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精)
作者简介
安·兰德(1905—1982),俄裔美国作家、哲学家。青年时代从苏联流亡美国,以其小说和哲学闻名于世。小说《源泉》(The Fountainhead)1943年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并为她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至今仍以每年超过10万册的数量再版。1957年《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 Shrugged)出版,成为美国历史上仅次于《圣经》的超级畅销书,被誉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10本书之一,全球累计销售近亿册。 她的客观主义哲学自20世纪50年代起风靡美国,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她本人也成为美国青年崇拜的偶像。 安·兰德一生著述百余种,根据她的生平拍摄的纪录片和故事片曾获奥斯卡奖。1982年安·兰德去世,此后美国创立了许多兰德书友会和专门研究安·兰德思想的机构。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凯伊·贡达 “如果是谋杀的话——为什么没有更多的消息呢 ?如果不是谋杀的话——为什么又有这么多流言蜚语 呢?弗雷德莉卡·塞尔斯小姐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对此 不置可否。她拒绝就她哥哥是如何死亡的这一问题给 出哪怕一丁点儿的暗示。两天前,五月三日的夜里, 格兰顿·塞尔斯在他圣芭芭拉的豪宅过世。那天傍晚 ,他和某位著名的——著名得不得了的——影星一起 用了晚餐。我们只知道这些。 “很抱歉我们无法为您揭开更多真相——但是如 果您还没有想到的话——我们可以帮您指出案件的一 些疑点。我们都很好奇五月三日——晚餐结束后,这 位目前尚无法确认身份的著名影星到底去了哪里,或 者自从在那个晚上消失之后,她到底都去过哪里。 而 且如果——像弗雷德莉卡·塞尔斯小姐所一直坚 称的 那样——整个事件没什么值得议论的地方的话 ,为什 么一直都有传言说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和韦 斯特的这 位石油之王的死有关呢?假如有人能因此 而独霸韦斯 特王国,继承格兰顿·塞尔斯死后数以 亿计的遗产的 话,这个人只能是——弗雷德莉卡小 姐。 “另外一则消息,很多读者打电话来询问凯伊· 贡达的下落。这位银幕丽人已经两天没有回过她在好 莱坞的家,制片工作室的大亨们也拒绝评论她离开的 原因和她现在的去处。有些人甚至怀疑,这些所谓的 大亨们其实也一无所知。” 《洛杉矶通讯》的总编把脚跷在欧文·庞特的写 字台上。欧文·庞特给《洛杉矶通讯》写一个名叫“ 零七八碎”的专栏。他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身材肥 胖,坐着的时候基本就像是抱着他的肚子。总编把嘴 里叼着的笔从右嘴角挪到了左边,然后问道: “咱们说实话啊,欧文,你知道她在哪儿吗?” “对天发誓,我是真不知道。”欧文·庞特答道 。 “他们在找她吗?” “我还是那句话,对天发誓,我真不知道。” “他们有没有在圣芭芭拉起诉她?” “还是那句话。” “你那些警察局的哥们儿是怎么说的?” “这个问题,”欧文·庞特说,“没有什么意义 ,就算我告诉了你,你也没法登在报纸上。” “你并不认为是她干的,对吗,欧文?见鬼,她 为什么要干这种事呢?” “我想不到什么原因,”欧文·庞特说,“可是 ,凯伊·贡达的所作所为,哪一回需要什么原因呢? ” 总编拨通了莫里森·皮肯斯的电话。 莫里森·皮肯斯两米高的身躯仿佛一根骨头都没 有,他竟然还能站在那儿,而不是瘫作一团,实在是 个奇迹。奇迹还发生在他嘴里叼着的香烟上,因为他 就含着烟嘴的那么一个小头儿,烟却只是颤抖着而没 有掉落。他肩上披着一件大衣,大衣居然没有滑下来 ,这大概也是一个奇迹。他戴的鸭舌帽帽檐朝上,就 像是骷髅头上顶着一个光环。 “你去跑个腿儿,去一趟法罗制片工作室,”总 编说,“然后看看能发现点儿什么。” “凯伊·贡达?” “要能撞见凯伊·贡达就最好了,”总编说,“ 实在不行,就打探打探她目前身在何处。” 莫里森·皮肯斯在总编的鞋底上擦燃了一根火柴 ,但仿佛立刻又改变了主意,便把火柴扔进了垃圾桶 。他拿起一把剪刀,开始挖大拇指指甲缝里的脏东西 。 “对了,”莫里森·皮肯斯说,“我是不是也应 该调查一下是谁杀死了罗斯坦。,或者去搞搞清楚有 没有来生?” “午饭前必须到那儿,”主编说,“看看他们怎 么说,尤其要注意他们回答的细节。” 莫里森·皮肯斯即刻前往法罗制片工作室。他驱 车经过了那些拥挤的街道,街道两旁的店铺仿佛在阳 光下被晒干了,落满尘土的橱窗玻璃已经膨胀得快要 爆裂。在这些橱窗的后面,正是那些人们昼思夜想的 东西:镶着人造钻石蝴蝶的礼服裙、草莓酱罐头、番 茄罐头、墩布、割草机、冰淇淋、阿司匹林,还有最 近很受欢迎的治疗胀气的药。人们从这些东西边上匆 匆走过,疲乏无力,表情麻木,汗湿的头发紧贴在滚 烫的额头上。看起来,最为悲惨的人似乎不是穷得进 不起那些店铺,买不起那些商品的人,反而是买得起 的那些。 一座有着砖砌的黄色门脸的小影院上方,架着一 枚巨大的15分硬币,锈迹斑斑,是用金属片做的,旁 边空荡荡的遮檐上竖着一块纸板,上面画着一个女人 。她站得笔直,挺胸抬头,她金黄色的头发看起来好 像狂风骤雨中的篝火——狂乱纠结的头发在她苗条的 身躯之上燃烧。她有着透明的灰白色眼睛,嘴也比常 人要大,让人联想到祭祀中那些牺牲的神像。这幅人 像下方没有写名字,但这是因为署名是没有必要的, 这世界每一条街道上的行人都知道她的名字,知道她 金黄色的头发和她瘦弱的身躯。她的名字是凯伊·贡 达。 人像半裸着,穿着暴露,但是没有人注意到这一 点。没有人会以平常的观点来看这幅人像,也自然没 有人猥琐地窃笑。她挺立着,头向后扬,两臂垂在体 侧,手心向上,无助又脆弱。她乞求着,屈从于某种 远高于遮檐和屋顶之上的力量。她是风中首当其冲的 那团火,她代表着脚下每幢楼房、每扇窗、每颗踌躇 的心脏共同的恳求和呼唤。经过影院的时候,虽然没 有人这么做,但每个人心中都隐隐约约地想摘下她的 帽子。 …… P19-23
★面对理想,谁能坚持?谁会背弃?
★尘封八十年手稿首次面世
?
★安·兰德:美国精神的定义者
?
★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
★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建筑师兰克·劳埃德·赖特
★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花花公子》创办人休·海夫纳
★埃克森美孚CEO雷克斯·蒂尔纳森、吉列公司CEO詹姆斯·基尔茨
……
★无数世界*人物的精神偶像
?
?
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奥巴马传记随之热销全美。然而,在全球经济危机阴影的笼罩下,美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并非奥巴马传记,而是安·兰德的《阿特拉斯耸耸肩》。美国人相信,能救美国的不是奥巴马,而是安·兰德。
?
2010年,美国行为艺术家尼克·纽克曼驾驶汽车,跨越美国30个州,行驶1.2万英里,用GPS在“谷歌地球”上留下“请阅读安·兰德(Read Ayn Rand)”的句子,据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写下的*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