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解析(精)/心理学经典译丛

梦的解析(精)/心理学经典译丛
作者: (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责编:梁宏宇//朱冉冉|译者:邢雷
出版社: 北京师大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1.60
折扣购买: 梦的解析(精)/心理学经典译丛
ISBN: 9787303259083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出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一个犹太人家庭,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恋母情结”,“潜意识”、“自我、本我、超我”等概念,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精神分析学始终坚持将性(爱)本能视为人类一切行为的主要动机,从上世纪以来就一直在学术界以及社会上颇具争议。因此,弗洛伊德一生毁誉参半,很难评判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人认为他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也有人将他视为“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变态色情狂”。 2000年,英国BBC将弗洛伊德与爱因斯坦、笛卡尔、牛顿、达尔文、康德、马克思、黑格尔、马克斯韦尔、阿奎那评选为千年来的十大伟人。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有关梦的科学文献① 在下文中,我会证明有一种心理学技术,它使梦的解析成为可能。而且,一旦运用这一技术,每个梦都可显示为一个精神结构,这个结构具有某种意义,并且与做梦者清醒生活的精神活动有特定的联系。我还将进一步阐明,产生梦中的奇异和难解之处的过程,并从这些过程中推断出引起梦的精神 力量的性质,正是由于这些精神力量的共同作用或者相互冲突,梦才得以产生。说到这里,我需要插一句,梦的问题又和许多更为复杂的问题结合,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以另一种性质的材料为基础。 我将对前人关于梦的著作和当前科学界有关梦的研究作一序言式的评述,因为在论述的过程中,很少有机会提到这些话题。尽管经过了几千年的努力,但对梦的科学理解只取得了极为有限的进展——这一事实在文献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没有必要再具体引证。本书最后附有的这些著作的索引②, 有许多令人兴奋的观察结果和关于这一主题的有趣材料,但几乎或根本没有触及梦的本质,也没有提供一个对梦的神秘之处的最终解决方法。当然,对于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门外汉,这方面的知识就更少了。 或许有人会问(下面两段是1914年版增补的内容),史前的原始人是怎么看待梦的,以及梦对他们关于世界和灵魂观念的形成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是个颇具吸引力的话题,但在此我不得不忍痛放弃。我很愿意把约翰·卢波克爵士(Sir John Lubbock)、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和E.B.泰勒(E.B.Tylor)等人的著作推荐给读者,我只补充一句:在完成我们的任务——梦的解析——之前,我们很难体会到这些问题,以及推测所涉及的领域有多么广泛。 关于梦的史前观点无疑会反映在古代人们对待梦的态度上①。他们深信梦与他们所信奉的神的世界具有联系,梦是神灵传达的启示。而且毫无疑问,梦对于做梦者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预示未来。由于梦的内容种类繁多,千变万化,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也各不相同,所以人们很难对梦形成一致的 看法,因此有必要把它们按照重要性和可信度加以区别和分类。古代一些哲学家对梦所采取的态度,是按梦预兆凶吉进行大体的划分。 亚里士多德关于梦的两部著作表明,梦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在书中他告诉我们,梦并非来自神灵,也不具有神圣的性质,而是“半人半神”的,因为自然就是半人半神的,而不全是神的。因此,梦并非来自神的表现,而是遵循人类的精神规律,尽管后者确实与神有着相似之处。梦被定义为 做梦者在睡眠时的一种精神活动。 亚里士多德已经意识到梦生活的某些特征。例如,他知道,梦把睡眠时感受到的微小刺激进行放大,“人们梦见自己走过火堆,感到极度灼热,而实际上只是身体某处感到微热。”由此他得出这样的结论:梦可以把身体变化的第一个信号透露给医生,这在清醒时是观察不到的。 我们知道,在亚里士多德以前,古代人不把梦看成是梦中心灵的产物,而看成是神的使者的启示。于是我们可以发现,在每个历史阶段,对于影响梦生活的看法总是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思潮。它们的区别在于:一种认为梦是真实的和有价值的,它带给做梦者警告或者预示未来;另一种则认为梦是 无价值的、骗人的和空洞的,它只能将做梦者引入歧途或毁灭。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