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在高处 签章

自由在高处  签章
作者: 熊培云
出版社: 岳麓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自由在高处 签章
ISBN: 9787553815879

作者简介

熊培云,1973 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传播学与文学。曾任《南风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东京大学、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理想国译丛”创始主编委员之一。现执教于南开大学。 主要作品: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获2011年凤凰网年度图书奖、《看历史》杂志年度历史图书奖) 慈悲与玫瑰(获豆瓣2017年度年度社科人文图书奖) 寻美记 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西风东土(获豆瓣2016年度年度社科人文图书奖) 追故乡的人 这个社会会好吗 自由在高处(获2011年南国书香节最具现实主义精神图书奖、新浪网年度十大图书奖) 重新发现社会(获2010年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2010年度《新周刊》年度图书奖) 思想国

内容简介

太阳教人合群,月亮教人独处。这是我所理解的日月造化。或许可以说,正是从那样的一个月夜开始,我无意间捡到的一粒灵魂的种子,因之才慢慢有了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昨日午睡醒来时脑子突然有一个声音——“我唯一真实的苦难,是对世情与人情的巨大失望。”这也的确是我过去甚至此刻正在经历的。而如果从一开始就不抱任何希望,视世事与人情如风云草木,也就不会受那么多无谓的苦难(如果信奉“痛苦的深度就是人生的深度”,当然也可以躺在苦海之上晒太阳)。 后来我知道这个想法其实庄子早在“山木篇”里表达过了。相关典故是,如果一艘空船向你的船靠过来,你不会感到恼怒;但是如果上面有个人,你可能就会大发雷霆了。按庄子的说法,为什么不一视同仁地视之为无人的“虚舟”呢?我并不否认每个人都是自我世界的中心,如太阳之于整个太阳系。当太阳没有了光芒,整个太阳系也就陷入了永久的黑暗。人固然是要抱着希望生活的,只是同时也要清楚这样的一个事实——真正欺骗我们的不是生活,而是我们对生活的期望。 或者说是我们有关生活的幻象。 你以为越过那座山冈就可以触摸星空,却不承想最终坠入了草泽。事实上,山冈、星空与草泽都没有欺骗你。欺骗你的是你所营造的未来的幻象。 我们注定无处可逃。 离开各种体制吗?包括制度、语言、习俗甚至各种人类关系。就像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在《迷墙》(Pink Floyd:The Wall )中所说的:“在荒原上嚎叫的我们,不过是墙上的某块砖。”同样,这里的“我们”又是谁以及我又如何逃离我们? 寄希望于个人奋斗吗?当你穿透所有阶层,会发现每个阶层都有自己深沉的无望。很多人并不是喜欢孤独,而只是不喜欢失望。故而将失望的幻象压制于萌芽以前。不幸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对他人甚至自己都会失望。而当死亡来临,所有幻象与实体到最后更是消失得无踪无影。或许,无望才是生活的真相。这样一来,能将我们从生活的深渊里拯救出来的,反倒是东坡先生慨叹的“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一个人只有死透了,才能重新活过来。从此就可以怀着无望之心,走到人群里去。 ——《幻灭是人生的开始》 虽然越来越多的地方如今正闹人口荒,但在科技与新型生活方式的助推下,人类社会开始进步到人不再需要人了。而即使被需要的人也渐渐缩略为社交APP 上的一个可以互动的联系人头像。这一切甚至是在人工智能主导人类生活之前发生的。在此严重物化的世界,人从物的层面获得的慰藉正在取代人。霍布斯试图破解的“人对人是狼”,正在让位于景观社会的“人对人是物”。早晨起来,面向太阳,你看我像河流,我看你像山冈。而人,在山冈与河流之间彻底消失了。 直至夜深人静,仰望苍穹,或许你偶尔也会和我一样感叹每个人都在地球上客死他乡。据说早在若干年前就有观点断定人类是被某种外星文明流放而来,地球无非是一座被观察的星际监狱。无论真假,就这件事我想还是拜托亲爱的隐喻来帮忙吧。我劝自己宁愿相信“宇宙即吾乡”,这样无论将来去到哪里都是在回家的路上。 同在隐喻方面,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是我最好的向导。当我走在人生的谷底时会忍不住回想他的那首《我下了火车》。在这个寂静的春天,告别萍水相逢的朋友,我感觉我的眼睛里噙满泪水。人性中的一切光明与幽暗都令我动容,生命中一切事物的陨落都在我心里,而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 ——《每个人都在地球上客死他乡》 1.《新周刊》2010年度图书奖、第六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得主熊培云致敬自由之作,十周年纪念版重磅呈现! 这是一部让年轻人成为自己的启蒙书,也是一份风靡大学校园的时代备忘录。无论现实有着怎样的千疮百孔,愿诗意与友爱继续常驻心田。无论是青春年少还是白发苍苍,无论是久居故土还是远渡重洋,真正的自由,永远在高处。 2.2011年新浪中国好书榜十大好书,2011年南国书香节zui具现实主义精神图书奖! 3.入选国内多所高校课外推荐阅读书目和开学季推荐阅读! 4.全书增订八万字,积聚作者十年来重新认识自由、人生之意义、自我凝视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