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谏人生(魏徵)/辅国良臣

忠谏人生(魏徵)/辅国良臣
作者: 编者:华惠
出版社: 辽宁人民
原售价: 43.80
折扣价: 26.30
折扣购买: 忠谏人生(魏徵)/辅国良臣
ISBN: 978720508947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文才和智慧*赏识 关于魏徵在35岁以前的行迹,任何史书都是记载 阙如或者语焉不详。综合各种史料后,推断出他在隋 炀帝大业六年(610)以前,可能在内黄家中闲居, 主要是在今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交界之数县范围内 流浪、闯荡,交结了一些朋友,但大部分时间仍是在 家中读书习文,父亲和祖父虽然没有给他遗下什么家 财,但却留下了为数不少的古今图书典籍。一个没有 其他出路的青年,在穷极无聊又暂无指望的混乱社会 ,读书无疑是他*自然、*合适的选择。从他发蒙识 字时(起码不晚于8岁)起,到大业六年止,这段时 期不短于二十年。所以,二十年的读书生活,对魏徵 以后的人生,其方方面面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大约 在大业七年,魏徵31岁那年,他出家当了道士,从此 离开了内黄县的家乡,开始了他艰难的政治生涯。这 一年,不仅对魏徵是个重要的转折点,而且对隋帝国 来说,也是个由盛转衰、由治变乱的分水岭,其*鲜 明的界限就是隋炀帝在这年下诏*打高丽。 隋炀帝好大喜功,为了对外耀武扬威,发动了并 无多少实际意义的侵略高丽的战争。为了进行这场战 争,他做了长期的准备。早在大业五年,他在涿郡就 修建了临朔宫,作为行辕,以便亲自指挥战争。大业 六年,又下令幽州总管元弘嗣,限期赶造出三百艘大 船,在山东掖县的造船工地里,船工们被迫站在齐腰 深的水里,不分昼夜地拼命工作,由于长期泡在水中 ,致使大量船工腰部以下都*烂生蛆。过度的折磨使 船工们大批病倒,平均每十人中就有四人死亡。为了 制造陆路的运输工具,隋炀帝又勒令江南、淮南、河 南等地人民,制造装载衣甲帐幕的戎车五万辆,并送 到湖北,限期未制造或未送到**地点者,即以误延 *机而处以残酷的刑罚。七月份,又征江淮以南广大 地区的民夫和他们自己的船只,到黎阳和洛口来运送 *粮到琢郡,溽暑炎天的盛夏季节,千余里的水道和 陆路上,全是运载*粮和战争辎重的人流、船流和车 流。几十万人星夜疲于奔命,道路阻塞,人们互相践 踏,饿死累死热死病死者沿路皆是,尸体满野遍地, *臭气盈路熏天。牛车征发完了,又征发人力推车, 车夫六十余万,二人共推一辆车,载米三石。由于路 途遥远而多险阻,等车推到目的地,车上的米还不够 车夫一路所吃,车夫无法交账,只好逃亡。加之旱灾 频繁,田园荒芜,米价已哄抬腾涨,东北地区*是一 斗米值数百钱,使一般民夫难以承*。各地各级的官 吏又贪婪凶残,乘备战之机,大肆贪污谋私,克扣、 谎报、盘剥、摊派、勒索、强征、*贿等不法的勾当 尽行运用,广大百姓不堪重负,终于导致了隋末农民 大起义。 起义的结果是官*镇压,兵荒马乱。刚过而立之 年的魏徵因此*到巨大的刺激,他再也不能悠闲自适 地披阅把玩先人留下的经籍坟典了,他也不再是投入 全部的热忱和心血去读书,而是去探究和追索一个现 实性极强的巨大谜底:隋帝国这位年轻的巨人,为何 突发急病?病因是什么?医治这个大病的药方是什么 ? 可以说,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以后,魏徵就开始 以一个政治家、思想家的态度和方式生活在这个社会 了。内黄县的四周,已经没有一寸平静的土地,揭竿 而起的造反者及其武装行动,迫使道士魏徵必须走出 道观,去面对眼前的现实。 可是,投身兵戎之后的魏徵,在如火如荼的政治 风暴中,等待他的是什么样的命运呢? 刚出山的魏徵,虽然年已三十好几了,而且饱读 诗书,满腹经纶,有了丰富的人生经验,然而,由于 他身份低微,生活的范围太局限,交往的圈子也就无 法扩大,他的人际关系很难进入到上层社会。所以, 当时势逼迫他走出安静无争的道观、投身兵戎相见的 战争之中时,他只有选择他所熟悉的人和环境。于是 ,他出山的**站,就是投奔到他的朋友、武阳郡( 今河北大名县)郡丞元宝藏手下,魏徵所居住的内黄 县,就属于武阳郡管辖。当时元宝藏看到李密所领导 的瓦岗*夺取了洛口仓(在今河南巩义市),威震中 原的时候,也应时顺世,率本郡农民起兵响应,一起 反隋。为了统一反隋的斗争步骤,*好地保存自己这 支刚刚揭竿而起的队伍,元宝藏迫切需要与李密所在 的瓦岗*联系,以图有个托附和依靠。恰好这时,魏 徵能够应邀而来,元宝藏大喜过望,文才韬略俱佳的 昔*好友的加盟,无异于老天爷给自己送来了一位理 想的秘书、参谋、顾问。于是,元宝藏对魏徵的到来 表示了真诚的欢迎,并且立即重用他,与李密的联络 信这样重要的文件也毫不犹豫地让魏徵执笔起*。 以后,魏徵就留在元宝藏的起义*中,专门负责 文书工作,所有的信件和文章都由他*拟。与李密联 系上了以后,元宝藏与瓦岗*之间便有了频繁的书信 和情报交流。李密每次读完元宝藏*队送上的函件, 总是被文中的道理和见解深深地打动,而且对文章的 优美和流畅也赞不*口。起初,李密忙于繁忙的*务 ,还没有特别留意,看多了以后,就加深了印象,便 特意给元宝藏写信询问这些函文到底是何人所写。元 宝藏便实话实说都是出自魏徵之手,李密对魏徵的文 才和智慧**赏识,便把他从元宝藏那里要了过去, 让他当自己的文书。 P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