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懂的实用经济学(图解案例版)

一看就懂的实用经济学(图解案例版)
作者: 编者:卢明明
出版社: 中国铁道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一看就懂的实用经济学(图解案例版)
ISBN: 9787113262587

作者简介

卢明明,毕业于河北金融学院,对经济学有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消费经济学、金融经济学、投资经济学等。现就职于某机关单位从事管理与研究工作,出版过多部经济学书籍,深受读者喜爱。

内容简介

一、GDP与GNP“长得很像”,到底有何区别? 2018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的GDP约为99 918亿美元,接 近10万亿美元,同比实际增长6.7%。而2018年美国前两个 季度的GDP约为10.1万亿美元,换句话说,2018年中国3个 季度的GDP·大概等同于美国2个季度的GDP,中国GDP总量 约为美国的65.6%,人均则接近美国人均GDP的六分之一 。 而在一年前,中国经济体量只占美国的60%,也就是 说,我国只用了9个月就与之缩小了5%左右的差距。按照 这种趋势发展,专家预测,中国的GDP总量可能会在五年以 内超过美国。 说到GDP,大多数人并不陌生,而且在网络、电视等媒 体上都听到过这个词,那么GDP到底是什么呢?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 简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 地区生产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不仅可 以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还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国力和 财富。 要想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能力的强弱,或者说 这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能创造多少社会财富,并且 能让各国得到的数据具有可比性,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个统 一的衡量标准。GDP就是这样的一个衡量标准。换句话说, GDP可以用来比较两个或多个国家的社会财富或经济发展水 平。 什么是社会财富?其实我们使用的纸、笔,吃的大米 、面粉,穿戴的服饰等都是社会财富,即人们通过劳动所 创造出来的产品或服务,把这些社会财富加总就是国内生 产总值。新闻上常出现的GDP增长的百分比,一般是说社会 总财富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增长的幅度。 在这里所说的社会总财富其实是指在一国的领土内, 在一定时间所创造的社会财富,也就是说,不管是否是本 国国民生产,都要统一计入本国的GDP中。例如,一个美国 公民在日本工作,他的收入不应该计入美国的GDP中,而应 计入日本的GDP中。 GDP含义中的“最终产品”是指被人们消费和使用的产 品,不包括中间产品,即买这个产品的人不是为了自己使 用,而是为了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其他人,这样可以避免重 复计算。 所谓的“生产”就是制造产品,不论是否加工完成, 都要计入GDP中,但是不考虑这个产品是否已经卖出。比如 说,甲生产了10台电脑,那么GDP中就应包含这10台电脑的 价值,不能因为甲只卖出5台电脑,就不计入另外5台电脑 的价值。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GDP大幅度增长,说明该国经济发 展前景良好,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相应增长,人民 生活质量提高。如果GDP增速为负值,说明该国经济衰退, 国民收入减少,人民生活质量下降。不过也有例外,例如 GDP高速增长,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没有变化。 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用GDP衡量也是有漏洞的 。GDP本身遵循的是“生产原则”,不计算先前的生产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