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9.80
折扣购买: 千古风流纷繁事(中国历代文人群像上下)/历史人物传奇系列
ISBN: 9787520504959
**章 中国古代文士概说 **节 走近中国古代文人 古代文人的出现 在西**期以前,中国文人并不存在,存在的 是掌握文化知识的官员,通称为文官。这些文官是 夏、商、西周王朝官府中官员的一部分,按孟子所 讲是“仕者世禄”,因而他们的文化知识属于王朝 官府并为王朝官府所用。从*早的甲骨文资料中, 能看到文官的许多称谓,诸如“巫”“卜”“多卜 ”“贞人”“乍册”“史”以及“大史”“小史” “东史”“两史”等,这些都是不同的官名,分掌 不同的职责。甲骨文中的“巫”字,是两个“工” 字以直角交叉重叠,《说文解字》解释说,“工” 与“矩”相通,“巫”即是*“矩”测天地的人。 既然能*“矩”测天地,也就具有一定的技能和解 释天地鬼神的知识。至于“卜”“祝”“贞人”等 都与天地鬼神相联系,与“巫”同类。与“巫”的 职能同等重要的还有“史”,“史”字是手中执一 “中”,“中”为笔,表示记载。 由此可见西**期以前王朝官府中文官所具有 的两个特性。首先,“巫”“史”与天地鬼神具有 同构性,也就是说没有鬼神也就不会有“巫”“史 ”。在迄今挖掘出的许多考古遗址中,敬鬼神事比 比皆是。《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 侍神,先鬼而后礼。”在整个殷商时代,王朝官府 都相应地存在着一大群“巫”“史”文官。这些文 官与鬼神相通,是鬼神在人间的代言人,因而也就 掌握着文化知识。在那个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年代, 有了知识就有了权力,所以“巫”“史”就有了第 二个同构性,即与官的同构性。如夏朝的官名太史 (掌管记事)、羲和(掌管历法)、瞽(掌管祭祀 )等。商代的文官大体分为两类,一为“巫”,二 为“史”,掌管着记事、占卜、祭祀、辞告鬼神的 事务。西周的文官大体也与夏、商相同。因而,西 **期以前的文官具有的这两个特性,决定了他们 只是王朝官府中的官员。他们手中的技能和知识是 官员的职能,他们终身被王朝官府所豢养,不可能 成为一个独立的文人群体。 自夏、商直到西**期,这批被王朝官府豢养 的文官,终于走到了他们世袭世禄的终点,遇到了 乱世。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对这乱世的起 因,总结为“王道衰微”,如“昭王之时,王道微 缺”;穆王在位,“王道衰微”;“懿王之时,王 室遂衰”。到了周夷王时,四方诸侯有的来朝,夷 王朝不敢坐*朝拜,要“下堂而见诸侯”。这种诸 侯强大、王室衰微的局面,成了天下大乱的主因。 在夷王之后,出现个厉王,就是《国语》中记载的 那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能使“国人莫敢言, 道路以目”的残暴厉王。厉王之后,虽有宣王中兴 ,但紧接着又来了一位为*美人而戏诸侯的昏君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