市和少数大型废品回收公司,而不是那些在 自动售货机上买铝罐饮料的青少年。在某些情况下, 他们别无选择,只能收走我们扔进回收桶里的东西。 而在有选择之际,他们只会接收那些可卖掉获利的废 品,譬如祖母不愿意交给他们的铝罐。那些可卖掉获 利的东西一般均可轻易翻新,制造出全新的物品。将 用过的铝罐重制成新的铝罐非常简单;然而,要想把 皮箱重制成其他东西可就困难了。 在美国,偶尔在废品回收日开车经过邻居家,我 都会注意那些装满旧皮箱之类东西的回收桶,人们把 这些东西放在那里的初衷既算是误信,也算是正当的 认知:废品回收公司也需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去“再利 用”它们——无论所谓的再利用意味着什么。废品回 收公司绝不会白白放弃采取合适方法的机会。他们只 是尚未找到有利可图的途径,譬如如何分类制成皮箱 手柄和皮箱箱体的两种塑料。这种工作只能由可从中 获利的人来完成,而迄今为止,收走蓝绿两色回收桶 里东西的大型回收公司尚未找到这样的生财之道。然 而,他们已经开始了解如何深层挖掘回收箱,从而得 到那些回收起来有利可图的东西。这既不是最吸引人 的活,往往也不是政客和环保主义者在讨论“绿色工 作”时会谈论的话题。可对于某些人而言,这意味着 一个机会,它与硅谷人的梦想一样,拥有无尽的潜力 。 艾伦·巴克拉克就是这样的人。作为北美最大的 家庭废品回收商——南得州区废品管理公司的回收经 理,他是废品回收的专业人士,对这一行充满兴趣, 认为其有利可图。与全球废品回收业的很多同行一样 ,不再年轻的他依然具有青春活力,这样的朝气蓬勃 只能说明一点,他是真的真的很喜欢那些分类垃圾的 机器。有人会因为自己所做的是处理别人家垃圾的工 作而觉得羞耻,可艾伦并没有这样的感觉,他热爱这 一行。 我们是在2012年1月认识的,相识的地方就在废 品管理公司斥资1500万美元兴建的超大型废品回收厂 的访客区。艾伦是这家工厂设计工作的中流砥柱,现 在是这家工厂的负责人。即便我们非常愉快地聊着天 ,艾伦的目光也不在我身上,他关注的对象是厚玻璃 窗另一面的车间以及下面两层楼里的车间:塑料瓶、 纸板、废纸快速移动(速度为A级),被传送带运上运下 ,挤压,来回往复,然后那些塑料瓶、纸板、废纸就 会被整齐分类,堆成干草捆大小的一堆,并用不锈钢 扎带捆绑好。“对于这份工作,你要么是爱,要么是 恨,”关于这一行从业者的心情,他是这样告诉我的 ,“你或许会在六个星期后离开,也许到不了六个星 期你就不干了,否则,这一行将会成为你的终生事业 。”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这里可以说是一个绿色天堂 ,在废品回收日被清理出来的家庭可回收物,如人们 细心收藏的报纸、瓶子和铝罐等物,最后都到了这里 。如果说艾伦是守在天国之门的圣彼得或许并不准确 ,可他的确是指挥链条中的一环。然而,如果休斯敦 材料回收厂堪称绿色天堂的话,那么必须得说,休斯 敦市肯定就是绿色地狱了,如果你注意到这里的家庭 废品和回收利用状况,一定会觉得这个说法并不过分 。 P3-4
废品回收、循环再用,事实上是一个人人参与、大多数人都不重视,少数人从中获利,极少数人从中得到巨额利润的产业,这个产业在中国和世界都是隐秘而茁壮成长到惊人的地步,影响着全球的经济、人文和环境,影响着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废物星球:从中国到世界的天价垃圾贸易之旅》作者是彭博社驻中国记者站记者,用十多年时间观察和深入研究中国和世界废品回收产业的发展,描绘近二十年来中国垃圾产业和社会发展现实,揭秘中国垃圾产业与世界经济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