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中(竹林七贤)

知中(竹林七贤)
作者: 编者:苏静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9.80
折扣购买: 知中(竹林七贤)
ISBN: 978750867193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公元220年,曹操于洛阳病逝,同年年底,其嫡 长子曹丕废汉献帝,建立曹魏政权。曹丕篡汉建魏。 传言汉献帝被害,远在成都的刘备披上孝服发丧。第 二年。刘备在成都登基,国号仍沿用“汉”,以示续 大汉正统。孙权在曹丕称帝后,派使者去请求成为魏 的藩属,他接受了曹丕的册封成了吴王。 226年,曹丕病逝,曹□即位。孙权趁曹魏国丧 期间,出兵攻魏,但被司马懿击退。同时。在228年 到234年的六年间,诸葛亮也发动了五次北伐战争, 同被司马懿主持的魏国军队成功抵御。在对抗蜀汉以 及孙吴战争中战功显赫的司马氏,就是后来改变曹魏 国运的关键人物。 司马懿很早就显露出他的军事才能。在东汉末年 ,他跟随曹操四处征战:魏代汉后,司马懿被任为尚 书。《晋书》里记载司马懿“内急忌而外宽,猜忌多 权变”。曹操也曾察觉到司马懿的野心,知道他非池 中之物。《晋书》里还有个“三马同槽”的故事,说 的是曹操梦见三匹马同在一个槽里进食——“槽”通 “曹”,“马”即是司马氏。曹操醒来后十分不怏, 召太子曹丕,警告说:“司马懿不会甘做人臣,将来 必干预你的朝政家事。”消息传到司马懿耳朵里,为 了打消曹操的疑虑,司马懿更加勤勤恳恳,甚至喂马 之类的小事都亲力亲为,最终让曹操解除了戒心。 高平陵事变 曹丕时期,司马懿仍颇受重用。曹丕临终时。令 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额。明帝 时,司马懿屡立战功,地位日益提高。239年,明帝 曹□病逝,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司马懿成 为三朝元老。 曹爽刚开始因为司马懿德高望重,不敢过于放肆 ,但后来听从了亲信的计谋,重用亲信。不仅任命弟 弟曹羲为中领军,共同执掌军权,还于247年软禁了 魏明帝遗孀郭皇后于永宁宫。曹爽行事越发大胆。甚 至僭用皇帝仪仗,架空司马懿,自此专权。司马懿辨 明局势,决定韬光养晦,称病避开曹爽。一边装作衰 老病重。削弱曹爽戒心,一边暗中谋划夺权。 曹爽认为自己大权在握,放松了对司马懿的戒心 ,只顾享乐。弟弟曹羲和“智囊”桓范都多次劝告曹 爽保持警惕,可曹爽听不进任何劝诫。蛰伏数年的司 马懿厚积薄发,终于等到了最佳时机。 249年,司马懿趁曹芳以及曹爽去拜谒明帝之墓 高平陵之际,发动政变,并迅速接管曹爽军权,控制 内城。同时,他派人上奏曹芳,借由被曹爽软禁的皇 太后郭氏的诏令,宣布罢免曹爽兄弟职务。司马懿又 奉太后召命让桓范接管曹羲的军权。桓范考虑再三, 最终决定站在曹爽一边,逃出城去见曹爽兄弟,并且 献计让他们带着皇帝曹芳到许昌。再以皇帝名义号召 全国其他军事力量前来支援。夺回权力。 曹爽兄弟无法下定决心反抗司马懿,只顾家室而 不图远谋,最终决定罢官投降。桓范见此大哭道:“ 曹子丹(曹真)是何等人物,竟然生出你们兄弟二人 ,蠢如猪牛,哪里料到今天竟然因为你们被灭族。” ’桓范随曹爽回到洛阳后,果不其然,被司马懿以谋 反罪名灭族,曹爽也被诛了三族。 同年。司马懿上书改年号为嘉平。司马懿杀曹爽 后,包括何晏等很多名士也同时被杀。《汉晋春秋》 记载当时名士被杀状况,用了“同日斩戮,名士减半 ”八字,可见株连人数之众。 “高平陵事变”成为曹魏政权的重大转折点,权 力自此落入司马氏手中,这也拉开了司马氏篡权的序 幕。司马氏不甘于只做人臣,篡位野心昭然若揭。他 们开始铲除异己。清扫曹魏的残存势力。中央的“嘉 平之变”和“甘露之变”,地方上的淮南三叛的军事 抵抗,结果都以司马氏获胜告终。平乱后随之而来的 ,又是新一轮的血腥屠杀和对异己的彻底清洗。 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事变两年后,因病逝世。他 的儿子司马师成为抚军大将军,执掌魏国军政大权, 把持朝政。曹芳不甘心被司马氏控制,三年后,他联 合李丰、张缉、夏侯玄等意图罢除司马师。结果被司 马师搜出了“衣带诏”,三人惨遭腰斩灭族。司马师 看出曹芳不能再留,于是上奏太后废掉皇帝曹芳,改 立时年十三岁的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晋代魏 曹芳执政的十五年,是竹林七贤思想最为活跃的 时期。曹魏政权的一蹶不振。以及同时代文人被连连 诛杀的命运,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震撼。阮籍借 曹芳被废作《首阳山赋》,借伯夷叔齐事言己情,尽 显激愤之意。司马昭想让嵇康做自己幕府的属官。嵇 康则为避征辟,躲到河东郡。而后山涛举荐嵇康代替 自己的职务,嵇康一气之下写了绝交书。以示自己不 当官的决绝之意。山涛在七贤中年纪最大,为人谨慎 。在曹魏和司马氏的政治斗争中,山涛投靠了司马氏 ,但他为官清廉,见司马懿和曹爽争权后,隐身不问 事务。刘伶在晋朝为官,纵酒不务正业,结果“时辈 皆以高第得调,伶独以无用罢”。 接替曹芳帝位的曹髦,十三岁时被扶植为傀儡皇 帝。待他逐渐年长懂事后,对司马师和司马昭的专政 心怀愤怼。那句著名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朕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就是出 自这位小皇帝。可惜他信错了人,召来王沈、王经、 王业商量讨伐司马昭。没料到被王沈和王经暗中通风 报信。司马昭提前有了防范,派兵镇压,中护军贾充 在南阙下率军迎战曹髦。曹髦亲自出战,没人敢真对 皇帝动手。武将成济不知该如何是好,贾充对他说: “司马公平日养你们,为的就是今天,该怎么办,不 要问我!”成济心一横将曹髦一剑剌死。司马昭弑君 之事震惊朝野,但他最终将弑君之罪全部推到成济身 上,以“大逆不道”罪诛杀成济一族。 其后,司马昭又另立曹奂为帝。又三年,司马昭 决定伐蜀,大将邓艾和钟会领兵,很快,蜀汉灭亡。 伐蜀有功,司马氏在朝中的势力更加如日中天,代魏 之势已成。265年,司马昭逝世,司马懿的孙子司马 炎掌握了军政大权。同年年底,司马炎效仿曹丕篡汉 之举,在接任相国后,迫使曹奂让位。曹奂下诏书: “晋王,你家世代辅佐皇帝,功勋高过上天,四海蒙 受司马家族的恩泽,上天要我把皇帝之位让给你,请 顺应天命,不要推辞!” 司马炎假意推让,又暗许心腹几人带着文武百官 劝谏他接受让位。最终司马炎看似是众望所归地接受 了魏帝曹奂的禅让,登上了帝位,改国号为“晋”, 史称“西晋”,他便成了晋武帝。 按照陈寅恪先生的说法:“西晋政权的出现。表 明儒家贵族最终战胜了非儒家的寒族。” 曹操生前大力抑制豪族,扶植寒族,对于出身寒 门的人才,唯才是举。因此在曹魏和司马氏的政治斗 争中,一些传统儒家贵族都倒戈司马氏,比如贾充、 陈骞、石苞等。 P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