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常青

职业常青
作者: 邱庆剑//蒋春明//蒋安平
出版社: 机械工业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6.43
折扣购买: 职业常青
ISBN: 9787111269625

作者简介

蒋安平 国家注册审核员、中国经营决策科学院研究员、四川名牌评价专家、管理与品牌策划专家。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及品牌策划工作。曾任某大型家具企业总经理助理,现任四川省质量协会家具分会秘书长、成都麦田企业发展咨询中心和成都金麦田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企业营销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品牌策划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实战经验。 蒋春明 IS0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IS0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讲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家具/皮革专业技术专家,曾任国内知名企业董事长助理、分公司总经理、人力资源总监、策划总监等职。对企业战略管理、流程改造、绩效管理、成本管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邱庆剑 管理专家,作家,诗人。有15年管理咨询和管理实践经验,先后在国营企业、外资企业、股份公司、民营企业担任财务总监、人力资源总监、市场总监、总经理。现为成都市全友家私集团董事长助理,多家企业管理顾问,“中国创业辅导网”(www.u48898.com)首席驻站专家。 擅长企业税收规划、市场营销策划、财务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2002年至今,为500多家企业提供过会计服务,并辅导多家企业走出财务困境和营销困境。首创“闭合环咨询法”,系统地发现和解决企业的财务问题。 蓄有企业管理、财经、励志、文学图书58部,包括《财务管理工具箱》、《人力资源管理工具箱》、《忠诚胜于能力》、《财富数学》、《像老板那样工作》等畅销书。即将推出中国第一部职场讽刺小说《高中狗、本科鸡与博士猫》。

内容简介

不要让“怀才不遇”害了你 心态也决定着稳定,自以为怀才不遇的人。总是找不到归宿感。又何 来职业常青呢? 知识多不等于能力强,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高素质不等于大成功。 不要让“怀才不遇”成为一种失意的自我安慰! 不要让“怀才不遇”成为一种不思进取的借口! 怀才不遇,主动去“遇”。 业绩最大化或者说劳动价值最大化,是建立在个人价值转化为企业价 值的基础之上的。主动去展示才能,让自己的才能变为企业的价值。 这些年来,我碰到过很多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 这些人,无一例外地事业不成功,过着窘困的生活。他们中间,有的 人是真的人才,可惜他们没有好的心态;而另一些人则根本无才,之所以 认为有才是因为缺乏自知之明。 2005年10月,我去人才市场招聘一位总经理助理。 来应聘的人还真不少,其中有一位博士生的简历打动了我,我当即约 见了他。 “我之所以投递简历,是因为想借此机会接触你们。事实上,我的目 标是做总经理。”博士生这样对我说。 “我们所招聘的是总经理助理,其晋升方向就是总经理。只要你努力 工作,一定可以实现你的目标。”我说。 可他说他想马上就做总经理,理由很简单:他是博士生。 “你对我们行业了解吗?”我问他,“做总经理,一定要有相当丰富 的行业经验和相应的管理能力。” 他坦率地说他对我们行业一无所知,但他还是坚持要做总经理,因为 他的学历决定了他必须“高起点”。 我心里有些哭笑不得,委婉地拒绝了他。我觉得他的心态没有放平。 别说博士生,即使是博导,如果对一个行业一无所知的话,都相当于从零 开始。没有归零的心态,如何能够干好工作呢?心态摆不正,不可能做好 工作。事实证明了这一点,2006年当我再次到人才市场去招聘时,又碰到 了这位“高才生”。 我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话:“北大、清华的学生,一律不予聘用!” 北大、清华是国内第一流学府,这里出来的学生,理所当然是“抢手 货”,何出不聘用之言呢?我想,大约也和学生们的心态有关:我是北大 或清华出来的,我的起点理所当然要比其他学校的学生高,一开始就得给 我个中高层管理者当,不然我就无法心平气和地工作!要知道,在学校里 无论得了多么高的学分,于工作实践而言还是处于零的起点,再进入具体 的行业,对该行业的经验更是一片空白,这种情形下如何“高起点”?给 你一个总经理职位,你也未必能够胜任。管理工作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 2007年初,我们准备成立一家新公司,并在媒体上打广告招聘一位财 务总监。一位在读MBA的先生来应聘,并被聘用了。新公司成立,为了给这 位先生一个适应公司的过程,同时也便于我们考察他的能力,我安排他到 总公司财务部做经理助理。 这位先生的总体表现基本合格,在某些方面也算是差强人意,但是责 任意识不强,敬业心也不够。我还听到一些传闻,大约是这位先生多次向 同事表达了怀才不遇的心情。我想大概是因为还没有做上新公司的财务总 监,担子没压够的原因,所以也就没有太在意他的表现。 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天,这位先生很激动地来找我,说要辞职了。 一打听,才知道是行政部在安排住宿方面,没有按子公司财务总监级别安 排。我赶紧极力挽留他,并立即与行政部取得联系,要求他们立即重新安 排住宿。行政部经理表示马上就办,但这位先生还是不能平息激动的情绪 ,甚至说了一些很不适当的话:“我是MBA,我来是应聘财务总监的,让我 做一个部门经理的助理,算什么东西啊!” 虽然,事后这位先生给我道了歉,并表示愿意按我的意见留下来,但 我心中对他的负面评价已经难以抹除了。 “怀才不遇”这个词语真该从辞典中彻底删去。很多人境况不佳,就 说自己怀才不遇,把责任推给“伯乐”,自己一点责任也没有。自己真的 就没有责任吗?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通常都陷入了某些错误的认识 中。这些错误的认识主要包括: 第一,“我很有才”。事实上,他可能并没有什么才能,或者没有真 才,只会纸上谈兵。 第二,“我的才能在哪里都可以发挥作用”。事实上,他只具备某一 方面的才能,只在某一领域有一些认知,还有相当多的领域他是一无所知 的。天底下没有一种才能是万能的,天底下也没有谁可以在任何行业、任 何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社会或国家不给我用武之地,伯乐不来发现我这匹‘千里马 ’”。事实上,不是社会或国家不给你用武之地,而是根本没有可用之“ 武”,或者没有表现出可用之“武”;也不是伯乐不来发现你,而是你怎 么看都不像一匹千里马,再说你又没有在伯乐面前展示自己的实力。 中国有一句古语:“酒好不怕巷子深。”是好酒,香味藏都藏不住, 还怕被埋没? 我自己则有一句格言:怀才不遇,主动去“遇”。就是当你怀才不遇 时,你要主动出击,去展示自己,证明自己,让别人看到你的表现时为你 喝彩,并给你重要岗位。问题就在于很多人觉得目前的“舞台”根本不值 得自己去展示,因为自己有高学历,因为自己是“海归”,因为自己是高 才生,就对眼前的事不屑一顾。要知道,眼前的事可能正是一道测试题! 如果对“怀才不遇”的群体稍加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当今社会中深 信自己“怀才不遇”的人,90%是高学历者。在他们心目中,知识多就是 能力强,高学历就是高能力,高素质就是大成功。知识只代表你知道得多 ,高学历只代表你读书厉害,高素质只是成功的基本素养。在我们国家, 每年都有几百万大学生走出校门,他们信心百倍却又眼高手低,要求高职 位高薪水,要求一开始就被委以重任。当一年半载过去而所要求的并没有 得到时,他们来一句“怀才不遇”,就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比尔·盖茨有一段话,值得每一个年轻人铭记在心:“刚毕业的你, 不会一年挣4万美元,也不会成为一个公司的副总裁并拥有一部装有电话的 汽车。若你想将此职位和汽车都挣到手,就从小事做起吧。年轻人,不要 成为‘怀才不遇式’的悲剧人物。” 不要让“怀才不遇”成为一种失意的自我安慰! 不要让“怀才不遇”成为一种不思进取的借口! 自我安慰是松懈的根源,而借口更是失败的前奏。要想成功,就要对 自己狠一点!要想成功,就不要给自己找借口——要把自己逼到没有任何 借口的死角,逼到前无进路后无退路时,你才会想到还有一条路在空中, 你才会为一飞冲天而努力! 你是企业的主人,又是劳动价值供应者,你的“商品”好不好,并不 是自己说了算。放平你的心态,你并没有怀着什么才,只有一切从零开始 ,你才会迎来零的突破。抱着“怀才不遇”的想法,心态上首先就出了问 题,别说职业常青,找一份职业恐怕都是很难的事情。 P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