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何为——阳明学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

心学何为——阳明学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
作者: 陆永胜
出版社: 孔学堂书局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3.68
折扣购买: 心学何为——阳明学与中国当代文化建设
ISBN: 9787807703587

作者简介

陆永胜: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中华文化与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内容简介

作为当代文化资源的阳明学是阳明学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最直观 的体现。阳明学如何成为当代文化资源? 首先,阳明学已然成为当代文化的一部分,这是不争的事实。 阳明学传承至当代,在根本上,其成为当代语境中的阳明学,它和 当代文化具有共同的生成语境。以当代语境检视阳明学,发明其文 化与思想的当代意义,进而探讨阳明学对当代文化建设的作用,这 是传统意义上的阳明学向成为当代文化资源的阳明学转化的必然诠 释路径。 其次,阳明学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潜在”的事 实,抑或说是我们希冀由本然转向实然的事实。所谓“潜在”的事 实,侧重强调阳明学与当代社会生活内在维度的一致性,而不是具 象的生活样态的一致性。阳明学只有与当代生活实践具有了“内在” 一致性,才具有参与当代文化建设和拥有当代文化身份的可能性与 可行性。而这种“内在”的一致性即是作为生活和以生活的视角进 行思考的思维向度。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军事生活等取消了人为 领域界定的限制,最终都将呈现为或归约为当代的日常生活。生活 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其行动向度和自身所包含的人、事、物、意义 共生的状态,而此也正是阳明学的思维特征。因此,阳明学与当代 文化具有相同的思维向度,此可以体现为阳明学视域中的日常生活 和日常生活视域中的阳明学两个层面的往复互构,这也是阳明学能 够成为当代文化资源的内在依据。 再次,阳明学成为当代价值体系的一维,这是我们可以觉知但 又隐而不显的事实,因此需要明确诠释并做局限性研究。阳明学是 中国心性学的典型代表,更侧重于伦理形态。当代文化是多元价值 的文化,但不可否认的是,道德伦理的维度始终是价值判断的最后 基石。 最后,阳明学无可争议地可以成为当代文化建设的伦理学资源。 与此相关,从道德伦理的维度出发,阳明学对道德善恶判断的依据、 标准、方式和道德能力的根源动力、实践展开等的论述,也可以为 当代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第一节 道德 ·价值 ·信仰: 当代文化语境中良知的三重向度 王阳明的心学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的论断 已众所周知,但目前的研究多在理论宣传层面,学术思想层面的研 究尚少,特别是深层次的价值观念向度的汇通研究更少。这是一个 宏大的时代课题,本书仅对阳明之良知与当代文化在价值观念层面 相契合的可能向度做探讨性思考,这在根本上是阳明学的当代诠释 话题。当代话语言说的阳明学就是当代文化语境中的“新阳明学”, 这自然涉及文化语境和文化生成的问题。当代文化语境可概分为学 术话语语境、政治话语语境和生活话语语境,每一种语境对文化的 塑造是具有倾向性的,抑或说,语境对文化的生成是有诉求的。文 化生成即是文化的意义言说,它要表达的正是语境的诉求。在此意 义上,文化语境和文化生成具有相互建构的作用,文化语境形塑了 具有特定特征的文化,文化的特性强化了特定领域的文化语境。同 样,阳明学在当代不同语境的诠释中呈现出不同的意义言说图式, 道德、价值、信仰是其在学术、政治、生活三种话语语境中分别呈 现出的三种意义向度,这三种向度是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 然而又隐而不显,亟待探讨的理论内涵。 一、道德向度:学术话语语境中的良知图式 学术话语语境有相对宽泛的内涵和外延。本节主要讨论哲学学术 话语语境,即学术界以文本为基础、以形上哲理思辨研究为内容、以 历史上的思想理论为资源的研究语境。作为泛称的“学术界”在具体 存在样态中是有空间性的,这就造成了学术话语语境具有一般普遍性 和区域个体性的特征。当代中国哲学学术话语的言说方式受到中国传 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双重影响,因此,良知的当代话语结构图式是不 同于古代传统哲学的,但也不完全等同于西学的哲学范畴,这主要体 现在其意义的生成上。阳明继承和发展了孟子“不虑而知”的良知, 它不属于认识论、知识论的范畴,而是属于修养论的范畴,具有内在 的价值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