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孔子一样处世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乐学博闻 人非生而知之者,敏以求之者也 [原文]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今译]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 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事典] 东吴名将吕蒙,少贫,没有条件读书。但是他作战英勇,屡立战功。孙 权继位后,就提升吕蒙为平北都尉。 建安十三年(208),孙权派吕蒙为先锋,亲自攻打黄祖,以报杀父之仇 。吕蒙不负望,他斩了黄祖,胜利回师,被封为横野中郎将。 但吕蒙有个缺陷,带兵镇守一方,每向孙权报告军情时,只能口传,不 能书写,非常不方便。 一天,孙权对吕蒙与蒋钦说:“你们从十五六岁开始,一年到头打仗, 没有时间读书,现在做了将军,就得多读些书呀。” 吕蒙说:“忙啊!” 孙权说:“再忙也没有我忙!我不是要你做个寻章摘句的老夫子,只要 你粗略地多看看书,多知道一些以前的事情。”说着给他列出详细的书单, 包含:《孙子兵法》、《左传》、《六韬》、《史记》、《国语》、《汉书 》等。 在孙权的启发与鼓励下,吕蒙开始努力学习,后来竟到了博览群书的地 步。 鲁肃担任都督的时候,常以老眼光来看待吕蒙,以为吕蒙只是一个武夫 。 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的驻防地区与他言谈,吕蒙问鲁肃:“您肩负重 任,于相邻的守将关羽而言,您做了哪些防止突然袭击的部署?” 鲁肃说:“这个,我还没考虑过!”吕蒙就向鲁肃说出了吴蜀的形势, 提了五点建议。鲁肃听了大为赞叹,赞扬吕蒙见识非凡,以为吕蒙已是一个 文武双全的全才。鲁肃走到吕蒙跟前,拍拍吕蒙的后背说:“真是聪明一世 ,糊涂一时,吕兄进展如斯,把我蒙在鼓里,先前总以为你只有勇武,不想 ,听君一席话,茅塞顿开,原来吕兄也是有学识之人,可笑愚弟走了眼。” 吕蒙一笑说:“士别三日,应该另眼相看,况且你我之别,远非三日, 哪里知道我的变化,今日一叙,不可同日而语了。” 打那以后,鲁肃同吕蒙成了好朋友。不久他又接替鲁肃统率东吴的军队 ,成为一代名将。 吕蒙转型很快,从一介武夫,脱胎换骨为将才,靠的就是读书,不断地 充电。 也有人埋怨,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也很爱读书,一参加工作就没有时间了 。这是不对的。平时再忙,也要读一些好书,像和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书, 对为人处世、修养有益的书,开阔自己眼界的书,等等。除此之外,一些同 工作有关的课程与培训也得留意,若有机会就抓紧向上司申请,即使自费也 值。 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两个和尚住在相邻的庙里,两座山之间有一条河,两个和尚天天都会在 同一时间下山去河边挑水,时间一长便成了朋友。 不知不觉5年过去了,一天左边那座山上的和尚没有下山,右边那座山 上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没放在心上。哪知第二天,左边那座 山上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一个星期过去了,右边那座山上的和尚心想 :“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去看看能帮他什么。”等他看到老友之后, 非常惊讶,因为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一点儿也不像一个星期没喝水 的样子。他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星期没下山挑水了,你就不喝水吗?” 朋友带他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5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 会抽空挖这口井,即使有时很忙,挖一点是一点。如今,终于让我挖出了水 ,就省了挑水的工夫,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思悟] 在工作中,就算你的薪水、股票拿得再多,那也只是挑水。别忘记把握 下班后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某一方面的实 力。为了明天放飞希望,今天的努力就是未来的希望。岁月不饶人,年纪大 了,挑不动水时,你还会有水喝吗? 温故而知新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译]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 [事典] 这不仅是《论语》的开篇之语,而且也是孔子思想的总纲。孔子在理性 上不但一直重视学习,而且也认为,这是人内心快乐的源泉。同时,这种基 于学习之上的感悟,更是一种属于智者的欢悦。人生在世,能够每天都对世 界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并且有所体悟、有所感动,这才能真正算得上是 一种高层次的活法与享受。 摆脱了功利的实用主义,把读书看成修身养性之必需,这样才能读出味 道,不至于浮躁,进而静心,持之以恒。心静、明理,必然会达到学习上的 深思和透彻。 这点曾国藩在家书中讲得很透彻,他说,做学问的路子是没有止境的, 却以“有恒”这两个字为主。往年我在这个问题上最没有恒心,近年来做得 稍微好一些,但始终还没有做到纯静熟练。自从今年七月初一起,每天临摹 字帖100个字,抄书100个字,看书至少做到不下20页,多则不限数目,至今 且无一日间断。自从七月份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100卷,《归震 川文集》40卷,《诗经大全》20卷,《后汉书》100卷,并且都用朱笔加以 圈点。 虽然我每天的事情很多,时间也很紧,但我也坚持今天的学业今天做完 ,不因为昨天耽搁而今天去补做,不因为明天有事而今天提前做完。各位弟 弟假若能像我一样做到持之以恒,那么即使像四弟这样资质中等之人,也定 会有所成就,何况六弟、九弟这样资质上等之人呢?……我昼夜深思熟虑, 觉得以此“有恒”二字相告各位弟弟,希望你们时刻把这“有恒”二字留存 心中。 曾国藩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他的各位弟弟,做学问的方法虽然是多种 多样的,但归纳起来说却又离不开“有恒”二字。所以只要有恒,上等资质 之人可以成材,中等资质之人亦可以成材。这一观点的确是曾国藩对治学的 经验总结,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清朝的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在幼年的时候读书就非常刻苦,每日读书 的时间竞长达十来个小时。及至青年时,经史子集便成竹在胸。最难能可贵 的是,他成年以后,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认识到了自然科学的重要,于是 便发奋地学习起自然科学来。根据史书《正欤奉褒》记载:他亲自召见懂得 自然科学的外国传教士徐日升、张诚、白晋、安多等人,轮流请他们到内廷 养心殿讲学。讲学内容涉及量法、测算、天文、历法、物理诸学。即便外出 巡视,也邀请张诚等人随行,于公事之余至寓外进行讲学。康熙帝不仅虚怀 若谷,认真学习,甚至有时还亲自演算,一丝不苟。洋人张诚在给自己国家 的报告中也说:“每朝四时至内廷侍上,直至日没时也不准归寓。每日午前 二时及午后二时,在帝侧讲欧几里德几何学或物理学天文学,以及炮术的实 地演习的说明上甚至有时忘记用膳……” 康熙帝不仅虚心地向外国传教士学习,而且礼贤下士,向许多国内学识 渊博的人请教。当时显赫一时的数学家陈厚耀,天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 他都多次召见,一起研讨各种学问。他还不耻下问,向梅文鼎请教许多关于 数学、天文学的难题,认真揣摩,直至达到消化理解、融会贯通为止。 坚持不懈的学习生活,使康熙帝的学问日益广博高深,特别是在自然科 学方面更有深一层的造诣。他时常命人在宫中设立讲堂,亲自为王子皇孙们 讲授几何学。每遇王子皇孙玩忽学业怠慢课程,他都会严惩不贷。他还批阅 了有关梅文鼎的许多著作,并提出不少行之有效的意见,这不得不使梅文鼎 都惊讶他的学问渊博。康熙还接受数学家陈厚耀的建议,自己编纂了一本集 那个时代之大成的数学百科全书《数理精蕴》,拟完草稿后,他亲自审阅, 有时过了子夜还没有休息。康熙帝这种刻苦自励的学习生活和所达到的知识 水平,直接导致了康熙盛世的出现。 现在很多人读书本意所持的态度只是为了消遣,或者是为了装饰自己、 凑热闹,以此显示自己的修养,这样的读书人就离开了读书的实质。说现代 人浮躁,也是有依据的,在读书上看得最清,不能静静地坐下来潜心治学, 就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宋代大儒朱熹曾经用“涵泳”来论读书。何为“涵”,涵就好比绵绵春 雨滋润花草,清清的渠水灌溉禾苗。春雨滋润花草,雨量太小很难使花草透 湿,而太大就容易使花草倒伏,恰到好处则会使花草浸湿而又滋润。渠水浇 灌禾苗,水量太小会使禾苗干枯,太多则会使禾苗淹没,恰如其分就会使禾 苗滋润而茁壮。何为“泳”,泳就好比鱼儿在水里游动,人在水里洗脚。程 颐说鱼儿在潭水里自由地跳跃,显得生机活泼;庄子说站在桥上看鱼儿在河 里游动,人们又从哪里知道它们不快乐呢?这是鱼儿在水中得到愉悦。善于 读书的人、会读书的人把书籍看成水,将自己的心智当做花草、当做禾苗、 当做泳水的鱼、当做洗涤的脚,只有这样,才能在享受读书的同时,在潜移 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学问水平和做人层次。 [思悟] 孔子提倡的学习,不只限于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做人、做事 。因此,孔子在教学中多次强调实践。把所学的东西经过反复实践,并且真 正掌握了,这样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喜悦。这是一个人在成长道路上的喜悦。 好学者的心胸是敞开的,他愿意与更多的同道之人互相切磋,精益求精。从 另一方面说,如果“无朋自远方来”,甚至近处的人都不了解自己,也并不 能影响一位有修养的人的性情。因为在君子的眼里,学习主要在自己,知不 知在别人,自己的学习与别人的知与不知没有什么关系。这是一种已消解了 名利的学习和真正做人的自在状态。P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