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论坛(第3辑陈炜湛八十庆寿专号)

古文字论坛(第3辑陈炜湛八十庆寿专号)
作者: 编者:陈伟武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原售价: 138.00
折扣价: 91.10
折扣购买: 古文字论坛(第3辑陈炜湛八十庆寿专号)
ISBN: 9787547515259

作者简介

陈伟武,1962年8月生,广东澄海人。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所长、饶宗颐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兼秘书长、中国文字学会常务理事、澳门汉字学会副会长、《古文字论坛》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战国文字诂林及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主要著作有《简帛兵学文献探论》《愈愚斋磨牙集:古文字与汉语史研究丛稿》《愈愚斋磨牙二集:古文字与古文献研究丛稿》《南越陶文录》(合作)等,发表论文近百篇。

内容简介

1982年,先生爲中山大學中文系高年級本科生開設“古文字學”選修課,自編教材《古文字學綱要》,此舉在同類高校中文系當屬首創,《綱要》修訂時與唐鈺明先生合作,1988年由中山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後由譚步雲、黄文傑、禤健聰等協助增訂,2009年作爲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出版第二版。先生講授“古文字學”課二十年,首次開課時我作爲大四學生有幸修習,只是自己基礎太差,没有好好用功。學期中間先生曾布置作業,要求我們臨寫一幅小篆的作品,先生都用毛筆一一批改。我寫的字醜,先生的批語是:“要好生注意篆書的筆法。”有同學用了硬筆,先生旁批説:“毛筆何在?”有同學用劣質墨汁書寫,先生批道:“臭不可聞!”當時研究生隨班聽課,有師姐貌美如花,古文字書法平平,先生的眉批是:“字不如人。”辭約旨豐,照我理解,有兩層意思:其一,師姐人長得漂亮,字不怎麽樣;其二,書法比不上别人。師姐頗開心,領會的是第一層意思,讓幾位老同學一起欣賞了先生的批語。 ——陳偉武《古文字論壇·韋戈先生佚事紀略》 先生每日以寫字自娱,毫無功利目的,寫過即置一旁,不以爲意,不久即積滿几案。而性又極儉樸,過段時間就會將寫過之紙從頭翻出,於空白處繼續寫,寫滿了,翻過背面再寫,有時正反兩面均寫滿了小字,還會拿來再練幾個大字。無論用功的程度,還是物盡其用的可貴作風,都令人敬佩!但是,我對他的這個習慣,却不能不多次當面表達我的“憤慨”!我説:“您不知道糟蹋掉多少好字!”所以,每次趨謁請教,我都要努力搶救一點,以免毁滅。這件曹詩便是其中之一。我當時從一堆字紙中檢出,見字未寫完,也未落款,恐將不保,急忙向先生請求惠賜,先生哈哈一笑,提筆寫道:“癸未秋日,以古文書曹公此詩,雖不滿意,亦未忍毁之。半年後,斯鵬仁弟見之,不以爲惡,因贈。”我問先生,哪裏不滿意?他竟一時説不出來,端詳了好一會兒,才指着“豐”字説:“這個寫大了。”在我看來,這純屬吹毛求疵。古文字書法偶有大小參差,實無傷大雅。這件作品整體看來還是很協調的,用筆似較抄録刻辭的作品隨意些,顯得更加輕鬆自然,還多了一些蒼勁老辣的味道。像這樣的佳作,雖然先生暫時“未忍毁之”,但混迹於廢紙叢中,如非搶救及時,誰知道哪一天就遭殃了呢! ——陳斯鵬《古文字論壇·三鑒齋妙墨賞讀》 先生立志研究甲骨文,始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在復旦大學讀書之時,他認爲當時的“厚今薄古”之説有偏頗,“今可厚,古實不可薄”,遂對最古老的甲骨文情有獨鍾。① 其實這種厚古不薄今、厚今不薄古的想法也正是他古今貫通學術思想的基礎;他既參加中國古文字研究會,也參加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就是他古今貫通學術思想的行動體現;他寫《漢字古今談》、《漢字古今談續編》等,就是他古今貫通學術研究的實踐活動。先生曾贈筆者墨寶,上書“學古而不泥於古,斯爲得之,古今結合,可望有成”,既是對學生的教誨,也是先生學術研究的自我寫照。 ——林志强《古文字論壇·陳煒湛先生學術研究述略》 本辑的一大亮点是首次披露容老在1925年至1946年所写的三篇《容庚日记》。《容庚日记》作为二十世纪上半叶学术史的珍贵史料,可使读者一睹前辈学人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