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南海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0.50
折扣购买: 每天懂一点心理学大全集(超值白金版完全图解心理疗法)
ISBN: 9787544242097
I.心理学的前身是“精神物理学” 心理学是在何时何地诞生的呢?心理学之父是谁?心理学在成为一门 系统学科之前是什么样的呢?心理学与哪些学科相关呢?让我们一起来追 溯一下心理学成为一门系统科学的漫长历程吧。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出现 “心理学”这个词,是由希腊语的psyche(“心”)与logos(“道理”) 这两个词组合而成的。1826年,德国哲学家J.赫尔巴特在其著作《心理学 教科书》中,首次使用了Psychologie(英语写法为Psychology)。 从这个词语的词源拼写上也能够了解这是一门研究“心”的科学。但 是赫尔巴特并不是第一个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人。在很久以前,就有很多 哲学家开始挑战这个问题——“心”是什么,而且在历史上有无数未能留 名的人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但是,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独立并不是很久以前的事,仅仅是一 百多年前的事而已。 ◎诞生于德国的心理学 心理学在19世纪诞生于德国,一般认为冯特是科学心理学之父。心理 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其研究方法与自然科 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一样,也是同样适用于研究人心的科学。在这样的条件 下,心理学作为一门近现代科学独立了。但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随着 政治、经济中心从欧洲转至美国,20世纪以后,这门新兴科学的中心也转 至美国。之后,心理学以美国为中心发展起来。 在这一章中,我们在追溯这些心理学历史,理解心理学发展的大致过 程的同时,也要了解一下不同的心理学家们特定的研究方式和学术观点, 他们活跃的时代的背景,以及这些因素对心理学产生的影响等。 19世纪后半期,生理学和物理学为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代哲 学为西方现代心理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实验生理学则为心理学直接提供 了实验方法。这里将要提及的是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对刺激强度和感觉强 度的研究。 ◎对感觉的研究推动了心理学的发展 1860年,一位名叫G.费希纳的德国物理学家写了一本书。书名叫《精 神物理学纲要》。 在此之前,与他同是莱比锡大学教授的生理学家E.韦伯也正在进行关 于人类运动感觉的实验性研究。他致力于研究两个物理刺激有多大的差距 ,我们才能感觉到(也就是“辨别”),并发现了“韦伯法则”。 例如,在你的手掌上放一个100克重的笔记本。仅在这个笔记本上放上 一支重量为2.5克的铅笔,你应该就能感觉到这种微妙的重量变化。但是, 如果将一个500克重的笔记本放在你的手掌上,再将同样的铅笔放在上面, 你不会感觉到重量增加了。如果想感觉到重量的变化,就要放上一个重量 为12.5克的物体。也就是说,所谓的韦伯法则,就是人类能够辨别的重量 比值是一个固定值。 ◎费希纳定律为度量感觉提供了一个量表 费希纳承袭了韦伯的这个实验,他认为在物理刺激与人的感觉(也就是 精神活动)之间,应该也能构筑起类似于物理学的数学理论,并倡导研究“ 精神物理学”这个学术领域,而且还利用数学列出了公式,人们称之为“ 费希纳法则”。 就这样,在19世纪后半期的德国,人们遵循与自然科学相同的严谨程 序,反复尝试着将人类的心理活动科学化。为心理学这门“科学”的诞生 作了充足的准备。 2.心理学之父“冯特” 冯特曾是医学博士,但为什么人们称其为第一位心理学家?被称为构 成主义的冯特学说的内容是什么?冯特是怎样理解和研究人类的心理的呢 ? ◎心理学地位的确立 被称为“心理学之父”的德国人W.冯特在高中时代很讨厌学校。但后 来他考入了海德堡大学的医学部。并最终以最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医学博士 学位。他学的专业是生理学。在当时的德国,生理学发展呈停滞状态,哲 学则备受关注。因此,冯特开始改行研究哲学。 这个方向转换与心理学的诞生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它将“人类是什 么”这个哲学问题与生理学这个自然科学的方法联系起来了。1879年,“ 心理学实验室”挂起了招牌,而这些全都是用他自己的经费筹备的。而且 ,就是在这所实验室里,近代心理学诞生了。◎冯特的研究与实验方法 冯特将人的内心作为某一瞬间上升到意识的整体体验进行思考。他会 对实验参加人施加许多刺激,并要求其详细说出那一瞬间意识到了什么。 这个实验方法被称为“内省法”。 例如,在人们有某种感觉的时候,人的意识不仅会捕捉到“感觉”上 的体验,过去的“记忆”有时也会出现在意识的屏幕上。就这样,针对什 么要素构成了能够赋予人类意识的内容这个问题,冯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和研究。 他的学说被称为“构成主义”,阐述了心理要素机械地结合起来构成 人的认识这种说法。冯特认为人类的内心具备将心理要素结合起来作为一 个整体理解的主动性能力,并称之为“统觉”。 3.冯特学说遭遇了反驳 批判冯特学说的格式塔心理学派诞生于20世纪初,代表人物有惠特海 默、苛勒和考夫卡等,强调心理学研究应抱有整体观点,重视心理过程各 部分之间的综合,不仅仅局限于探讨感知觉。 ◎重视“整体”或“形态” 将事物分解为要素进行思考,是近代科学中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但 是,人类的心理并不像物理学的研究对象那样。那么,我们就需要一种适 合研究人类心理的思维方式。 冯特创建心理学实验室的30年后,也就是20世纪初,在德国出现了一 些与他相同的研究者,包括M.惠特海默、W.苛勒、K.考夫卡等人,在他们 的影响下形成了被称为“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一派。 ◎格式塔的含义 所谓的格式塔(Gestalt),在德语中,是“整体”圾“形态”的意思。 我们就以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来说明一下吧。 在街边很多店的招牌上,大家都看到过排列成线状的不断闪烁的小灯 吧。靠近看的话,一个个的小灯只是忽明忽暗地发光。但是,从远处看的 话,那光就像是在朝着一个方向跑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假现现象”。 正如以上所述,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我们能够在看某个物体的瞬间 将物体定位为一个整体,所以我们即使细致地分解观察物体,也未必能弄 清它的结构。“人最初总是关注整体”是这个学派的基本认识。 P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