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7.80
折扣购买: 拆掉思维里的墙(白金升级版)
ISBN: 9787521735468
感动三百万读者的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罗辑思维“得到”专栏《超级个体》主理人。 中国职业规划与个人发展专家,新精英生涯公司创始人。 亚太职业发展协会(APCDA)中国区首任会长,BCC全球生涯教练中国首席导师,中国职业生涯规划师从业标准制者之一,《职业生涯规划师》专业认证委员会成员,人社部新职业联盟副会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EMBA等职业发展中心客座讲师。
人和人之间,为什么差距和差异会那么大,而且越来越大? 是因为各自的天赋、环境的不同,还是思维方式、做事方法?是运气不佳还选择不对? 自从03年从事教育行业,这个问题就不断地拉着我,穿过种种人生。 人的视野像手电筒,未知世界如茫茫黑夜。走在清凉黑夜里,大师们如闪亮的星星,在头顶若隐若现,我抓紧我的手电,一步步照着前行,偶尔见几个同路人,心生欢喜。 一直的,这个问题像天上的月亮,一直照着我。 我读过很多书、见了很多人,于是有了些想法;把这些想法在自己,创办的公司上去验证。有些对了,有些错的,就有了些认知;带着这些认知去咨询、授课、写作,继续思考。而思考所得,积累下来,便成了书。 这些年来,一共写了《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和《跃迁》3本书,翻译了3本,编著了一本教材《大学生职业发展》,加上得到上写了110万字的《超级个体》成长课。整体下来,有了近300多万字的体量。 此刻,距离第一本书《拆墙》出版,正好11年。 11年是一个人从青涩到而立,一只狗的大半生,一本书的好几个轮回。 从《拆墙》到《可能》到《跃迁》的脚步,也就是这10年来,关于个人发展思路的升级思路,从个体论到系统论。 从个体论到系统论 人和人之间,为什么差距和差异会那么大,而且越来越大? 大家可能会告诉你,因为没有刻意练习,没有SMART的目标,是时间、精力管理没做好,是读书方法不够高效,是你的个性和职业不符,或你没发挥优势。 而《拆掉思维里的墙》的观点是,问题出在最底层——你看世界的角度。是心智模式的问题。 “安全感不是要回来,而是给出来的” “无趣之人,其实是无胆之人” “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坏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 这本书一个个拆解: 怎么看待成功、躺平?如何有安全感、活得有趣?怎么做自己、怎么做职业选择、如何理解与家人冲突? 这7个话题,并给出了转变心智之道。 神挡杀神,有墙拆墙。《拆墙》的核心思想是自我全责——当你全然为自己负责,你就有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如果你不担起这个责任,任何方法论的缺陷,环境和基因的不公,都会成为你推责的对象——这样的人生只有抱怨,没法进步。我们后来把书评里出现最多的一句话变成了副标题——原来我还能这样活! 不过旧墙拆掉,新问题又出现了。 当人们知道了自己能够全责选择人生的时候,他们是更自由了,还是更迷茫了呢? 一阵兴奋过去,他们更迷茫了——以前我们还可以怪社会怪父母怪领导,现在只能怪自己啦。那,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是人类进步的必经过程。尼采曾经大呼“上帝死了”,但这之后,欧洲人并没有更幸福。人从上帝那里拿回了自由——再没有人总给我记着小本本,等末日审判我了!也没有了天命,没有了安排,好爽!。但马上他们意识到,没有了造物主的安排,他们必须自己安排自己,并为结果负起全责。这和高三学生到了大学,第一学期突然没人管了的懵懂感,是一样的。欧洲之后长达三十年,整体陷入了虚无主义。然后,现代化、科学的思潮就出现了。 认知的打开,必须接着科学的方法论的支撑,否则就仅仅是个颅内高潮。 《可能》就是这么出来的,他是承接《拆墙》的实践手册。《拆墙》是心法,《可能》是技法。我在书里提出了“人生四度”理论:除了追寻名、利、权的主流价值,人生至少还有4种努力方向:高度、深度、温度和宽度。另一个理论是“三叶草”模型:除了沿着职级、工资的框架向上爬,每个人还可以通过培养兴趣、提升竞争力、培养定见,推动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内在成长飞轮,把职业改造成“在热爱的领域努力的玩”。 有了这些抓手和方法论,人生会多出很多可能。 这本书的传播程度远没有《拆墙》高,可能因为想做到的人,远远比想知道的人少吧。 对于个人发展的差异之问,在这个阶段,我会说:,看清人生真相,做聪明的努力,为自己负全责。 但等到写《跃迁》时,这个答案有些不同了。 一方面是周期长了,对个人发展的问题观察已经拉长到10年。一年看不明白的事,三年有点眉目,十年清清楚楚。另一方面,我眼界也开阔起来,从熟悉的教培、人资和心理,走到了互联网、电商、职业教育,知识付费等行业;第三个变化是视角的多变,我从咨询师,逐渐成为经营者和投资人。经常早上做咨询、下午开管理会,偶尔还参与个投资决策。多层次的站位,让我深度理解“做自己”这件事,哪些完全是文字上的理想主义,哪些是真实生活里的光,必须坚持下去。 当再回来看这个问题,我发现 “聪明地努力”的答案,逐渐被“选择大于努力”取代。 当年进入了互联网、汽车、电商、汽车这些快速发展行业的人,或选择某个专业领域深耕的人,无论在收入、眼界、思考深度和幸福感,都远远比他们的同学要好(除了发量)。当行业衰落,他们转型的选择空间,也比别人多。虽然过去选的时候,常常是无意识的选择,但这整整一代人的人生实验总结出的规律,却可以指导我们的未来。 小成靠聪明地勤奋,大成靠明智地选择。 短期来看,心态认知方法论最重要,从长周期来看,视野开阔、做好选择,借力系统是自动人生复利。这种规律短期被小得小失,快意情仇掩盖,等到这种复利拉出一条陡峭的增长曲线,外人会惊呼,他们在“跃迁”! 这里强调下,我说选择大于努力,当然不是说,要偷懒不努力。恰恰相反,做决策是所有能力里最难的,他是你所有的经验、认知和勇气的体现。要做好选择,需要战略层面极大的雄心和定力,还需要很多认知和工具。 《跃迁》,这本书讨论的,就是“借力”二字。书里拆解古往今来的真实实战高手的策略——从高手为什么都有自己的“暗箱”,到他们如何定位自己,成为头部;如何借力他人,联机学习;如何系统思考,层层破局,最后,他们是如何培养自己的眼光和定力。 为什么人和人有这么大差距和差异? 在这个阶段,我会说:,不仅要聪明地努力,更要和大时代,大系统共生,借力、联机,发生跃迁。 近10年,从个人论到系统论,同样的观点转变也发生在企业管理、个人成长领域。公司培训的热门课,从《把信送给加西亚》《请给我结果》的心态突破,到《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时间管理》的方法论升级,逐渐到了“抓住风口”“点线面体”的整体战略共识。 在心理领域,一个人的困境不再被认为仅仅是因为他/她的认知、情绪,甚至d精神问题,而更多被放到原生家庭,社会文化大背景下讨论。 比如说,一个小时候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盯着孩子练钢琴时,总忍不住暴怒的父亲寻求咨询。过去,咨询师的建议往往是觉察,深呼吸,转念,找安全的地方自我疗愈,然后面对孩子给纯粹的爱。问题是这套修炼也太难了吧!当爹的修炼成这样的时候,孩子估计都成年了。 家庭系统咨询的思路,则是把孩子和父亲当成系统,一起面对这个问题。让孩子听见爸爸的烦恼。最后孩子意识到,爸爸的很多怒火不是冲着自己来的,而是爸爸没能控制好自己。孩子先是不再自责和害怕,甚至会尝试理解和原谅爸爸。爸爸也学会在事后及时道歉,并且独自去完成自己的功课。在融洽的两人关系里,这件事情成为他们更亲密的机会。系统认为——重要的不是单个元素,而是元素之间的关系。 不难看出,系统论的思路更快、不强调对错,而直击问题。 从认知、到方法论、到系统看问题,这是人类认识事物,层层展开的认知过程。 不过,这不是说,小明吃到7个包子饱了,小强现在该直接吃第7个包子。你还是需要从思维拆起——没有“自我全责”,就不会有“聪明地勤奋”,缺乏基本的执行力,就别谈什么“高手战略“”了。这三步曲,还是要一步步来。 这就是《拆掉思维里的墙》,《可能》和《跃迁》的脉络,也是把他们编到一起的初心。金庸先生把书名首字编了首诗: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只够凑个对联:思维可拆墙,人生能跃迁。 交代了三本书的脉络。接下来说说新版有什么不同。 记者问吴清源,平日研究谁的棋谱?吴清源说是自己的。一位棋手研究最多的棋谱,一定是自己的。一位作家阅读次数最多的书,也一定是自己的。修订其实比写还要难,就是要反复看自己的文字到吐,再慢慢加加减减。 以《拆墙》为例,新版里针对集体的“躺平”、“慢就业“”的话题,增加了整整一章共一万七千多字;调整了部分章节结构;更新、增删最新的理论、案例、典故、考据124处,调整了一些文字表达,让他更加适合今天读者口味的,大概有400多处。封面重做、排版重拍、部分插画重画,让视觉整合统一——《可能》也是以这个思路改下来的。 最后说说整体下来的感悟。 在《跃迁》里,我总结过自己的创作闭环:用咨询来思考,用讲课结构化,用写作产品化。还搞出一个IPO闭环,煞有其事。很多知识型工作者表示很喜欢,用来做工作方法论。 但老实说,这套方法不是想清楚再开始的,而是做明白回来归纳的。回到当初,别说写这本书,就说写作,于我都是一个偶然。我第一本书的编辑泽阳,当时是我的学生,听了课,对我说“现在听你讲课要两千多,有没有可能写本书,以后别人学就只要30多块钱?”这个问题打动了我,开始写作。 在那以后,写作一发不可收拾,我开始写了《可能》《跃迁》,《超级个体》,翻译了好几本书。一路上,很多前辈提携我,支持我,为我作序、推广;很多同行同事关心我,给我很多建议和反馈意见。家人以我为荣,即使写作牺牲了很多陪他们的时间。与此同时,这十年,中国个人发展领域,涌现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原创作品,越多善思会写的读者,这让我兴奋。到今天我还在写,并且准备写更多,一直写下去。 这就是人生的有趣之处,出发常常是偶然的,到达却是你选择的。手攥着颗小珍珠,就可以出发,迟早你会找到很多珍珠,找到穿珍珠的线,把他们穿成项链。 回到开头那个点着手电找答案的夜里,月亮和群星依旧在头顶,我却不再是个步行探索的人。我在滑雪。 时代的趋势、社会的系统和种种机会,是月光下泛着银色光芒的大小山峰。我顺着山形,保持重心,脚尖轻轻用力,判断自己要拐入一个个路口和坡道。慢慢的,眼前视野越 越宽,耳边是风声和雪的轻丝声,月亮当空,我的心里越来越安定了。 古典 二零二一年九月 ★感动300万读者的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给每个人的人生开窍手册。 你是否缺少安全感?你会经常觉得累?年轻人到底该不该买房?不喜欢现在的工作却又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如果有一个回答是“YES”,那么这本书就是你想要的。也许,连我们自己也不曾意识到,那些困惑背后,往往藏着一堵堵思维里的墙,阻碍着我们,把我们与美好的生活隔开了。拆掉思维里的那些墙,你就可以获得成功、快乐、自信和幸福。 ★十年沉淀,重磅启航 2021年的白金升级版,针对集体的“躺平”“慢就业”等话题,增加了共17000 多字;调整了部分章节结构;删减并更新了一部分的理论、案例、典故、考据124 处;调整了一些文字表达,让它更加适合今天读者的口味,大概有400 多处;封面重做,版式重排,部分插画重画,让视觉整合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