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浙江科技
原售价: 119.90
折扣价: 74.40
折扣购买: 指数型技术重塑世界
ISBN: 9787573913500
阿奇姆·阿扎尔 英国技术思想家,“指数视角”播客的创办者。该播客致力于帮助人们摆脱混乱,识别行业中的新机会,在全球拥有20万名订阅用户,其中包括10万余位投资人、公司创始人、政策制定者和相关学者。该播客与包括布莱恩·阿瑟、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吴恩达、李飞飞、里德·霍夫曼、盖瑞·马库斯、萨姆· ·奥尔特曼、尤瓦尔·赫拉利等人在内的100多位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决策者、企业高管和历史学家进行了百余次对谈。 知名企业家、投资人。自1998年以来,阿扎尔创立了4家科技公司并投资了30多家初创企业,其中多家公司被亚马逊和微软等公司收购。2009年,阿扎尔创办了社交媒体数据分析公司PeerIndex,这也是一家早期的机器学习公司,于2014年被Brandwatch收购。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理事会成员,麦肯锡、埃森哲、普华永道咨询顾问。《金融时报》、《展望》和《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等刊物的撰稿人。《经济学人》有史以来第yi位网络记者。
第5章 工作领域的指数鸿沟 法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说过:“我们能知道的比我们能说的更多。”这一断言让人欣然接受,因为在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人们在和同事、老板、顾客相处时学到的东西。当置身于某种环境中,我们会找到关于一件事情该如何做的线索,比如什么是真正重要的,谁是最重要的,需要权衡什么,最好的捷径是什么。这些线索很少被记录下来,即使被记录下来了,我们还是更喜欢通过经验来了解,而不是通过学习去掌握。人们的生活中存在着一种隐性维度,它尚未被编码,也许永远无法进行编码。 比起像华尔街交易员这样的“高技能”型工作,所谓的“低技能”型工作可能更符合这种情况。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指出,许多我们通常认为是重复性、以任务为导向、或许很容易实现自动化的工作,实际上更像是护理工作。这些工作的核心不是具体的任务,它们需要的是人际沟通能力和情绪价值的提供,比如伦敦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实际上,这项工作与其说是看着检票口,不如说是帮助其他人,引导不知道方向的游客,确保与父母走散的孩子找到父母,向愤怒的通勤者解释为什么他们的车次会晚点。正如格雷伯所说:“这项工作更接近护士的工作,而不是砖匠的工作。” 这种工作内容的不确定性意味着,在实践中,经济学家认为的许多“无需技能的”劳动可能很难实现自动化。我们通常面临的情况是,工作手册甚至无法告诉你大致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它甚至无法涵盖你要成功完成这项工作所需要的指南的一半内容。当工作场所存在这样一些隐性知识时,要想构建能够完成这项工作的人工智能系统就会变得非常困难。人工智能系统需要一个清晰而明确的目标,从而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训练。如果一项工作的诀窍很大程度上是隐性的,那么人工智能系统只能接受显性的那部分训练。简而言之,如果某个环境是为人类操作而设计的,那么对当前或将来一段时间内的机器来说可能过于复杂了。 因此,当实施自动化时,它会缓慢地、一步一步地进行。“工作”必须被细分成更小、更容易处理的部分。一项简单的工作,也许在人类看来是最简单不过的工作,也需要被细分。然后,由一个简单的机器人或软件来完成。上文提到的牛津大学那项具有悲观色彩的研究的联合作者、经济学家卡尔·弗雷表示:“自动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简化实现的。即使是最先进的机器人也无法复制中世纪工匠的动作和流程。生产之所以能够实现自动化,只是因为之前的非结构化任务在工厂环境中被细分和简化了。” 即使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上述观点也是成立的。2020年年底,软件或机器人领域的人工智能系统对就业统计数据没有产生任何影响。自动化仍然只适用于相对简单、通常经过简化的日常任务。例如,第一辆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驾驶汽车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这一精心挑选的环境中行驶,因为那里有宽阔、笔直的道路和晴朗的天气。地形复杂而又多雨的德国高速公路在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一个棘手的挑战。当自动驾驶卡车首次推出时,它们将继续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而不是在伦敦城的狭窄道路上行驶。看来,完全自动化仍有一段路要走。 然而,如果认为自动化是指数时代的边缘力量,那就错了。当年的华尔街交易员发现了这种情况。虽然目前它的影响仍然局限于特定的任务和行业,但我们无法预测它在短期内是否会影响到更多领域内的各类工作。正如我们在第3章中看到的那样,在指数时代做出准确的预测是不可能的。 如果自动化将给人们的工作带来影响,那么影响方式也不太可能像新闻标题预测的那样。自动化非但没有造成各行业的大规模失业,反而成了企业用来提高竞争力的工具。那些能够熟练使用自动化技术的企业竞争力更强,而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则付出了代价。 新冠病毒疫情让我们对这一趋势有了一些了解。在新冠病毒疫情的早期阶段,有很多人谈论这场疫情将使我们的社会加速向数字世界过渡。人们没办法在咖啡店见面,因此只能通过Zoom软件在线开会讨论;随着网上购物的爆炸式增长,实体零售商纷纷关闭线下门店。当然,最大的赢家是数字巨头,这些网站依托的是互联网,现实世界的突发状况对它们影响甚微。和以往一样,引领潮流的是亚马逊。计算器、健身器材、手机充电器、打印纸和其他很多东西的网上销量也很火爆。亚马逊在2020年前两个季度的销售额增长了40%。 为什么超级自动化公司仍在雇用新人 亚马逊是一家激进的自动化公司,它无疑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零售商。从一开始,它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就意识到了自动化的力量。例如,2002年,他向公司发送了一份开创性的备忘录,要求公司所有系统在设计时都应该尝试自动化,而不是由人工操作。“不这样做的人将被解雇。”他愉快地总结道。 这项要求迫使亚马逊人,即这家零售商的员工,在设计内部系统时就会考虑怎样更容易在各个系统之间建立自动的联系。这为大规模自动化奠定了基础。到了 2018年,亚马逊能够推出不需要任何人工的实体店。 在亚马逊Go无人超市,购物者可以四下走动,浏览商品,选择他们想要的东西,然后离开,他们的购物账单会自动记入他们的亚马逊账户。亚马逊也在过去10 年里成为机器人领域的领导者。2012年,它以7.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行业领先的机器人公司Kiva Systems。截至2019年,该公司有20万个机器人不知疲倦地在全球各地工作,每年分拣数十亿个包裹。 亚马逊可能是世界上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大公司之一—为每 4 名员工配备一个实体机器人。如果你是亚马逊Prime当日达服务的约2亿名顾客中的一位,可能你正在享受这些“机器人”的盛情。因此,你可能会认为,亚马逊的辉煌会导致数千人失业。毕竟,自动化应该会导致大规模失业。然而,随着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的暴发,亚马逊开始大规模招聘。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后的6个月里,亚马逊掀起了4次招聘浪潮,一年内在全球范围内新增就业岗位30.8万个,这一数字令人震惊。 亚马逊的例子表明,就单个公司而言,自动化创造的就业机会要比它摧毁的就业机会多。 除了亚马逊,其他在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的公司也在继续雇用员工。奈飞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毕竟,它最吸引人的“即将播放”功能靠的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决定你想看什么节目的编辑角色已经交给了算法。但尽管如此,奈飞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间仍在招聘员工。” 该公司在2020年增加了近9.3%的劳动力。为什么这些所谓的超级自动化公司还在继续雇用新人?自动化通常与雄心勃勃、发展迅速、经营良好的公司联系在一起。当一家公司快速扩张时,它需要更多人,无论你在自动化上投入多少,你都需要更多人。如果将时间线拉长,而不是只关注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的这几年,我们会看到自动化、业务增长和雇员人数增加是密切相关的。人们普遍认为,英国的 Ocado是世界上最成熟的杂货零售商之一。它拥有巨大的、完全自动化的工厂,在工厂中,长方体机器人四处奔忙,拣生菜、番茄酱和洗发水,看不到一个人。 但在2016年至2020年,Ocado的员工人数增长了约43%。中国零售商京东也大举投资仓库自动化。2018年。京东开设了一个仓库,仅需4名员工,每天就能处理20万份订单。然而第二年,京东的员工数量增加了4.8万名,增幅超过27%。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对于专家提出的所谓失业的未来,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幅略微不同的图景。对像亚马逊和奈飞这样的超级明星公司来说,它们的自动化程度越高,规模就越大;规模越大,雇用的人就越多。这是一个指数型增长过程,但它并没有导致无员工公现。 如果工人确实因为自动化而失业,那通常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己被某个软件取代了,而是他们工作的公司失败了。公司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管理层或股东不愿意采用新技术或无法掌握技术的新应用。员工要想应用最新技术需要经过相应的培训,而公司的失败导致它们不会投入资金培训员工。 换句话说,自动化可能更像弗雷德和因德瑞克两人在加拿大西部徒步旅行的故事。途中,他们停下来休息,并且脱下鞋子让脚透透气。就在他们感觉很惬意时,他们发现一只灰熊在朝他们走来。弗雷德默默地开始穿鞋。因德瑞克问:“你永远也跑不过那只熊。为什么还要穿鞋呢 ?”“你说得没错,”弗雷德说,“但我不需要跑得比熊快。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然后,他就跑了。 如果一家公司像弗雷德一样,也就是说,它能够快速行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它可能会在自动化时代蓬勃发展,从而雇用更多工人。然而,如果企业或组织误解了指数时代变化的本质,它们的员工将会被“熊”吃掉。视频租赁服务公司百视达(Blockbuster)被崛起的奈飞逐出了这个行业,奈飞最初创立时经营的业务是“邮寄 DVD”。2013年,百视达最后的300家门店关闭,导致数千名员工失业,此后,奈飞成为视频租赁领域的主导者。但这些工作岗位的流失并不是因为百视达推出了一些惊人的自动化服务,从而取代了它在鼎盛时期运营的9 000家门店的工作岗位。相反,百视达失败的真正原因是其竞争对手奈飞打造了一种由数字化驱动的全新商业模式,允许顾客通过网站订购DVD,随后又推出了在线节目和电影。人们更喜欢奈飞提供的服务,而百视达适应的速度缓慢,最终破产。 英国技术思想家,麦肯锡、埃森哲、普华永道咨询顾问阿奇姆·阿扎尔重磅力作,跨越技术与社会之间指数鸿沟的未来指南。 《金融时报》《泰晤士报》年度zui佳书籍,《经济学人》推荐图书。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段永朝、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蔚来高级副总裁沈斐、科学作家万维钢、文津图书奖得主汪波、领英联合创始人里德·霍夫曼、Spotify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丹尼尔·埃克、《经济学人》等中外名人和媒体联袂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