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综合物流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以新疆库尔勒市为例

市域综合物流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以新疆库尔勒市为例
作者: 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66.24
折扣购买: 市域综合物流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以新疆库尔勒市为例
ISBN: 9787516418406

作者简介

阿布都伟力·买合普拉,生于1973年7月,理学博士,研究员,新疆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2009年被纳入国家“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计划,2013年被纳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天山英才”计划,2014年被纳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计划,2016—2021年担任第五届自治区专家顾问团专家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主持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4项、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自治区专家顾问团项目5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部委委托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和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6项、科技部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项目3项、省部级及横向课题35项。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获省部级奖项5项。

内容简介

市域综合物流体系的研究主要基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来开展,将市域物流作为物流产业的一种空间形态,研究分析“城市”这种区划和空间条件下,物流产业的运行基础、运行特征、运行网络和发展模式等。在具体研究思路层面,包括市域空间下物流产业体系的基本概念、产业系统及其要素构成、产业的空间层次及空间组织模式、产业体系的建设要求、产业体系的建设路径等研究板块。 国内外市域物流的研究比较普遍,基于交通经济学视角的研究相对丰富一些。从国外的市域物流研究情况看,研究主题多是特定产业的供应链、配送体系的效率和路径优化等。从国内的市域物流研究情况看,更多涉及市域物流的规划、市域物流与市域经济的关系、城市配送网络的优化、城市物流系统的协同构建、城市的物流竞争力等内容。本书融合国内研究的一些前期成果,以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为背景,侧重于从市域物流系统的理论架构、市域综合物流体系的要素、市域综合物流体系的建设需求和案例实践等视角进行针对性研究。其中,市域物流体系的“综合性”是本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本书在系统论研究框架的基础上,充分讨论市域物流体系的“综合性”特征,梳理其理论表述要素和实体运行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些规划研究的思路和范式,讨论实际城市的综合物流体系建设路径。 一、研究内容 (一)市域综合物流体系的概念 本书基于经济学视角对市域物流的基本概念进行讨论,并分析讨论市域物流相关的基本理论问题。这些理论问题主要涉及市域物流研究的基本学科基础等。在相关理论细分的前提下,还将讨论市域物流研究的一些分支学科内容。 市域物流是区域物流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主要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从作用空间特征和构成要素特征看,市域物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运行系统。而市域综合物流体系是市域物流更加框架化、要素化和空间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市域物流的一种综合性运行系统,基本上反映了市域物流运行的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集成。 (二)市域综合物流体系的构成要素 本书全面讨论市域综合物流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综合物流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综合物流体系的基本运行框架等。 市域综合物流体系的构成要素分析既有硬件层面的分析,又有软件层面的分析;既有综合物流需求视角的分析,又有综合物流供给视角的分析;既有市场配置的资源要素分析,又有宏观调控的保障要素分析;既有物流产业运行市场主体的分析,又有产业指导管理主体的分析。 (三)市域综合物流体系的空间层次 本书对市域物流的空间组织形式等进行针对性讨论。随着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域物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经济形态,进而市域物流是以一定的空间组织框架为基础而有序运行的。 从城市内外经济贸易关系和互联互通关系看,市域物流具有物流通道、物流聚集区、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站点等具体空间分布。当物流产业渗透到城市经济社会的所有运行环节中时,根据经济社会需求,就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物流集散空间,以满足市域物流配送的时间要求和地点要求。 (四)市域综合物流体系的建设路径 关于市域综合物流体系的建设路径,主要依托于市域物流系统高效运行的基本要素来进行选择和设定。市域综合物流体系的建设主要涉及市域物流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综合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供应链体系建设、物流节点网络体系建设、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物流市场主体体系建设、外围要素保障体系建设、产业政策保障体系建设等众多方面,旨在提高市域物流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1. 市域物流的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市域物流的发展定位主要反映物流产业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地位、特定城市在多层次区域环境下的物流产业功能定位、特定城市在区域物流竞争环境中的分工定位等。市域物流的发展定位主要是一种战略性定位,表明市域物流的发展方向和建设要求等。 市域物流的发展目标主要反映一定时间周期中市域物流在数量和质量层面要达到的规模和能力。市域物流的发展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反映整体物流体系层面的发展要求,具体目标则反映综合物流体系一些具体数量指标的完成,包括物流产值指标或服务规模指标、物流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指标、物流企业发展规模或服务能力指标、物流产业竞争力指标、应急保障能力指标等。 2. 综合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综合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主要是指物流产业得以有效运行的相关硬件支撑体系的建设,同时包括信息化管理软件体系的建设。 综合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主要分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和物流装备工具体系建设两大方面。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民航、水路等通道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和园区、中心、场站等物流节点网络体系的建设;物流装备工具体系建设主要包括物流信息化装备、物流车辆(船只、飞机等)、搬运工具、仓储设施等装备体系的建设。 3. 供应链体系建设 市域物流环境下供应链体系的建设主要反映依托于地区经济产业部门的专业物流活动,包括一产、二产和三产物流体系的建设。供应链物流主要为国民经济产业部门的可持续运行提供物流运输和配送保障。 市域物流环境下的供应链体系建设涉及工业物流、商贸物流、农业物流、邮政与快递物流、应急物流、回收物流等。 4. 物流节点网络体系建设 市域物流节点网络体系的建设主要针对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集散空间载体,包括各类物流园区、大型货运场站、各类物流中心、城乡配送中心、社区(农村)物流站点等。 5. 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旨在提高各物流服务环节的衔接效率,包括多式联运系统的构建、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城乡配送管理的优化、物流行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产业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等。 6. 物流市场主体体系建设 市域物流市场主体体系建设主要是指对提供社会物流服务的各类企业群体进行培育管理,包括从事物流行业的国有企业、各类上市公司、各类企业集团、各类 A 级物流企业、中小型物流企业、个体工商户等。 7. 外围要素保障体系建设 市域物流外围要素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指为社会物流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类所需要素的辅助保障体系的建设,包括提供物流人才、产业资金、建设土地、行业评价等产业发展要素的社会辅助保障系统。 8. 产业政策保障体系建设 市域物流产业政策保障体系建设主要反映城市政府相关部门对物流产业提供宏观指导政策上的保障,包括产业规划的制定、产业导向目录的指引、产业政策和法规的研究、产业管理体制的设定、产业发展意见的发布、产业扶持具体政策的出台、产业评价考核工作机制的安排等。 (五)市域综合物流体系建设的案例分析 本书以新疆库尔勒市为例,讨论市域物流运行的基本实践,包括市域物流的发展基础、面临的发展形势、发展愿景与目标、重点建设任务和重点工程、市域物流有效运行的保障措施等。 ▲亮点一:本书基于市域物流基础设施和运输方式的多元性、物流产业服务领域的广泛性和物流体系网络结构的层次性等诸多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市域物流综合体系”的概念,并依托区域物流发展的相关理论,初步探讨了市域综合物流体系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运行机理、建设路径等理论问题。 ▲亮点二:在国内的市域物流研究中,对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研究相对丰富一些,而对西部内陆地区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库尔勒在南疆地区、全新疆、西部地区以及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作为一个新兴的内陆城市,库尔勒形成了符合自身经济地理条件的产业体系和物流产业发展格局。以库尔勒为案例进行讨论,可以为西部类似地区提供借鉴和指导,推动市域物流的发展和升级。 ▲亮点三:本书研究基于大量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作者带领课题组成员对格尔木—库尔勒铁路沿线的县市、各类开发区和园区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与相关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政府部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对库尔勒市域物流的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记录,准确把握了库尔勒市域物流的实际问题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