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6.04
折扣购买: 孩儿塔革命军晓珠词/轻阅读书系
ISBN: 9787547036051
吕碧城(1883-1943),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之一,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是开创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先例的民国奇才女,被赞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与秋瑾并称为“女子双侠”,著名的诗人、政论家、社会活动家。 邹容(1885-1905),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青少年时期投身民主革命,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留下名篇的重庆人,与秋瑾齐名的著名革命演说家。1903年,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署名写成《革命军》,因此在上海英租界被捕入狱。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孙中山先生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荣衔,崇祀宗烈祠。 殷夫(1909-1931),原名徐白,谱名孝杰,学名徐祖华,浙江象山人。读书时先后用过徐白、徐文雄(字之白)等学名,笔名有徐殷夫、白莽、文雄白、任夫、殷孚、沙洛、洛夫等,殷夫则是他较为常用的笔名。共产党员,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秀诗人。遗著有《殷夫诗文集》。
第二章 革命之原因 革命!革命!我四万万同胞今日何为而革命,吾 先叫绝日: 不平哉!不平哉!中国最不平伤心惨目之事,莫 过于戴狼子野心、游牧贱族、贼满洲人而为君,而我 方求富求贵,摇尾乞怜,三跪九叩首,酣嬉浓浸于其 下,不知自耻,不知自悟。哀哉,我同胞无主性!哀 哉,我同胞无国性!哀哉,我同胞无种性、无自立之 性! 近世革新家、热心家常号于众日:中国不急急改 革,则将蹈印度后尘,波兰后尘,埃及后尘,于是印 度、波兰之活剧将再演于神州等词,腾跃纸上。邹容 日:是何言欤?是何言欤?何厚颜盲目而为是言欤? 何忽染疯病而为是言欤?不知吾已为波兰、印度于满 洲人之胯下三百年来也,而犹日“将为也”。何故? 请与我同胞一解之。将谓吾已为波兰、印度于贼满人 ,贼满人又为波兰、印度于英、法、俄、美等国乎? 苟如是也,则吾宁为此直接亡国之民,而不愿为此间 接亡国之民。何也?彼英法等国之能亡吾国也,实其 文明程度高于吾也。吾不解吾同胞,不为文明人之奴 隶,而偏爱为此野蛮人奴隶之奴隶。呜呼!明崇祯皇 帝殉国,“任贼碎戮朕尸,毋伤我百姓”之一日,满 洲人率八旗精锐之兵,入山海关,定鼎北京之一日, 此固我皇汉人种亡国之一大纪念日也。 世界只有少数人服从多数人之理,愚顽人服从聪 明人之理,使贼满洲人而多数也,则仅五百万人,尚 不及一州县之众;使贼满人而聪明也,则有目不识丁 之亲王大臣,唱京调二簧之将军都统。三百年中,虽 有一二聪明特达之人,要皆为吾教化所陶熔。 一国之政治机关,一国之人共司之,苟不能司政 治机关,参与行政权者,不得谓之国,不得谓之国民 。此世界之公理,万国所同然也。今试游于华盛顿、 巴黎、伦敦之市,执途人而问之日:“汝国中执政者 ,为同胞欤?抑异族欤?”必答日:“同胞,同胞! 岂有异种执吾国政权之理。”又问之日:“汝国人有 参预行政权否?”必答日:“国者,积人而成者也, 吾亦国人之分子,故国事为己事,吾应而参预焉。” 乃转诘我同胞,何一一与之大相反对也耶? 谨就贼满人待我同胞之政策,为同胞述之。 满洲人之在中国,不过十八行省中之~最小部分 耳。而其官于朝野者,则以一最小部分,敌十八行省 而有馀。今试以京官满汉缺额观之,自大学士、尚书 、侍郎,满汉二缺平列外,如内阁衙门,则满学士六 ,汉学士四,满蒙侍读学士六,汉军汉侍读学士二, 满侍读十二,汉待读二,满蒙中书九十四,汉中书三 十。又如六部衙门,则满郎中、员外、主事缺额约四 百名,吏部三十馀,户部百馀,礼部三十馀,兵部四 十馀,刑部七十馀,工部八十馀。其馀各部堂主事皆 满人,无一汉人。而汉郎中、员外、主事缺额不过一 百六十二名,每季《捂绅录》中,于职官总目下,只 标出汉郎中、员外、主事若干人,而浑满缺于不言, 殆有不能示天下之隐衷也。是六部满缺司员,几视汉 缺司员而三倍(笔帖式尚不在此数)。而各省府道实 缺,又多由六部司员外放,何怪满人之为道府者,布 满国中也。若理藩院衙门,则自尚书、侍郎迄主事、 司库皆满人任之,无一汉人错其间(理藩之事,惟满 人能为之,咄咄怪事)。其馀掌院学士、宗人府、都 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 鸿胪寺、国子监、銮仪卫诸衙门缺额,未暇细数。要 之,皆满缺多于汉缺,无一得附平等之义者。是其出 仕之途,以汉视满,不啻霄壤云泥之别焉。故常有满 汉人同官、同年、同署,汉人则积滞数十载,不得迁 转,满人则俄而侍郎,俄而尚书,俄而大学士矣。纵 日满洲王气所钟,如汉之沛,明之濠,然未有绵延数 百年,定为成例,竟以王者一隅,抹煞天下之人才, 至于斯极者也。向使嘉、道、咸、同以来,其手奏中 兴之绩者,非出自汉人之手,则各省督、抚、府、道 之实缺,其不为满人攫尽也几希矣。又使非军兴以来 ,杂以保举、军功、捐纳,以争各部满司员之权利, 则汉人几绝于仕途矣。至于科举清要之选,虽汉人居 十之七八,然主事则多额外,翰林则益清贫,补缺难 于登天,开坊类乎超海。不过设法虚縻之,以戢其异 心。又多设各省主考、学政,及州县教官等职,俾以 无用之人治无用之事而已。即幸而亿万人中,有竞登 至大学士、尚书、侍郎之位者,又皆头白齿落,垂老 气尽,分馀沥于满人之手。(P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