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湖南科技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6.30
折扣购买: 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现代生态养殖系列丛书
ISBN: 9787571003425
廖伏初 湖南水产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长期工作在生产一线,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
第一章概述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俗称白肢虾、白对虾、白虾,曾翻译为万氏对虾、凡纳滨对虾。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是当今世界养殖对虾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外形酷似中国对虾、墨吉对虾,平均寿命至少可以超过32个月。南美白对虾成体最长可达24厘米,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肢虾之称。南美白对虾属于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海水繁殖,在海水、半咸淡水及淡水中均可生长。 南美白对虾营养丰富,口味鲜美,食用方便,可烹制多种佳肴及制作多种休闲、风味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同时含有丰富的钙、镁、锌、磷、钾、碘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甲壳素等有益人体健康的功能成分,是促进人类健康长寿的优质高效食品,具有美容养颜和益气滋阴等功效。虾中富含牛磺酸,能降低人体的血清胆固醇,对预防代谢综合症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虾中富含微量元素锌,可以改善人体因缺锌所引起的生长障碍、味觉障碍、皮肤不适以及精子畸形等病症。因此,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难得的食源性保健佳品。 一、我国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概况 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出肉率高达67%,消费方便,适温范围广,可在18~32℃生长,适盐范围也广,可在盐度0~45‰条件下生存,较适生长盐度范围为0.5‰~35‰,是一种优良的淡水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现已逐渐成为我国南方的主要养殖虾种,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养殖品种之一。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迅速,养殖产量占我国对虾养殖量的70%以上,在池塘养殖、集约化养殖的基础上,根据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及养殖生产周期短的特点,涌现出了南美白对虾池塘综合种养、稻田轮作种养等养殖新模式,产生了较好的生态养殖效果,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养殖现状 1988年7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夏威夷引进南美白对虾,1992年8月人工繁殖获得了初步的成功,1994年通过人工育苗获得了小批量的虾苗,到2000年以后南美白对虾在我国大规模推广养殖。目前,南美白对虾经历了数年大规模高密度养殖,如今养殖状况堪忧,传统南美白对虾养殖区域,经历了多年养殖实践,已初具规模,养殖必需品和管理技术逐渐发展完善,但失败率也是居高不下。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成功率较低,截至2017年全国成功率平均只有20%~30%,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养殖环境、苗种退化、养殖技术等方面。以近三年各区域养殖为例:2015年,广西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低靡重灾区,全区域综合养殖成功率不到10%,养殖的高风险直接导致近年来养殖户的流失,广西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冷清,空塘现象比较普遍,养殖户为降低养殖风险,投苗密度也有所下降,搭配罗非鱼、叉尾鲴等混养,将损失降至最低;2015年,浙江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率10%左右,近70%养殖户出现亏损;福建地区对虾养殖成功率稍高,为20%~30%;海南地区对虾养殖较为理想,养殖成功率高达50%~80%;2016年,广东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减少50%左右,投苗率创新低,养殖成功率仅为20%~30%。南美白对虾养殖惨淡,直接导致对虾养殖量减少,继而影响饲料企业、鱼虾药品厂和苗种场等整个养虾产业链的产品销售。 2养殖模式 南美白对虾虽然是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但传统池塘养殖经历了几十年摸索,成功率较低,大部分养殖业者养殖效益较低;现阶段,发掘新养殖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调整好养殖心态,或许才是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的出路。长江三角洲地区对虾养殖已开始转向大棚养殖,浙江地区大棚养殖成功率高80%~90%;湖南澧县近年来部分养殖户开展南美白对虾池塘种养轮作,即在池塘养殖一茬南美白对虾,种植一茬冬季蔬菜,效果较好,亩增经济效益40%以上,蔬菜价格较好时,蔬菜收入增加近50%,较好地化解了南美白对虾养殖风险;也有的地方开展了稻田综合种养探索,有较好的养殖发展前景。大棚养殖、池塘综合种养、稻田综合种养等新型养殖模式将是内陆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未来的发展趋势。 当前对虾养殖模式众多,按照养殖设施来区分,主要包括高位池精养模式、大棚工厂化养殖模式及温棚养殖模式等。按养殖水域类型可分为池塘养殖、湖泊养殖、庭院养殖、稻田养殖等。 按养殖方式来分又可分为传统养殖、生态养殖。传统养殖是主要从养殖对象出发开展的养殖,主要注重养殖产量,尤其对南美白对虾来说,其养殖不可持续,这也是多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剩饵及沉积物中氮、磷等长期积累,导致南美白对虾池养殖环境恶化、难于管理,对虾养殖病害增多,成本增加,效益低下;生态养殖即通过种养轮作,将对虾养殖过程中积累的氮、磷等通过植物吸收,植物根系改善底质溶氧状况,实践证明,该养殖方式能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1)大棚工厂化养殖模式。在养殖状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2014年,华北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水面增加20%,养殖模式出现多样化趋势,其中以大棚工厂化养殖最为突出。大棚工厂化养殖利用现代化工业手段可有效控制养殖池内环境,为南美白对虾创造最佳的生存和生长条件,促进对虾顺利生长,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大棚工厂化养殖具有隔离病原、节省人力、提高产能及减少污染等优势,山东及环渤海沿海地区是工厂化养殖较集中、技术水平前沿及规模较大区域,潍坊、东营和天津等地区,工厂化养殖面积逐年提升。 (2)高位池精养模式。高位池精养模式最早建造于我国台湾地区,之后引入广东和海南等地,现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养殖模式之一。高位池可以彻底排水进行晒池、清淤和消毒,有效解决虾池老化、底泥淤积及病原生物增加等诸多问题。近年来,该模式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了调整与补充,如:采用水泥、地膜护坡或全池铺设地膜等措施解决了养殖池的渗漏,采用中央排污或中央吸污减少养殖过程中悬浮性和沉积性污染物对水质的影响,养殖场使用蓄水池兼作消毒池减少病原生物和病原携带者对养殖虾类的交叉感染。 (3)温棚养殖模式。中北部地区主要采用温棚养殖模式,南方冬季时期也采用该模式。商品虾可错峰上市,争取较高的价格优势,利用虾苗场可以全年提供虾苗的条件,温棚内采用保温措施,适当延长养殖周期、增加养殖茬数,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温棚养殖模式环境封闭、敌害较少,但光照较弱、养殖周期较长,技术性要求较高,特别是水质的控制和中后期病害的防治。目前,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产业进入一个艰难的转型时期:一是种源的转型;二是粗放型大面积土塘池向集约化的小面积型高密度高位池养殖的过渡;三是露天养殖转向大棚和冬棚养殖过渡。 (4)池塘综合种养模式,又称池塘种养轮作。利用南美白对虾养殖周期短,长江流域地区气候又不宜两茬养殖的特点,采用“一茬对虾一茬冬季作物”的池塘生态种养模式,能显著提高池塘效益,提高对虾质量档次,化解南美白对虾养殖风险。该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模式已在湖南获得成功,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5)稻田综合种养模式。该模式一种是南美白对虾稻田综合种养,即在栽种水稻的同时,通过稻田环沟、田间沟溜同时养殖南美白对虾;另一种是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即在冬季蔬菜价格较好时种植一季冬季蔬菜。该稻田种养模式仍在探索中。 二、南美白对虾的市场行情分析及预测 (一)全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特情调查与分析 2019年上半年,为掌握全国南美白对虾养殖渔情以及市场行情走势,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全国从北到南分为淡水和海水养殖,在全国设置了12个测报点。其中全国淡水南美白对虾养殖渔情测报在河北、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5个省设置采集点;全国海水南美白对虾养殖渔情测报在河北、辽宁、浙江、山东、广东、广西、海南等7个省(自治区)设置采集点。根据全国南美白对虾养殖渔情采集点统计数据分析,2018年上半年,全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形势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南美白对虾(海、淡水)投苗量同比都下降;二是出塘量、收入呈现出海减淡增态势;三是出塘综合价格同比下跌;四是养殖生产损失虽然同比减少,但是养殖病害造成的损失更为突出,例如疾病发生日益频繁和严重,发病率、死亡率提高,危害加大,对养虾企业和渔农户增产增收带来更大压力。 1总体特点分析 (1)苗种投放:2019年上半年全国淡水南美白对虾养殖采集点投苗65650万尾,同比减少10.12%,苗种费1356.36万元,同比增加12%。全国各省采集点投苗量同比都下降,但投苗费用同比上升。分析原因:一是淡水苗种价格总体上涨,二是投大规格苗种。2019年上半年全国海水南美白对虾养殖采集点投苗201403.5万尾,同比减少25.09%,苗种费2110.79万元,同比减少21.05%。河北、海南投苗量总体同比增加,浙江、山东、广东、广西投苗量总体同比下降。 (2)出塘量、收入和平均单价:2019年上半年,全国淡水南美白对虾养殖采集点养殖出塘量、收入分别为405.52吨、2838.55万元,与同期相比,出塘量、收入分别增加11.97%、9.91%,综合出塘价格70元/千克,同比下跌1.82%。浙江、广东省出塘量、收入同比增加,福建省出塘量、收入同比减少,各省综合出塘价格同比上涨。2019年上半年,全国海水南美白对虾养殖采集点养殖出塘量、收入分别为264.84吨、1324.17万元,与同期相比,分别增加77.46%和81.3%,综合出塘价格50元/千克,同比下跌17.03%。广东、海南省出塘量同比大幅减少,综合出塘价格同比下降。分析原因:存塘量减少,以广东为例,由于去年虾价高位运行,很多养殖户都清塘出虾。 (3)养殖生产损失:2019年上半年全国淡水南美白对虾养殖采集点因生产损失产量12.49吨、经济损失82.88万元,同比分别减少62.25%、53%。生产损失以福建和广东为主。2019年上半年全国海水南美白对虾养殖采集点产品损失数量53.3吨、经济损失152.03万元,同比分别减少87.12%、87.93%。生产损失以广东和福建为主,但广东生产损失在减少,而海南却大幅度增加。 2特点和特情分析 (1)市场行情走势:市场价格行情是养殖生产的集中表现,它将引领养殖生产的推进。根据往年的市场表现,南美白对虾市场行情都是在2月份会有一个小高峰,这是因为节庆亲朋聚会需求旺盛,而2018年却不同,全国除了海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价格在2月份上翘一下,淡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市场价格就一直疲软走低。该特点就是南美白对虾2018年上半年养殖生产造成的,主要是淡水南美白对虾养殖相对海水南美白对虾养殖投苗量大,到了上市时就出现了供过于求,市场自然走低。 (2)投苗量增减分析:2019年上半年,全国淡水、海水南美白对虾养殖采集点投苗量虽然有增有减,但是总量出现大幅下降,其中海水减少25%,但是苗种费却未出现相应的减少,其中淡水投苗费同比增加12%。主要原因为经过淡化养殖的淡水苗种价格总体上涨,且为追求安全性和高效性,养虾企业和虾农都喜欢投放大规格苗种。这是该虾养殖生产出现的一个新特点和新趋势。 (3)产量和产值分析:2019年上半年,全国淡水南美白对虾虽然产量和产值同比都出现增长,但是总体价格却未上涨而且还出现微跌,主要原因是广东淡水养殖白对虾塘头收购价格下跌,因为比重较大造成全国淡水虾价格下跌;而全国南美白对虾养殖采集点养殖产量和产值都出现大幅度增加,但是综合塘头收购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跌幅达17.03%。主要原因是养虾企业和虾农主动淘汰过剩产能,存塘量减少,加上2016年虾价冲高,他们都积极清塘出虾。 (4)产量损失分析:2019年上半年,全国不论是淡水还是海水南美白对虾养殖采集点因生产造成的损失都出现大幅度减少,在造成损失的因素中,病害突显出来,养虾企业和虾农排塘率很高,该问题应该引起警觉。 (二)南美白对虾养殖新模式涌现 近年来,华北等地出现了大棚工厂养殖,中北部地区出现了温棚养殖,已成为南美白对虾养殖新的亮点。湖南澧县、长沙等地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迅速,澧县农业部门还专门成立了以南美白对虾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虾产业指导办公室”,办公室牵头组织对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市场前景、生产模式、发展势头等均进行了调研,对池塘种养模式进行了重点研究与试验示范,取得了很好的种养效果,南美白对虾综合种养池塘亩增效益达4000元以上,蔬菜价格好的2018年,种植效益占池塘总效益的40%以上,并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极具推广前景。在南美白对虾传统池塘养殖成功率低、养殖病害增多、养殖效益日益降低的形势下,湖南澧县南美白对虾池塘综合种养的养殖实践表明,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将为南美白对虾养殖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其中池塘综合种养将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三)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形势预测 1苗种投放量 根据全国南美白对虾养殖渔情采集点数据,按照生产惯性运行,2019年下半年,全国南美白对虾养殖苗种投放量会基本保持不变,其中投放优质大规格虾苗将成为养虾企业和渔农的首选。 2病害影响生产 目前,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诸多风险中,最大的风险是技术风险,而在技术环节中造成损失最大的环节是病害,要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最佳途径是回归自然,示范推广生态健康养殖,例如鱼虾混养、生态种养等,运用生物方法防治病害,将病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3市场形成分析 全国南美白对虾市场供求大致均衡,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小,获利空间更小。该信号将会传导给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环节,许多养殖龙头企业和大户都会按照减产增收、提质增效来开展他们的养殖生产,按照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及技术开展该虾养殖生产,预计2019年下半年该虾市场价格会走稳且逐步形成走高的趋势。 4水产品消费多样化 水产品消费方式的多样化将促推水产产业结构调整和南美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今单纯的买鱼剖鱼的水产品消费形式将向方便化、优质化、休闲化、多样化方式发展。水产品消费形式的多样化,要求进行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其养殖的水产品应少肌间刺,方便消费,南美白对虾作为一种名优且方便消费的水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5南美白对虾养殖前景看好 南美白对虾壳薄体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市场上极受欢迎的水产品,在国际上,中国的对虾出口也已形成规模优势。单是湛江的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销售流通量就占全世界的15.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南美白对虾的市场区域将会不断扩大,养殖潜力将会进一步被激发,养殖前景看好。 (四)南美白对虾养殖风险分析 南美白对虾养殖和其他水产养殖一样,也面临三大风险。一是市场风险。水产品市场目前往往面临的尴尬是水产品销售价格波动大,有时甚至不涨反跌,但投入成本却是逐年增加。最近几年,无论是塘租,还是人工,乃至苗种、饲料成本都在不断上涨,从而降低利润。根据预测,近期内南美白对虾市场供需大致平衡,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渔业及水产品的消费形式将多样化、方便化、优质化,南美白对虾用为方便食用的优质水产品的消费市场将会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从长远来看,南美白对虾养殖只要科学规划,生态养殖,提升其质量档次,将降低其市场风险。 其次,是病害风险。这几年,南美白对虾病害较多,如白斑综合征等,病害不仅导致收成受到影响,从行业整体面来说,由于病害多,部分养殖户可能会铤而冒险,违规使用违禁渔药。一旦事发,消费者产生抗拒,造成行业整体危机。改变现有高产养殖模式,开展生态养殖,种养轮作,提升产品质量,将一定程度地化解病害风险。 再次,是天气骤变和自然灾害风险。南美白对虾养殖和其他水产品养殖相比较,易产生应激反应,并造成较大危害。如天气骤变、洪水暴发等,都会对养殖造成潜在风险。因此,南美白对虾养殖更应有风险防患意识、风险防患措施。 三、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发展的主要问题 南美白对虾作为世界三大对虾养殖品种,一方面该虾是对虾养殖中产量最高的品种,为我国的出口创汇主要水产品之一,生产周期短,可两茬或多茬养殖,适合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等多种形式的养殖,养殖效益较高,食用方面的优质水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为水产养殖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推水产品之一;另一方面,该虾养殖成功率较低,多年养殖池塘病害较多,用药较多,水产品档次不高,养殖效益降低。经过调研总结,造成淡水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率低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虾苗质量问题 南美白对虾虾苗来源复杂,部分虾苗种质退化,抗逆性能较差,造成养殖管理难度大、病害多,饲料利用率低,防治药物投入大,产量低、效益低,甚至亏本。因此,南美白对虾苗种必须是种质优良,有正规苗种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生产的虾种,并经检验检疫合格。 2养殖方式问题 对于南美白对虾多年的养殖池塘,因多年养殖,池塘沉积物较多,水体易老化,水质调控难度大、成本高,投入大,加上多年养殖,池塘积累的病原微生物也较多,如果遇到厌氧环境,病原微生物滋生,养殖病害增多,也将造成较大的养殖风险。因此,对于传统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尤其应当开展生态养殖,种养轮作,通过种植冬季蔬菜,消解池塘底质中氮、磷等营养元素,改善池底环境条件,也通过旱作冬季作物,长时间晒池,并通过植物根系,改善池底通气条件,增加池塘活性淤泥层厚度,减少养虾病害发生。南美白对虾养殖必须改变养殖方式,大力推广生态养殖。 3对虾应急反应和病害问题 南美白对虾是海水繁殖、海水或淡水生长的温带虾种,水体溶氧、温度、酸碱度、盐度、浊度等水质因子的急骤变化都能使池塘养殖虾类产生较大的应急反应,并造成虾体抵御病害能力降低,引发次生病害,以致造成较大损失。因此,南美白对虾养殖应保持环境相对稳定,并有一定的应急防护措施。 四、发展对策 1科学管控,合理养殖 践行科学的管控思路与方法是有效保证白对虾得以正常生长的能动性因素,是可控养殖管理的核心内容,贯穿于养殖的全过程。虾是“养”出来的,而不是靠“治”来生长的;在养殖方面要学会舍得投入,有舍才有得,要从能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考虑养殖方案,而不是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考虑和处理问题,首先要保证能养出成虾,这是成功实现效益的关键。 2认清问题,抓住关键 认清问题,抓住关键环节与问题种苗是决定能否养大虾的基础保证,在种苗选择方面,坚持选择对的种苗,选择经过检测过的虾苗。种苗、虾药、饲料是养虾成败的关键因素,种苗是主体,虾药和饲料是为种苗服务的,而饲料只是提供基础营养,虾药提供预防、治病保健。 3预防为主,治养结合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激性病害是一切病害的根源,养殖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因气候变化产生的应激反应,其次是感染性病害。要切实消除、防控应激性病害,须从系统上解决问题,这涉及菌藻养护、控菌、解毒及营养免疫等各方面的水体调节。治养结合,养是要保证解决问题与治疗病害的有效性,治是要解决问题的彻底性,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中,没有“养”的结合和基础作用,“治”往往达不到目标。如:解决氨氮(非离子氨)、亚硝酸盐过高造成的中毒性问题,除通过外用及内服药物进行排毒解毒来治理外,仍需从养的方面进行调水养藻,降解水体的氨氮(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治养结合的效果更突出。 全景式、精心介绍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每一个技术和管理环节,绿色生态养殖,适合初入行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