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圣贤名匠

孔孟之乡圣贤名匠
作者: 编者:蒋华//侯庆娟//赵丽萍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
原售价: 72.00
折扣价: 49.00
折扣购买: 孔孟之乡圣贤名匠
ISBN: 978756825933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单元二 孔子的主要成就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是一个品德高尚 的知识分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 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对其后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对中华民族的性格 、气质产生了极大影响。 一、思想成就 1.哲学思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天命 观 在孔子以前的夏商周传统思想中,“天”是自 然和社会的*高主宰,“命”是自己无法控制的、 盲目的异己力量。孔子也把“天命”看作一种神秘 的主宰力量。“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他说:“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 子对天命的认识是辩证的:一方面,他继承了传统 的天命观念,把“天”看作有意志、能赏罚的人格 神;另一方面,又吸纳了进步的思想,强调尽力于 人事的作用,甚至达到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 地步。 在孔子那里,天是感情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 在他*困难、*痛苦、*需要依靠的情况下,是“ 天”给了他精神的力量,鼓舞着他与困难斗争。他 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不怨 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获 罪于天,无所祷也。”但是,在无可奈何的境地, 孔子也发出了命中注定的感慨。“命”,在孔子那 里是一种不可知的必然性,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超自 然的力量,是一种不可把握的偶然机遇。他说:“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道之将行也与,命也 ;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孔子强调人的主观自觉和奋力抗争精神,倡导 积极入世和发奋有为的态度,这是他行动的出发点 。在做到了*大努力、达到了极限时,也不语“怪 、力、乱、神”,天命只作为事后的说明和安慰。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司马 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不惜篇幅,细致描述 了孔子在困于陈、蔡时与子路、子贡和颜回的谈话 ,孔子赞同颜回的说法:“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 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 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2.伦理思想——仁者爱人,注重自身修养 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包含着一套以仁为核心 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可以说,关于道德规范的理 论,构成了孔子伦理思想的主体内容。 (1)仁。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仁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 于是,颠沛必于是。”“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他 甚至还说:“当仁,不让于师。”由此可见孔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