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每一处都是人生巅峰)
作者简介
冷湖,吉林长春人,80后,曾担任过高中历史教师,后转行进入广告界担任策划文案职务,期间从事人物传记、青春励志、经济管理等图书的编辑和撰写工作,长期关注图书行业发展动态,尤其对商界精英的创业历程、创业心经充满浓厚的钻研兴趣。目前出版及发表的作品有《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世间曾有三毛》《读透王阳明:心学教你内心强大的智慧》等。另外,在《故事会》《百花悬念故事》《今古传奇·故事版》《百家故事》等刊物上已发表二十余篇作品。
内容简介
文摘 步入婚姻 第四个走进褚时健情感世界里的女人,是最幸运的,因为只有她最终和褚时健走到了一起,也只有她,最坚定地陪伴在褚时健左右,经历了别人没有经历的,也深深地嵌入到褚时健的生命中。 这个女人就是马静芬,一个和褚时健共辉煌、同荣辱的铁血娇妻。 作为一个风云人物的妻子,马静芬并没有完全隐退在褚时健的光环背后。当记者们的镁光灯一次次对准褚时健狂闪不断时,他们也会用镜头记录一下褚时健身后的这个女人。在成功男人的身后,总会有一个女人在默默地付出,而她的奉献和支撑,常常起着外人难以估量的作用。所以,这些幕后的女人,更应当被掌声和鲜花包裹。 在褚时健的人生路上,苦难和坎坷是宝,她的妻子马静芬也不例外。褚时健选择与自己的妻子马静芬步入婚姻的礼堂,携手共度余生,也正是因为马静芬曾给过他感动。这份感动中,有支持、有鼓励,更多的则是热得发烫的爱。 在没有认识马静芬之前,褚时健的感情经历总是一波三折,有善始却没有善终。所以在一段时间内,褚时健几乎不再去考虑个人问题了,而是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工作上。然而在遇到马静芬之后,他的“守身如玉”终于被打破了。 1954年的春天,天空放晴,大地复苏,百花盛开,到处都是一派和谐并充满暖意的景色。这时候的褚时健,已经成长为玉溪地委宣传部干部管理科的一名科长,负责玉溪市以及玉溪市管辖范围内的各个县城的文教卫生宣传工作。 作为工作组组长,褚时健带领着自己的组员来到呈贡县听取工作汇报,在和县文教科长聊天的时候,他听科长反映,中心小学的一名女教师总是给教学革命工作带来麻烦,导致教学革命每次都不能顺利进行,她堪称是教学革命中的“蛀虫”。这名女教师,就是褚时健后来的妻子马静芬。 革命尚未成功,谁有这么大的胆子在教学革命工作中捣乱,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褚时健在脑海中想象着这名捣乱的教师:涂脂抹粉,烫着卷发,画着口红,叼着烟卷——和电影中的女特务没什么两样。褚时健觉得,这个叫马静芬的教师太不识时务,他决定好好“教训”她一顿。 在呈贡小学的大会上,褚时健谈到了当前教学革命的重要性和大好前景,批评了一些教学界的不良现象,指名点出了马静芬的名字。 顿时全场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都聚集在了马静芬这名年轻的教员身上,马静芬慢慢地站了起来。 在这之前,褚时健没见过马静芬,当他看到马静芬站起来时,不由得惊呆了。眼前这名年轻、清纯、有朝气的女教员,跟自己想象中的“捣乱分子”的形象大相径庭。愣了几秒钟后,他马上和颜悦色地说:“你的问题,会后我们单独谈,现在继续开会。” “会后谈就会后谈,谁怕谁呀!”马静芬十分不屑地看了褚时健一眼就坐下了。初次见面,褚时健被马静芬的几句话顶了回去,想不到这个年轻的女子这么大火气。在人数众多的会议上,褚时健顿感自己丢了面子,可又不能发火,只好装作无所谓的样子继续开会。 冷静下来后,褚时健觉得自己的做法欠妥,怎么能当着全校老师的面,批评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孩子呢?他决定亲自找马静芬谈谈。 在这之前,他对马静芬进行了预先“调查”。他了解到,马静芬这种大小姐脾气是有根源所在的。马静芬出身于名门贵族,其父亲是昆明市银行的经理,她在家中排行老二,被人称作“二小姐”,从小做事就是直来直去的,说话大胆,生性有些顽皮,还带着一点任性,不过做事却雷厉风行。 大致了解这些情况后,褚时健找到马静芬,并诚恳地向她道歉。起初,马静芬对褚时健的批评没怎么往心里去,后来褚时健的一句话让她备受感动。当时的情况是,马静芬跑到昆明去游山玩水,褚时健便指责她这样做会让学生无法上课,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而马静芬的回答却是:谁能没有一点私事儿,她也是有着特殊情况的。 褚时健听到这儿,便没有继续责怪下去,而是缓和了口气说:“特殊情况你也应该提前说一声,你一个姑娘家,万一有点啥状况,我怎么向你的家人交代?” 就是这一句饱含着关爱的话语,让马静芬顿时感受到了一种温暖,她也忽然发现褚时健也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随后,褚时健又承认了自己在会议上的行为实在欠考虑,希望得到她的谅解。殊不知,听到这一声“对不起”的马静芬竟然哭了起来,弄得褚时健不知所措。 马静芬的哭其实不是源自褚时健,而是觉得“委屈”。她跟褚时健说,学校里正是有些嘴脸丑恶的教师存在,才有不正之风的。一股脑地,她把呈贡县教育界的种种腐败都说给了褚时健,听得褚时健一身冷汗。 在褚时健的心中,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不允许有一点杂质掺入其中的。可他从这名年轻教员的话中,听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褚时健有点为难了,因为科长之前交代过,这个女教员蛮横不讲理,可眼下的实情,却是一个弱女子在用自己的方式与“黑暗势力”做斗争,到底孰是孰非? 为了摸清真相,褚时健背着科长,私下里找来了几位老资格教师了解情况,结果发现,马静芬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一瞬间,褚时健对这位年轻、漂亮又充满正义感的女教员马静芬肃然起敬。 在随后的一次次交谈中,马静芬也从褚时健身上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教育工作者,这个年轻的副科长和自己一样,有着崇高的信仰,充满了正义感。可以说,两个人是“不打不相识”,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交谈,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后来,只要褚时健一有空,就会去学校找马静芬,不光是谈工作谈学校,也谈人生和理想。日子一长,两个人彼此产生了好感,恋情也慢慢浮出水面。 有一次,在学校旁边的一个山坡上,褚时健对马静芬说:“我这个人是吃过苦的人,跟我在一起,只怕也会跟着吃苦。”马静芬听了之后说:“苦点怕啥?只要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快乐。你到哪,我跟到哪。”就这样,1955年冬天,褚时健和马静芬牵手结为伉俪,组建了属于他们的家庭。而在这一年,褚时健还当上了玉溪行署人事科科长,可谓是双喜临门。 出身于大户之家的马静芬很体贴丈夫,没要求新房,也没要求任何彩礼,他们的婚礼更简单,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凑个热闹,就算是结婚了。 褚时健和马静芬没有置办什么像样的家具,只不过是让双方的同志们聚在一起,吃点糖果、喝点茶、开开玩笑罢了。当时,马静芬还高唱了一首《红梅花儿开》助兴,褚时健也被“闹洞房”的逼着唱了一首《渔光曲》,最后幸福地接受了双方领导对他们的祝福。 不过,结婚之后的褚时健和马静芬,很快就分居了。一个继续在玉溪当科长,另一个在呈贡当教师,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相聚在一起。一年过后,马静芬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叫褚映群。又过了一年,小两口开始时不时闹点别扭,然而再过一年情况就变得危急了:马静芬向褚时健提出了离婚。 在旧中国,离婚几乎是男人的特权,妇女想也不要想。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妇女地位得到了提高,离婚也不再是男人的“专利”,作为社会主义的新女性,只要对婚姻不满,也有主动提出离婚的权利。 "66岁,他是红塔山的一面旗 74岁,他是哀牢山的一山绿 80岁,他迎难而上做起“第二梦” 86岁,扬名全国的橙子叫“褚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