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经典:短篇小说集(上下) 共2册
作者简介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当代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1923年生于古巴,1985年在滨海别墅猝然离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但其人其作早已在意大利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 卡尔维诺从事文学创作40年,一直尝试着用各种手法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他的作品以丰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构造超乎想象的、富有浓厚童话意味的故事,深为当代作家推崇,并给他们带来深刻影响。“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命运交叉的城堡》、《帕洛马尔》等达到惊人的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意大利童话》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意大利民间口头故事的原貌,再现了意大利“民族记忆”之深厚积淀。《美国讲稿》是卡尔维诺对自己近40年小说创作实践的丰富经验进行的系统回顾和理论上的总结与阐发。他的作品以特有的方式反映了时代,更超越了时代。
内容简介
第一卷 艰难的田园诗 大鱼,小鱼 泽费利诺的父亲从来不穿游泳衣。他总是穿着卷着裤脚的裤子,套着短袖衫,戴着顶白布料的帽子,从来不离开礁石群。他的爱好是帽贝,那种扁平的、贴在礁石上的软体动物,它们硬极了的介壳和石头几乎浑然一体。为了把它们拿下来,泽费利诺的父亲得使上刀,每个星期天他都用自己那戴着眼镜的目光检阅海岬上的每一块石头。他能一直这样继续下去,直到他的小筐子里装满帽贝;有几个是刚摘下就吃掉了,他吸着帽贝那湿润而发酸的贝肉,就像从调羹里吸出来一样;其他的帽贝他则放进篮子。他不时地抬起眼睛,并把这有些茫然的眼睛转向平滑的大海,喊道:“泽费利诺!你在哪里?” 泽费利诺整个下午都待在水里。他们两个一起来到海岬,随后父亲就把他丢在那里,赶紧去跟在他的帽贝后面了。帽贝这么坚定固执,不可能吸引泽费利诺的注意力;首先吸引他的是螃蟹,然后是章鱼,再有就是水母,接着是各种各样的鱼。入夏以来,他这个猎打得是越来越复杂和巧妙了:现在跟他一般大、持着水下猎枪能把猎打得像他这么好的小伙子,是一个也没有。水下功夫上乘一些的要数有点矮胖的家伙,耐力好,肌肉足;泽费利诺正在往这个样子长。在地面上,他那样牵着父亲的手,看起来就是一个那种剃着光头,张大嘴巴,需要让人拍着脑袋才能往前走的小伙子,在水上,他可是比谁都要强;潜在水下还要厉害。 那一天,泽费利诺为了水下狩猎把所有器械都准备齐全了。潜水面具他是去年就有的,那是他奶奶的礼物;一个表姐妹的脚小,就把她的脚蹼借给了他;猎枪他是从舅伯家里拿来的,他拿的时候什么都没说,却跟父亲说是他们借给他的。再说他是个小心的孩子,既会耍枪,处事又周全,大家把东西借给他都很放心。 大海很美,很清澈。泽费利诺对所有的嘱咐都说:“好的,爸爸,”然后就下水了。他那样顶着插上通气管的玻璃脸罩,蹬着双鱼尾一样的腿,手里还操着那既像长矛,又像步枪,也像鱼叉的工具,都不再像人类了。然而,一下海,尽管他是半埋在水中地游弋,还是很快就能认出来那是他:从他拍脚蹼的模样,从他把枪夹在腋下举向前方的方式,从他把头浮在水面向前行进的那个势头。 海底起初是沙子,然后是石头,有些石头表面给侵蚀了,光秃秃的,另一些上面则是长胡子般布满了密匝的褐色海带。在礁石的每一处褶缝里,或是翱翔在水流中那颤抖的须根之间,都有可能突然出现一条大鱼,玻璃面罩后,泽费利诺全神贯注地转动着不安的眼睛。 第一次发现海底时,会觉得它很美:不过就像其他每一件东西,最美的,还在后头,要通过一次次的划臂才能完全了解它。就好像是在喝这些水下景色:走啊走,永远也走不到头。面罩的玻璃是一只巨大的单眼,吞食着这些阴影与色彩。现在阴暗结束了,他已经远离了那片礁石的海域;在海底的沙子上,能辨认出来被海水流动勾勒出的纤细波纹。太阳的光芒一直到达这底下,摇曳着闪烁不停,成群的追饵鱼也跟极小的鱼群笔直地疾行着,然后突然又一齐来个直角转弯。 突然升腾起来一片沙云,那是海底的一条金鲷鱼拍了一下尾巴。它没有发现自己已经对准了那个鱼叉。泽费利诺已经在潜游了;而金鲷鱼呢,那生着条条线纹的两侧漫不经心地摆动几下后,猛的一跳就溜走直冲到水面去了。这鱼和捕鱼人一直游到了一片小海湾里,周围尽是些竖着刺海胆的礁石,那里的石头多孔,光溜溜的。“在这里它可就逃不掉了,”泽费利诺想;就在那一刻,金鲷鱼失踪了。从一些洞穴和凹槽里,冒出一串小泡,然后很快就止住了,然后在另一处又冒起泡来;海葵不停地发着光。金鲷鱼从一个穴口中探出身来,随即消失在另一口洞穴中,很快又从极远的一个孔里钻出来。它沿着一块山嘴般的礁石,朝底下游去,泽费利诺看见在海底有一处地方绿得发光。这鱼在那片光亮中迷失了方向,泽费利诺紧随它游去。 卡尔维诺因为听厌了人们总说他写的东西“容易”“愉悦”,成心写一些 “艰难”的东西。 这些“田园诗”“记忆”“爱情”“生活”轻盈短小,却让人体味到困窘、苦恼、无法沟通的艰难和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