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藏文化艺术交流史(精)

汉藏文化艺术交流史(精)
作者: 刘志群|责编:孙茜//傅一岑//高竹君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80.00
折扣价: 231.80
折扣购买: 汉藏文化艺术交流史(精)
ISBN: 9787539980638

作者简介

刘志群,江苏启东人,1940年12月生。1965年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志愿进藏工作。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原书记,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原副所长、副书记,《西藏艺术研究》原主编,西藏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戏曲学会理事。曾参与主编《西藏艺术研究》汉文版季刊。先后创作各种题材的藏戏剧本近20部,获第一、二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创作银奖。在国内和海外发表百余篇关于藏戏和藏文化艺术的研究论文。主编出版《中国戏曲志·西藏卷》和《中国戏曲音乐集成·西藏卷》。出版著作有《藏戏与藏俗》《西藏祭祀艺术》《雪域人之灵与神之魅》《中国藏戏艺术》《中国藏戏史》等,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等。

内容简介

自古以来,生活在亚洲 内陆的汉藏两个民族不仅 毗邻而居,而且具有亲缘 关系,两个民族间经济和 文化上的交往也就无可避 免地一直存在和进行着。 一般认为汉藏民族间的官 方正式交往始于唐代,但 鉴诸史籍,中国中央政权 在唐以前已与吐蕃部落建 立了联系。因此,无论是 在官方还是在民间,在长 期历史交往中两个民族的 文化相互流传、彼此借鉴 、互为影响,也就必然保 持着紧密的联系。 第一节 汉藏民族的亲 缘关系和文化上的密切联 系 藏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 古老民族,也是中华民族 不可分割的历史成员和现 实成员。从考古发现的材 料看,早在几万年前的旧 石器时代,藏族的先民就 劳动、生息和繁衍在被称 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 。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代 ,藏族已发展成为一个拥 有几百万人口,具有独特 民族风格和灿烂文化的强 大民族,史称其为“吐蕃国” 。按照范文澜先生《中国 通史简编》的描述:“原来 寂寞无所闻见的中国广大 西部,因强有力的吐蕃国 的出现,变得有声有色了 。这是吐蕃历史的大进步 时期,也是中国西部居民 开始参加历史活动的时期 。”一个在一千多年前曾一 度主宰过中亚和中国西部 历史舞台的强大藏民族, 之所以一直向心于中华民 族并加入到中国这个大家 庭中,从历史文献和考古 学、语言学、民族学、体 质人类学等多学科的材料 中可以论证发现,其渊源 在于藏族与汉族有着十分 密切的亲缘关系和文化上 的联系。 一、汉藏亲缘关系的自 然地理环境因素人类对自 然的依赖性很强,地理环 境直接影响到文明发展的 程度、规模、趋向和风格 。西藏地处祖国的西南边 疆,是世界上最高的青藏 高原的主体部分,平均海 拔高度在四千米以上,素 有“世界屋脊”之称,在自然 地理学上具有独特的高、 干、寒特征,所以又被称 为南北两极之外的地球第 三极。它不仅在地质上有 着独特的成因和构造,在 地形、气候、水文、植被 、土壤等方面都有许多与 众不同的特点,是地球上 一个非常特殊的地理区域 。 (一)西藏的自然地理 环境与其东边地区的环境 具有相当的一致性青藏高 原雄踞中国的西部,构成 了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第 一级。西藏位于青藏高原 的西南部,作为青藏高原 的主体部分,与整个青藏 高原组成了一个天然的地 理单元。因此,西藏与其 东的川西高原、滇西北高 原以及东北方向的甘青地 区,都属于青藏高原的地 理范围,在环境上具有相 当的一致性。就其地形而 言,这些地区都属于海拔 超过三千米的高原;就其 气候而言,都具有气温低 、气温年较差小、太阳辐 射强烈以及垂直差异明显 等特性,在中国气候区中 同属于高原气候区;就其 植被而言,则都属于以高 寒荒漠、高寒草原、高寒 灌丛草甸、山地寒温性针 叶林带为主的青藏高原高 寒植被区。同时值得指出 的是,西藏所在地域原来 是个波浪滔天的古特提斯 洋,直到三千万年前的始 新世末期才结束了海洋的 历史,并在近二三百万年 中发生强烈的隆起而逐渐 形成了世界最高的青藏高 原,导致了原来炎热湿润 的西藏地区也逐渐变得干 旱而寒冷。也就是说,西 藏曾经是个类似于我国东 部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较 为优越的地区。即从古以 来,西藏与我国东部地区 其实同属于一种相似相依 的自然地理环境。 P12-13 ◎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论述汉藏文化艺术交流历史。 ◎钩沉历史,回溯汉藏之间源远流长的亲密交往:从远古时期汉藏民族的亲缘关系和文化联系开始,详述唐、宋、元、明、清乃至民国各个历史时期汉藏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概览自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汉藏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全面展示了汉藏文化艺术的相互交融与影响。 ◎宏阔视角,展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从文化艺术的角度,追溯汉藏民族千年来的密切交往,全方位再现了值得人们铭记的汉藏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和民族交流融合的景况,搭建起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文艺桥梁。 ◎包罗万象,解锁汉藏文明交融发展的文艺密码:涵盖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丰富面向,包括制度、天文历算、医学、茶马贸易、器物、风俗、建筑、绘画、雕塑、工艺美术、语言文字及宗教艺术等。 ◎精彩图文,精致呈现:汇集壁画、经卷、唐卡、绘画、雕塑、建筑等珍贵而鲜见的图片资料,精美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