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静制动(老子管理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最大的力量是人的内心平静 我的中国朋友替我准备好了各个章节的标题。“最大的力量是人的内 心平静。它就在‘道’里面,每个人都必须奉行它。” “每个人吗?” “原则上是这样。但人当然首先必须唤醒它。他必须对此深入研究。 这就好比软件,你激活它之后,它才能正常运行。” “那么之后软件就可以自动运行了吗?” “不。它取决于我的感觉。如果我在意,我就能感觉到那些东西,如 果我不在意,那么我就感觉不到它们。人生也是如此,‘道’也是如此。 ” “道”就在我们的心中,这可不是自然而然的事。不是每一个人,也 不是每一个经理人,一生中都有着这种内在的力量的。一旦和我们内在的 力量失去接触,我们就会将它视为需要改变的危机状况。然后,我们必须 在新方向的阶段重新寻找我们内在的力量,即便我们给它命名时大多表现 得更为冷静。 战略性地投入自己的力量 对所谓的个性类型,我们可以在文献中找到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也 曾做过这样的研究,研究各种个性类型的人如何阐明自己的战略。它们可 分为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个人为了达到目的,究竟可以采取哪些手段?或 者换句话说,是不是为了达到目的,就可以采取任何手段,或者可以不择 手段?我认识的许多经理人对这一问题采取了完全肯定的答复。而我也可 以看出,他们确实取得了成功,至少取得了短期的成功。还有一个与此紧 密相关的问题就是:这事关经理人的职业目标,还是企业目标? 有哪些经理人以自己的观点影响了我们的管理文化?我们的文化、我 们的社会能够容忍多少这样的经理人? 很久以来,从孙子、塞内加、马基雅维利直至克劳塞维茨,在我们的 管理研讨会上,向这些政治和军事战略方面的经典作家请教已经成为一种 时尚。 比如,在历史战略家中就有孙子。他是中国的将军,生活在公元前5世 纪。他的《孙子兵法》被誉为历史上的第一部谋略著作。孙子高度重视周 密的准备工作,在他眼里,思考是战略的一个重要因素。取得成功的关键 就是要正确估计自身的力量。在孙子看来,最大的胜利就是不战而胜。他 认为合作要比任何战争好。 老子也向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统治者如何做事才最有意义,他应当 如何投入自己的力量。孔子劝说人们遵循古老帝国的法律和传统,通过不 断地向前人学习来改善自己的行为,而老子则认为过去的知识、传统和法 律已经行不通了。 他建议我们摆脱任何权威,并由此寻求一种中间战略。一个经理人越 独立,他就越能够听从折中的战略,一种均衡的战略。 老子生活在当时,完全在当时情况下做出自己的行动。他宁愿选择情 感,放弃理智。他认为听任万事万物发展,仅仅间接地进行干涉最好。老 子相信,决定我们环境的力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是在每一个人身上,当 然也是在每一个经理人身上。他必须从这一内在的力量着手施加影响。经 理人的任务就在于增强这种力量。一个人拥有这种力量,并懂得运用它, 就是一个“圣人”型经理人。 重要的一点是:圣人以克制和谦逊发挥作用。重要的是这一结果,而 不是经理人本人。 简单表述一下,可从老子那里推断出下列的规则,这些规则或许对经 理人来说有点不寻常: ·注重外表形式的人,必将有损于其内心世界。 ·炫耀其伟大和光彩的人,必将隐藏其真实世界。 ·一时无法漠视其智力的人,必将加重其内心的负担。 ·未曾忘记维护其假象的人,必然有损于他的身体。 ·毫无节制的过度行为将损害个体和作为整体的社会。其后果就是衰 落和毁灭。剥削和摧毁世界的驱动力就是欲望。 ·一旦国王们在自己的王国里大发横财,并将其占为己有,这就是不 公和虚荣的根源。老百姓人人跟着学,马上就会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了。 老子很清楚这一点:至关重要的不是经理人本人,经理人仅仅关心将 企业做“大”。为此,他不得不自然而然地投入自己的力量。他作出自己 的贡献,他要为自己的工作让路。他当然知道得很清楚,他将是一个成功 的人,他也会从中获利。但对他来说,这不是他行动的动力。他内在的力 量才是动力。 P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