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宁波
原售价: 124.00
折扣价: 81.74
折扣购买: 西顿动物故事小百科(共5册)
ISBN: 9787552608755
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1860~1946)出生在英国,6岁时和家人一起来到加拿大。他从小就热爱大自然,悉心观察、研究大自然里的飞禽走兽,长大后成为了博物学家、作家和画家,他为自己的作品绘制了大量插图。 他的《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于1898年出版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本书使他在经济上获得了独立,并使他赢得了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友谊。据说英国作家吉卜林的《莽林之书》也是在这本书的启发之下才写成的。他的文笔简练,语言质朴,抓住动物的生存斗争这个关键,注意突出动物的个性。在书中,西顿采用第三人称叙事的方式,使读者感到信服。他不但开创了动物小说这一崭新的文体,更为人类与动物搭起了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被亲切地称为“动物文学之父”。 如今,经过百年岁月的洗礼,西顿动物故事早已成为全世界儿童共有的精神财富。
险些命丧蛇口 一只年幼的棉尾兔名叫豁耳朵。为什么会叫豁耳 朵这个名字呢?原来啊,它的耳朵上有个缺口,这个 缺口,是它人生第一次冒险经历中获得的特殊标记。 豁耳朵和妈妈莫莉生活在奥里芬特的田野上,我 就是在那里认识的它们,并通过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 ,去搜集关于它们母子俩生活的片段和事实,尽管这 些片段和事实看上去那么不起眼,那么不惊天动地, 但却非常的真实,非常的珍贵,成为我所写下的这个 故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田野里繁茂的青草弯下了腰,遮住了豁耳朵妈妈 隐藏宝贝儿子温暖舒适的窝,就像平常一样,它最后 的告诫总是:“无论发生什么,趴着别动,不要吭声 。” 尽管蜷缩在窝中,豁耳朵却是完全警醒着,明亮 的双眼被头顶上方一小片青青的世界所吸引。 豁耳朵藏身不远处,北美蓝鸟与红松鼠正为了战 利品大声地争吵;在豁耳朵鼻子近旁,黄莺捕获了一 只绿色的蝴蝶;而红黑相间的瓢虫,悠闲自在地摆动 着多节的触须,走过一段很长时间的路,爬上了一片 草叶儿,又下到另一片叶子上。接着又越过豁耳朵躲 藏着的那个窝,甚至还从它的脸上爬过去。可是豁耳 朵既没有动一下,也没有眨一下眼睛。 又过了一会儿,它听到近处的草丛中发出一阵陌 生的沙沙声。这是一种古怪的、连续不断的声音,而 且它一会儿出现在这儿、一会儿出现在那儿,甚至越 来越近,却听不到脚步声与之相随。 豁耳朵自打生下来就一直生活在这块田野上,但 从没有听过这样的声音。 它的好奇心被极大地唤了起来。 那个低低的沙沙声从身边穿过去,转到了右边, 接着又到了身后,似乎要走开了。豁耳朵知道自己该 怎么办,它已不再是一个小不点儿啦:我该去弄清那 个声音是怎么回事。 豁耳朵慢慢地用它毛茸茸的小腿支起胖乎乎的身 子,小圆脑袋探出遮蔽物之上,朝那片草丛林里窥视 着。 它刚一动身子,那声音便戛然而止。什么也没看 到。于是它又向前迈了一步,然而出乎意料地是:一 条巨大的黑色毒蛇就在眼前! “妈妈!”毒蛇向它发起了袭击,吓得豁耳朵发 出了极度恐怖的尖叫声,用弱小的四肢的全部力量试 图逃掉。但那条毒蛇闪电般地咬住了它的一只耳朵, 盘卷身子将它缠住,贪婪地看着已在囊中的美味小兔 崽。 “妈妈,妈妈呀……”当残忍的毒蛇缠得它快要 窒息时,可怜的小幼兔喘息着喊叫。 豁耳朵的妈妈像箭一般从树林里猛扑了过来。 孩子的叫喊声,让它充满了强烈的母爱,为它体 内注入了一股英雄豪杰般的勇气。凭着灵巧地一跃, 它跳过了那条可怕的毒蛇,顺势用锐利的后爪袭击了 毒蛇,毒蛇痛得蠕动着身子,发出愤怒的嘶嘶声。 “妈妈。”小豁耳朵又发出了一声微弱的叫喊。 莫莉一次又一次地跳跃着,攻击也更为勇猛、更 为激烈,直到那条可恶的毒蛇松开了小家伙的耳朵, 转而试图去咬莫莉。很遗憾它咬住的只不过是满嘴的 兔毛。就在毒蛇的鳞片铠甲被撕开一道道流血的长口 子后,莫莉那猛烈的进攻更有效果了。 P2-12(《棉尾兔豁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