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的虹(萧红传)

萧红的虹(萧红传)
作者: 宛因
出版社: 中国华侨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萧红的虹(萧红传)
ISBN: 9787511349354

作者简介

宛因,豆瓣影评人,萧红**粉。就读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喜欢文学和电影,喜欢写书评和影评,信仰一切美的东西。

内容简介

100多年前的呼兰,是松花江北岸一座并不繁华 的小城。城中只有两条大 街,一条自南向北,一条从东到西。松花江的支流呼 兰河绕城而过,小城由 是得名。 1911年的端午,萧红出生在呼兰河畔的一个乡绅 之家。那一年,南方革 命*的*声震天动地,却似乎并未惊醒这个远在中国 东北角的小城。呼兰河 依旧悠悠流淌,小城的*子依旧宁静、保守而荒芜。 萧红本名张乃莹。张家的祖上从山东经过闯关东 来到东北,经过一番艰 辛,创下了殷实的家业。第四代张维祯继承了呼兰的 部分土地和房产,于是 带领全家迁到呼兰。由于年过半百而膝下无子,张维 祯遂在族中选定堂侄张 廷举作为继子。12岁的张廷举过继到呼兰后继续求学 ,从黑龙江省立优级师 范学堂毕业,*后成为黑龙江省教育厅秘书。 1909年,张廷举与同是出自乡绅之家的姜玉兰成 婚。两年过后,他们生 下了**个孩子,取名乃莹。这个女孩就是*后的女 作家萧红。 萧红的童年在呼兰度过,虽然生活在父母身边, 但得自父母的眷爱却很 有限。5岁那年,胞弟张秀珂出生,从此母亲便很少 顾得上她。至于父亲张廷 举,是个形容严峻,不苟言笑的男人,对她始终疏远 。在幼小的萧红眼里, 他总是斜视着自己,威严而高傲,每当从他身边经过 ,萧红就觉得自己的身 上像生了针刺一样。 在一篇自传性的散文《**的憧憬和追求》中, 萧红直言不讳地写道: 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 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 对待我的祖父,都同样地吝啬而又疏远,甚至于无情 。 8岁那年,萧红的生母姜玉兰去世,自此父亲的 脾气愈发暴躁,甚至偶然 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地步。 3个月后,父亲娶回了继母梁亚兰,那时,萧红 和弟弟为母亲志哀而缝在 鞋面上的白布还未撕去。 在这样的环境里,萧红能得到的**温暖来自祖 父张维祯。祖父身材高 大,喜欢拿着手杖,嘴里含着旱烟管,眼里总是溢满 盈盈笑意,亲切而和蔼。 萧红回忆道: 等我生下来了,**个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 我长大了,祖父**地 爱我,使我觉得在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 什么呢?虽然父亲的 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的用针刺我的手指的 这些事,都觉得算不 了什么。 性情温厚,待人宽容而善良的祖父,一举一动都 给萧红带来潜移默化的 影响,让她懂得,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 温暖和爱。祖父亦给了 萧红文学的启蒙,在她心中播下了美的种子。在《呼 兰河传》中,萧红记下 了自己幼年跟随祖父学诗的片段: 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 一阵,念困了再睡去。 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 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 就念一句。 祖父说: “少小离家老大回……” 我也说: “少小离家老大回……” 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 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 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大 。 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 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 警告着我说: “房盖被你抬走了。” 听了这笑话,我略微笑了一会工夫,过不了多久 ,就又喊起来了。 夜里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 我。 祖父也说: “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 叫。”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