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与意义:中国古典诗文新探

声音与意义:中国古典诗文新探
作者: 蔡宗齐 主编
出版社: 上海古籍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20
折扣购买: 声音与意义:中国古典诗文新探
ISBN: 9787573212351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有葛晓音、赵敏俐、陈引驰、蔡宗齐等先生名家。像蔡宗齐先生,海外汉学界著名学者,岭南大学环球中国文化高等研究院院长、岭南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中国文学及比较文学教授。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如何读中国文学》丛书主编、美国杜克大学两份英文期刊《中国文学与文化》和《棱镜:理论与中国文学》的主编、香港岭南大学《岭南学报》的主编。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典诗歌、古代文论、比较诗学、比较文学、比较哲学及佛教。

内容简介

  西方讨论中国诗歌时往往会强调象形文字的重要性,然而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象形文字对诗歌创作本身并没有太大作用,而汉语单音字方对创作本身作用居大。笔者主要讨论了汉语的单音字如何使得中国诗歌的韵律与语义节奏得以融合,达成一致,与西方诗歌对比可见,韵律、语义两种节奏的融合是中国诗歌极为独特的特性。这一特性又反过来决定了诗体组词造句的主要语序以及可以承载的句式,而诗中的主谓、题评两大句法加诸章法、篇法上,又成为章节、篇章的组织原则,进而形成了诗体的基本结构。传统评论常常根据直接印象,讨论声音是如何使得诗的句法、章法、篇法三者达成一体,这里,笔者的研究试图将声音置于中心,分析汉字字音与汉诗艺术的关系,对作为整体的诗歌艺术加以理论反思与分析。   本书所讨论的文体包括四言诗,兼及古体诗、近体诗、词,又涵盖骈文、古文,可谓是包涵了中国文学的各种诗文体式。而在时代上则上溯先秦,下迄清代,从而凸显出声音在各个时代都不可或缺的地位。这些稿件的作者有的是美国学者,有的是中国学者,而且业有专攻,来自文学与语言学两大研究领域。这些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更是多种多样,不仅结合了传统的文学诠释与新颖的统计分析方法,也兼及了实证分析与理论考察两类取向。因此,笔者希望,本特辑可与西方学者的研究形成对照,从而为文学研究中诗之声、声之诗这两个方兴未艾的议题添砖加瓦,同时唤起更多学者对中国诗文的声音之重视。   在中国诗歌文化中,声音与意义密切相关,不仅是意义的回响,还往往自身就蕴藏有意义。然而,在中国诗文的研究中,声音的重要地位长久以来却为人们所忽视。为了唤起研究者对中国诗文中声音的重视,蔡宗齐先生邀请海内外的专家共同合作,按历史时序深入探研声音在不同诗文体式中的重要性,期望揭示声音与意义的内在关系。《声音与意义:中国古典诗文新探》从各自不同而独特的角度切入声音的各个维度,探寻中国文学中的声音议题,并试图清楚地阐发中国诗文某一文体或多类文体中,声音与意义的互联、互动关系。通过本书可以看到,中国诗歌的声音不仅是意义的回响,而且,在字、词、句、篇各个层面上都对意义的表达不可或缺。单字层面上,如赵纳川先生所示,很多无概念实义的声音实际具有独立传情的意义。在句子层面上,赵敏俐、冯胜利、蔡宗齐先生的文章均讨论了节奏与句法的互联性,从而可知单音节声音排列组合达成的表音节奏本身就创造了意义,而且决定了可能产生的句法结构。在结构上,又如陈引驰、蔡宗齐先生所示,声音也可对诗文的结构有所影响,而且会与文章的神理气韵合一,为读者带来神、气、声三者合一的超时空体验。