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光明日报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35.80
折扣购买: 人智与机智的故事--智力进化通俗读本
ISBN: 9787519442415
人既为物,则有物性。刚生出来的婴儿,其物质 本性是怎么样呢?古典人性观以善和恶为标准来衡量 。战国初期人世硕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 ,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王 充《论衡》记载)善和恶两种自然属性是先天具有的 。与生俱来,伴随终生,先天的本性要靠后天保养。 后天养之善性;则人的善性增长,后天养之恶性;则 恶性增长。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也持这一观点 。 战国中期人告不害认为“性无善与无不善也性犹 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 无分善不善,犹水之无分东西也。”英国近代思想家 洛克的“人心白纸说”美国哲学家杜威均持这一观点 。 战国中期人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心天赋是 善的;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 利焉;”基督教的原罪说也是性恶论的一种版本。 用善和恶来计量人性,无非以上四个选项。那么 ,善与恶是什么?如何界定呢?善恶是人们的情感价 值取向问题。任何事物都有善和恶的两面属性,它们 相互依存,比较而存在。依据现代复杂系统的耗散结 构理论,我们定义:善为有序化,生长,自发,事物 相生的方向运动,宇宙由混沌演化为浑沌;恶为无序 化,衰老,自燃,事物向亡的方向运动,宇宙由浑沌 退化为混沌,熵增现象。事物运动,变化,发展是绝 对的。简单地概括:善和恶是事物演变的两个方向趋 势。按此标准,古典人性观的四个选项中,显然只有 世硕的人性有善有恶论可以选。善和恶是宇宙万物( 包括人)的自然属性。问题是“人之初,性本什么? ”这一命题的要义不在这里。所以我认为四个选项都 是错误的,因为这个题目没有出准确,学生不好判定 。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打架两千多 年了,迄今都没有打到点子上。 (二)关于公和私。人本性争论的焦点在哪里呢 ?我认为是公和私的问题。 首先,公和私问题是由人的生物性善与恶衍生出 来的。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性指事物的本质,人性 是人的起点,不可学,不可事。这是古人的认知水平 。现代生物遗传学找到了“生物建筑蓝图”——DNA 。在地球生命系统中,DNA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它 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信息。遗传物质是可以在 生物中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对生物来说,它极其重要 。如果没有遗传物质信息(类似制造生命的说明书) ,生命将难以存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 儿子打地洞”是因为瓜豆鼠接受了他们上一代父本母 本传下来的遗传物质。DNA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物 的习性。这是生物遗传学研究的范畴。我们就此打住 。人种要生存,有善恶,要与环境交换实物,能量, 信息,并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生命体征。这便产生了 “为我”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