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珍珠松香夜莺序列(西方音乐中的德奥)(精)/青年维也纳丛书
ISBN: 9787520710909
乐正禾,曾师从中央音乐学院柏林教授学习小号,后自学和声学,爱好音乐学、美学及音乐史。近年在《经济观察报》发表多篇西方音乐史方面的文章,长期为《三联爱乐》杂志选题并撰稿。
要解释莫扎特的“万能”,我们要再次回顾他青少年时代的经历。莫扎特最早的孩童时期作品并非完全由自己完成,而是有赖于其父的润色加工。然而他超人的演奏能力确实令欧洲王室惊叹不已,而在王室的引领下,其他贵族也没有不爱他的理由。莫扎特通过这些关系很早就能和各种超一流的作曲家进行深度交流,第一次巴黎之行他受益于约翰-朔贝特(Johann Schobert),意大利之行遇到了自己的对位法恩师马尔蒂尼。 德意志之旅还会结识享誉欧洲的曼海姆乐派(Mannheimer Schule),当然还有最重要的,海顿和小巴赫会成为他的好朋友,而号称“伦敦巴赫”的这位J.C. 巴赫会指导他作曲的技巧。莫扎特音乐的模仿期并不长,但他观摩的所有的演出和所有交流过的音乐家都会对他形成一定的影响。 他的性格是早熟的,巡回时期丰富的见识使他对人情世故的了解也很不凡,在二十岁出游曼海姆期间,他曾在家信中用理性的语气为父亲介绍,曼海姆乐派的卡纳比希大师是如何以利用的态度对待他的,这信读来却毫无气恼或不屑口气,甚至有些冰冷,这就像美丽的喷泉中也埋没着一颗玄冰般耐人寻味。莫扎特十分渴望被爱,他期待他人对自己本身的喜爱,而非对自己演奏技巧和作品的热爱。 他的音乐更是早熟的,十三岁时,他已创作了十部交响曲、三部弥撒、两部歌剧和四部协奏曲,以及数不清的奏鸣曲。他早期的艺术模仿期是如此的短暂,这更加强化了一种超然色彩。提到贝多芬时,人们会首先想到他的交响曲和三十二部奏鸣曲,威尔第(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 和瓦格纳简直是歌剧的代名词,古斯塔夫-马勒的一生则汇集在自己的十部交响曲中。莫扎特呢?他的钢琴奏鸣曲在独奏音乐中的地位崇高,是名家争相演绎的焦点,然而奏鸣曲在他创作的各种体裁中却属最黯淡的那部分;他的交响曲被誉为最终确定古典时期主副部确立对话冲突形式的杰作,但在他的作品中也并非最精彩的。实际上,莫扎特的协奏曲才是真的有如神助,它继承并超越了古典主义前期协奏曲的王者J.C. 巴赫,假如一个人要从数场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中挑选一场来聆听的话,那么从《第19 钢琴协奏曲》之后皆难以割舍。当然,他最可贵之处是为管弦乐团配置中的几乎所有器乐皆创作了协奏曲,最能体现他的灵性的,是美妙的木管协奏曲。而相比于协奏曲,莫扎特的歌剧虽然不是他人生最明亮闪烁的那部分,却是他最浓墨重彩的部分。 这样的莫扎特,已经不仅是将所有风格熔于一炉那么简单,他可以写出任何音乐,创作力如取之不竭的源泉。他最初的成名当然有赖于天才的钢琴、小提琴演奏能力,但如果一切只是如此的话,那后人对于莫扎特的认识将止于1781 年年末圣诞前夜与炫技演奏家穆齐奥-克莱门蒂(Muzio Clementi) 斗琴的胜利。实际上,人们将以最全能的作曲家而记住他。 在十九世纪,德奥音乐争取到了德奥哲学家和文学家们的推崇,他们脱离了纯然的欣赏,上升到对音乐作内涵剖析——甚至形而上的解释。同时,正是在德意志音乐史学家的主导下,音乐史实现了对过去故纸堆的挖掘,德意志音乐家从而主导了话语权。本书并没有像一般音乐史书籍那样按照年代作通史的泛泛介绍,也没有写成一个个音乐家的生平传记。作者虽然以德奥音乐史上一个个伟大音乐家为论述对象,但是每介绍一位音乐家时都会围绕德奥音乐史上的某个核心问题展开论述。此外,本书注重从接受史的角度介绍音乐家,并不是按照一般的音乐史教材照本宣科,作者力图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探究音乐家的作品如何在时间长河中起伏,艺术家的历史形象怎样过渡到今天的样子。尤为难得的是,作者在论述某个音乐家时,绝不会脱离他的作品,作者相信,艺术史并不是由花边和八卦组成的,脱离了艺术作品的艺术家解读是残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