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五洲传播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7.40
折扣购买: 大熊猫(国宝的百年传奇)/中国人文标识
ISBN: 9787508545042
高富华,四川省芦山县人,四川省作协会员,雅安日报高级记者。著有《大熊猫史话(1869—2019)》、《和平使者熊猫巴斯》、《穿行在大熊猫村庄》等书。其中《巴斯百年“风雨”》入选中国作协2006年度报告文学精选集。
神秘的黑白熊 1869年2月28目,春寒料 峭,夹金山冰雪覆盖。一个 步履蹒跚的法国人来到了邓 池沟天主教堂。 邓池沟天主教堂位于今 天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的夹 金山山腰处。这个法国人叫 阿尔芒·戴维。他的身份是 一个传教士。2月21日,阿 尔芒·戴维从成都出发,打 算前往西藏,整整走了8天 后,戴维来到雅安的夹金山 。 他以为这里就是西藏了 ,于是称这里为藏东地区, 在这里发现和收集的植物标 本被他称为“藏东植物”。其 实,这里离西藏还很远。 阿尔芒·戴维之所以能到 这里来,是因为邓池沟天主 教堂是法国人建的。在这里 工作的传教士,收集了不少 动植物标本寄回法国。他此 行的目的有两个,一为法国 自然历史博物馆收集动植物 标本,二是弄清楚“黑白熊” 为何物。 我始终梦想着去中国 1826年9月7日,阿尔芒· 戴维出生于法国西南部一个 名叫艾斯佩莱特市的小镇。 他的父亲是个庄园主兼医生 ,也当过市长和法官,热衷 于医学和生物研究。阿尔芒 ·戴维深受父亲的影响,从 小就喜欢与大自然亲近,经 常陶醉于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中,他学会了诱捕、狩猎和 制作动植物标本。诱捕飞禽 的口哨他吹得惟妙眭肖,可 以以假乱真,他制作的动植 物标本栩栩如生,陈列在当 地的博物馆中。 19世纪的法国巴黎,是 欧洲汉学的发源地和中心。 中国被那些着迷于东方文化 的人们描绘成天堂胜景。26 岁时,阿尔芒·戴维在日记 中写道:“我始终梦想着到 中国去。”他向教会提出申 请,得到的回答是:“实现 梦想需要等待。” 从26岁到36岁的10年间 ,阿尔芒·戴维被派往意大 利的萨沃纳市(Savom)教书 ,萨沃纳市是位于阿尔卑斯 山脉和地中海之间的港口城 市。 1861年,他的“等待”有 了回音。法国宗教界、外交 界同意派遣阿尔芒·戴维到 中国“科学传教”,主要任务 是帮助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 物馆收集动植物标本。 1862年2月24日,36岁的 阿尔芒·戴维和其他6名传教 士、14名修女从马赛港启程 。当年,苏伊士运河尚未开 通,前往中国需要绕道非洲 好望角。经过3个多月的漫 漫航程,阿尔芒·戴维于5月 底到达上海,稍事休整,继 续前行,最后经天津于7月 21日到达北京。从此,他开 始了在中国寻找动植物标本 的10年历程。 “四不像”&“戴维鹿” 在阿尔芒·戴维到中国之 前,已有传教士和来华工作 的外国人把一些中国物种标 本带回了欧洲。但由于缺乏 专业知识,收集的动植物标 本不但散乱,而且大多也不 是珍稀品种。 阿尔芒·戴维开始中国的 旅行考察前,在北京香山静 宜园、河北承德木兰围场、 清东陵等处发现了不少中国 特有的物种,比如梅花鹿、 马鹿、直隶猕猴等,并将标 本陆续运回法国,引起了法 国生物界的震动。最为神奇 的是,中国动物“四不像”被 命名为“戴维鹿”。 1865年秋,戴维听说北 京的南郊有一群“奇异的鹿” 。对生物学家来说,他们是 不会放过一个新奇的动植物 的,哪怕是一株枯萎的野草 。 永定河在华北大平原上 缓缓向东流动,在地势低洼 处形成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湖 泊,北京人俗称“海子”。包 裹着这些“海子”的,是一片 片树木葱茏的密林,中间间 隔着低矮的灌丛和蒿草没膝 的草地。这一大片如今属于 北京南四环到南六环之间的 地带,在清朝时被一堵高高 的围墙圈起,有宫门,还有 重兵守卫,这就是清朝的皇 家猎苑——南苑。在这里, 戴维发现了一个西方动物分 类学中之前没有记载的物种 ——麋鹿。P3-7 它来自800万年前 是自然界珍稀的活化石 它憨头憨脑 是可爱的化身 自带和平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